第105章 ……
- 開局一棵樹,要我重建三界?
- 臥看千秋雪
- 5159字
- 2024-05-26 23:59:23
遠在邊境嵐山縣的事情,暫且還沒有傳播到千里之外的京城百姓們的耳中。
自女帝削弱地方勢力成功后不久,人族歷一百八十五年的四月,三年一度的會試便在京城舉行。
夏國科舉分文舉和武舉,文舉考察政經史哲,武舉在考察軍事謀略外還有一項比武環節。
畢竟如今人界煉體之道大行其道,軍中士兵多多少少都是有一點煉體修為在身的。參加武舉之人都是夏國未來的預備將領,如果個人武力不能服眾的話,未來是很難在軍中施展拳腳的。
這屆會試是女帝登基以來的第一屆,因此女帝陛下也是格外的重視。
因為之前內亂幾年的延期,比以往更多的來自夏國各地的通過了郡中鄉試的舉子跨越千山萬水齊聚天一城。
在經過一場持續數日的決定人生命運的考試后。在萬眾期待中,新一批的上榜進士便出現了。
按照常理,在會試之后,還有殿試。殿試由女帝親自擔任主考官,難度跟會試相比變動比較大,全憑出題人女帝的心情。不過好在殿試并非是淘汰性的選拔,即使發揮不佳,也不會被剔除進士之列。
但進士們還是希望全力發揮的,無他,只因為武舉殿試前三甲進可直入兵部坐鎮中樞,退可下到軍中,從千夫長做起。
而文舉殿試前三甲則可以直入翰林院擔任翰林學士,直接從五品官做起,而同期的其他進士則是大多只能從七品官,并且還是外派出京城的縣令之位。
再一個,這些進士中其實不少都是有深厚的家庭背景的,他們是能從長輩那里了解到翰林學士相當于尚書宰相預備的這個說法的。如同當年蘇折梅告訴李不言的那樣。
官場起步就領先他人不知道多少的機會,誰人不想抓住呢?
不過,新晉進士們如何一展風采,爭奪名次卻不是李不言關心的事情,他關心的是另外一件事情。
他要升官了。
是的,沒有聽錯。李不言步入官場不過短短一年時間,他就要升官了。
原因自然也是十分簡單的,一是女帝陛下覺得翰林學士這個官職品級太低了,配不上李不言的能力。更主要的是外城到皇城的距離太遠了,得給李不言升官到內城置辦宅邸;二是剛才也說了,過幾天殿試前三甲出來后,新一屆的翰林學士就要來了,他李不言作為老家伙,也該給年輕人騰出位置來了。
“先生,您還有什么要帶的東西嗎?”
外城金玉街的李府門口,小黑抱著大包小包登上馬車放好。他經過一年時間的成長,個子長高了不少,如今十四歲的年紀,也算得上是個堂堂男子漢了。
他跟在李不言身邊,也曾被指導過煉體的修行。只是可惜,小黑本就出生貧苦人家,先天不足,后天又經受了太多的磨難。遇到李不言的時候已經是十三歲的年紀,錯過了最佳塑造根基的時期,以后在煉體一道上的成長空間已經是有限的了。
但這孩子倒也知足,畢竟是曾經在深淵中掙扎過的人,如今在能夠吃飽喝足的情況下還有能時常聽李不言給他講授知識,教授煉體。這已經是小黑八輩子都不敢想的幸福生活了,哪敢再奢更多呢?
李不言站在一旁,聽到小黑的詢問,往車廂內瞥了一眼,淡然說道:“沒什么要帶的了。”
他住李府的時間本就不長,平日里生活樸素也沒添加置辦太多的東西,如今搬家自然輕松簡單。其實要不是李府之中還有小黑和三丫這兩個孩子,搬家對于他來說或許就是自己在吃過早飯后從金玉街步行到內城中的新宅的事情。
“走吧。”
他輕飄飄地說了一句,隨后幾人上車,在馬蹄踏青石的清脆聲音中駛向內城。
...........
天一城內城。
女帝御賜的府邸距離皇城不過兩里之地,李不言等人來到宅邸內沒過多久,一位預料之中的貴客便如期而至。
“陛下。”
小黑和三丫兩個小家伙,見到夏子虞的第一時間便恭敬地行禮問好。之前在外城金玉街時夏子虞也曾數次到訪李府,因而他們也是知道這個美麗卻氣態威嚴的年輕女子就是當今夏國的女帝陛下。
“嗯。”夏子虞這次出來是私訪,主要是來看看李不言對自己親自挑選的這處新宅邸是否滿意。她今日的衣著打扮是天一城官家小姐的流行款式,一襲月白裙裳,用料自然是頂級的。襯托清冷的容顏,氣質完全凸顯,宛若月中仙子。
她身邊帶著的人不多,只有一位貼身侍女畫琴。
小黑年紀雖小,但察言觀色的能力卻是很強的。他知道女帝陛下來到這里,肯定是有要事要與李先生相商的,于是在行禮之后,便尋了個整理內務的理由帶著三丫溜走了。
新宅邸內有一處花園,前任主人官居尚書,告老回鄉前把這處本來就是朝廷賜予的宅邸又還給了女帝。
前任主人是頗具文人雅趣的,因而在這處花園栽種了許多名貴花卉。
幾月沒有打理,本來這些嬌貴的花朵是應該夭折不少的,但女帝在接手這處宅邸的第一時間便打聽到了消息,那時她已經計劃好了給李不言換處宅邸,因而專門派人過來精心打理了幾個月。
清池假山,意境如畫。名花奇珍,爭奇斗艷。
李不言與夏子虞漫步在花叢間的青石小徑上,畫琴識趣的停在了在花園門口,沒有跟進去打擾兩人。
“內閣大學士?挺新奇的名字。我似乎之前沒有在夏國官員中聽到過這個。”
李不言聽完夏子虞打算給他安排的新官職,嘴角淡淡一笑,隨意地調侃了一句。
“你肯定是沒聽到過的,因為這內閣是我前幾天才跟王相商議出來準備設置的新機構。”
夏子虞與李不言并肩行走,男俊女貌,氣度翩翩。她聽到這話也是莞爾一笑,隨后解釋起設置這內閣的緣由。
“我之前曾在皇家藏書閣中看到過,體祖王大力曾為建木仙祖弟子,在建木修行期間曾從仙祖處了解到了許多上古時期人族國家的體制。你知道的,體祖與我夏國關系很深,因而后人也是從體祖之口中聽來了這些內容并將其記錄整理成書。”
“那書中便記載了這內閣制度,是皇帝為了加強權力的一種手段。”
“不對,我說這么多干什么。李不言你學貫古今,應當是知道這個的吧?”
“嗯,我知道。”
李不言應答一聲,他又何止是知道這個。
“不過,你要撤銷宰相之位,王相他同意嗎?”他忽然想到這一點,隨口問了一句。
“誰說我要撤銷宰相之位了?”夏子虞反問道。
“嗯?”這回換李不言不懂了,他問道:“設內閣不撤銷宰相之位,那你是想?”
“這不是還沒那個能力嘛。”夏子虞嘿嘿笑了一下,臉色有點尷尬地解釋道:“我也知道上古時期那些國家是以內閣取代宰相,而后達到權力集中向帝王的目標的。但我不是現在登基時間不久,根基勢力淺薄嘛。”
二人之間的關系加上一年以來經常待在一起討論國家政策,夏子虞和李不言之間說話早已經不受身份地位之類的因素的影響了。即使一者為帝王,一者為臣子,但此時交談起來,兩人是平等的,甚至,似乎夏子虞有時還會稍顯弱勢。
“我的計劃是先設置這么一個內閣機構出來,然后讓王淵以宰相之位再兼任內閣大學士,這樣之后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做一些安排,應該能把宰相之位的權力慢慢地讓渡到內閣這邊來。”
“不錯的想法。”李不言點頭稱贊。
夏子虞一說完他便明白了對方的謀算。
王淵作為深耕朝堂多年的夏國宰相,他加入內閣對自己的權力或聲望不會有任何增長,但新成立的內閣卻可以借此將王淵宰相的權力和聲望化作內閣的權力和聲望,以此快速確立起在朝廷中的地位。
畢竟在女帝的預想中,一個新生的打算要凌駕在六部之上的機構,最開始肯定是不會被朝堂眾臣所接受的。
所以,用形象一點的比喻來說,女帝就是要借助王淵這只母雞來孵化內閣這只蛋。
而等到內閣被朝堂眾臣逐漸接受之后,可供夏子虞的選擇就更多了。
一是可以逐漸用手段將將王淵一人的權力轉化為內閣整體的權力,然后再將這個權力分化給內閣中的其他人。
二是可以先不用過激的手段,也不分化王淵手里的權力。就先穩住他,反正在老頭現在年紀也大了,即使身體再硬朗最多也就再撐個十年時間。女帝才多大?完全有時間和他慢慢耗。
等到王淵身體實在支撐不住,七老八十的時候,就算不辭官,他也總不能再事事親為了吧。到時候,他手上的權力不還是會自然地分給其他人。
“你讓我也進這內閣之中,就是有這么一個心思在的吧。”
李不言簡要地把上述分析說給了夏子虞聽,而后盯著她的臉詢問到。
“……”夏子虞眼中閃過一絲驚訝,她雖然一直推崇李不言的智謀,但也是沒想到對方竟然能在短短幾分鐘內就把自己苦思冥想數月的計劃給一語道破,并且,似乎想的比自己還要更加深刻一點。
“這就是天才與凡人的差距嗎?”夏子虞的嘴角不由得露出一抹苦笑,隨后很快平復,微微頷首,承認道:“確實是如此,李不言你還真是一個妖孽。有時候真想知道同樣是人,你的腦子到底是怎么長的。”
“呵,多看了些書罷了。”李不言謙虛一笑。
“……”夏子虞無言以對,但跟李不言這人相處久了,對這種話也有了一點免疫力。她直接選擇無視,隨后轉移話題說道:“前些日子,青禾郡嵐山縣那里傳上來了一個消息,關于氣運之力地方化的。”
“哦?”李不言露出感興趣的神色,比起官場勾心斗角的政治斗爭,他還是對夏國地方官員使用氣運之力這件事情更感興趣。于是他主動開口道:“什么消息?”
夏子虞嘴角勾出一個美麗的弧度,也不賣關子,直接將馬縣長利用氣運之力剿匪之事說給了李不言聽。
“唔……是一件好事,跟我們最開始所希望的一樣。”李不言聽完之后沉思片刻,這樣說到。
“確實。”夏子虞也是認同地點點頭,這個計劃本就是他們兩個共同策劃推行下去的,他們二人的看法自然是一致的。
讓一批忠于朝廷,心懷律法公義的縣令郡守能掌握氣運之力,無疑是大大加強了中央朝廷治理地方的能力,也能讓夏國社會混亂的治安得到很大的改善。
當然,兩人作為理性之人,自然也知道那些地方官掌握力量后可能會生出異心,因而他們也沒有將保障全寄托在人性道德這種有點虛無縹緲地事情上面。
官印,便是李不言二人用于限制地方官使用氣運之力的手段。
那玩意是李不言特制出來的一個可以說是法器一樣的東西,本質上是相當于一個授權信物。
本來龍脈氣運是只有天子帝王才能夠吸收調用的,而持有這種特制官印之后,便相當于天子授權持有者調用氣運之力的資格。
馬軒那時就是借此跟地方龍脈溝通,借用氣運之力的。
所以保險措施就在于此,官印既然是天子授權,那么必要時天子就能隨時把授權給取消掉。所以夏子虞才完全不用當心地方官會以此威脅到自己。
“蒸蒸日上。”夏子虞不知怎么的忽然想到了用著一句話來形容如今的夏國。
自建木祭祀獲得賜福,李不言入朝輔佐她之后,夏國的情況確實是逐漸好了起來。
先是削弱地方勢力順風順水,而后推行氣運落地初見成效,現在成立內閣也未見阻礙。
這一年內的三件大事,順利程度讓夏子虞都感到不可思議。
“莫非,真被建木仙祖賜福了?”一向不相信這些虛幻事情的她也忍不住產生這樣的想法。
可……夏子虞側過臉看了一眼在認真賞花的李不言。
她又忽然想到,自己做成的那幾件大事,似乎都跟李不言有關系。削弱地方勢力中起關鍵作用的王天龍跟李不言關系密切,推行氣運落地之事李不言是主要提出者和策劃者,成立內閣后李不言也要從中出大力。
就連……
夏子虞突然想到了一年前建木之下祭祀那日的場景。
就連被建木仙祖賜福這件事情,似乎也跟李不言脫不了關系。
她盯著李不言的側臉,忽然有一種陌生的感覺。雖然兩人相識多年,但李不言這人,她似乎好像真的不太了解。
這么一想,夏子虞方才覺悟過來。
自當年紅葉山相遇之后的這么多年以來,她和李不言之間一直是以一種知己的關系相交。志向雖然相同,但對對方的了解卻是不多。
她不知道李不言在遇到她之前的經歷,也不知道李不言和她分開的那幾年的經歷。
夏子虞也不是沒想過要問一下。
之前她好幾次在閑聊中想詢問這些事情,卻都被李不言巧妙地岔開了話題。
一次可能是巧合,但次數多了之后,夏子虞便明白是李不言不想說。
夏子虞搖搖頭,讓自己暫時不去想這些事情。她是個很理智的人,既然李不言不想說,她也不會一直喋喋不休地追問。
她對自己是有自信的。她相信只要兩人繼續這樣相處下去,總有一天會達到那種李不言會主動向她說明一切的關系的。
“對了,扶風國那邊的情況,怎么樣了?”
正當夏子虞還在思索之際,之前一直在賞花的李不言突然出口詢問。
“嗯?這個……”夏子虞回過神來,稍微理了理思緒,而后說道:“據前線的消息來看,齊國、燕國兩方大軍這段時間都在忙著蠶食扶風國靠近他們各自國境的那一部分,速度倒是很快,扶風國內各關口守軍幾乎聞聲投降。因此在靠近各自國境的那一部分地盤被順利占領后,接下來的地方,兩國之間就得靠短兵相接來決出勝負了。”
“畢竟扶風國之地,若一國占據全部,則是一道天選寶地,是堅不可摧的國境防線。而若是兩國瓜分的話,那就形同雞肋了。”
夏子虞輕笑一聲,而后繼續說道:“不過,扶風國內倒也不全是投降派。雖然他們的君王早就跑了,但據前線傳訊,似乎還是有一些民間抵抗力量借助著天塹在頑強抵抗著齊、燕兩國的進攻。”
“嗯,意料之中。”李不言對這個消息并未感覺到意外,月前他在朝會之中面對著眾臣,早已預判到了這個發展過程。
“扶風國之戰是不會很快結束的。”
這是當時李不言依據扶風國的地形和各方心理博弈做出的論斷。與那時朝臣們的主流觀點——齊燕兩國中必有一國會在短時間內徹底占領扶風國相悖。
如今的結果已經證實了李不言的論斷,那么,他之前基于這個論斷提出來的應對策略,似乎也該傳回消息了。
果然,正當李不言心中出現這個想法時,旁邊的夏子虞仿佛心有靈犀一般,說出了他想要聽到的那句話。
“去往付國和明國的使團昨天也傳回來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