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發育:全面分封制度
- 我俾斯麥異世界鐵血征服
- 獵巫人凱伊
- 1887字
- 2024-06-07 02:20:41
怎么樣才能又快又好的發育,讓諾威爾做大做強?
答案1是中世紀“先進”的騎士分封制。
答案2是完全資本化的社會管理。
分封制這種老僵尸有什么好的?明明王朝的發展是由分權到集權,由地方把控到統一由中央統一調度,分權到集權才是正常的發展方式。
如果你這么理解就大錯特錯了。
分封制確實落后,但如果你既分封又資本化,但簡直就是趕上了版本T0–傳說中的公司制政府。
在這個體質中,中央只是一家總公司,而地方則就是大大小小的分公司。
這些分公司具有高度的獨立性,自負盈虧,自主經營。根據當地特色產品和實際困難選擇自己的反展模式。
除了遵循總公司統籌規劃,迎合整個型省的戰略目標外,這些分公司便幾乎沒有了對總公司的義務。
當然,該交的稅一分不能少。
有了這些稅,總公司便可以對關鍵部門進行投資,如基建,教育,軍事等沒有利潤產業。
這,就是資本主義在異世界的新形態,國家社會主義的反面,即國家資本主義。
與私有制化為公有制不同,國家資本主義非但不把關鍵行業收歸國有,還大幅推進全行業的私有化。就連封建帝王為視為命脈軍隊、鑄幣權、都要進行資本化改造。
防御私有化,諾威爾邦聯銀行,這些東西雖然看起來離譜,可如今在諾威爾已初具雛形。
防御私有化:雇傭軍由實業家和資本家進行投資建設,武器、人員、科研都由其一手打造。這種軍隊參與各大區域間的軍事活動,他們不認榮耀、不認主義、只認金幣。
只要錢給夠,不與諾威爾的利益相違背,嚴謹的說,應該是不過多的違背諾威爾的利益即可。
畢竟在一個國家資本主義的社會里,利潤才是股東們優先考慮的。當然,這不意味著他們早已掉入了錢窟窿里。諾威爾才是他們這群實業者的家,論歸屬感,沒有國家能比得過諾威爾這個國家資本主義的社會。
諾威爾邦聯銀行:跟美國銀行、巴黎銀行一樣,這是個掌握著貨幣發行權的部門,同時這種銀行并不受政府的控制。
“邦聯”二字更體現銀行的“自由”,是諾威爾推行權力分散化的產物。該銀行的實際控制權由200個來自大陸不同區域、財力雄厚的大財主掌握,也就是所謂的金融大鱷。
以上的“防御私有化”和“邦聯銀行”只是諾威爾推行國家資本主義改革的一個縮影。說得太多就顯得贅述了。
國家資本主義的發展并不是一場冒險,相反,它是經受過社會性實驗的,有對照組進行參考。
人們常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其次,這些政策的推行不是一簇而就的。法令先在資本主義經濟發達的大城市推行,再推向內地、城鄉等地區。
農村和內陸那么落后,推行資本化的話不就被沿海大城市資本家剝削了嗎?
勞資矛盾一爆,諾威爾不就完蛋?
其實不然,諾威爾在推行資本化的過程中,會強制讓勞工的工資轉化成一部分股份,由工人們選出的工會進行統籌管理,這樣一來就沒有所謂的勞資了。
人人都是資本家,革命?那我只能替飯桌上的牛羊革命了。
于是,所有人類都加入了萬惡的資本主義,成為了生產鏈頂端殘酷無情的剝削者。當然,被剝削者是可愛的大自然母親。
試看全球,是一片片藍旗的海洋。
所謂的“自由”數指財富自由,是經濟的流通。而那些什么“性別自由”,“倫理自由”只不過是其中衍生出的糟粕,你不學好的,去向糟粕看齊,那結局是可想而知的。
如果你和面太慢,導致公司崗位不足,或是既得利益的在職員工不愿分享他們的果實,那不用工人,失業者就可以把你爆了。
如果你和面太快,而社會總需求不足,股東們看了看這堵積如山的產品,又看了看給數千員工交的社保,可能會考慮在那利潤為負的財報出來前,決定先把你掛上陸燈。
最好的結果就是循序漸進,讓該倒閉的倒閉,該壟斷的壟斷,養蠱般地培養出幾個巨型企業,瘋狂為諾威爾斂財。
當然,這個過程中肯定會出現經濟危機。
不過經濟危機來了當然不好,但更可怕的是你根本沒機會有經濟危機。
這就像高血糖這種富貴病,吃都吃不飽的人是沒機會得這種病的。能有經濟危機都說明你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了,沒有個經濟霸權都不好意思說經濟危機是自己引起的。
你是想做掀起經濟浪潮的人?還是做那被浪潮淹沒的非洲小國?
當然,這些都太理想化了。
俾斯麥當然不認為一推行個什么主義就可以解決勞資矛盾,關鍵還是看你能搞出多大的生產力,做出多大的蛋糕。
在諾威爾發展的初級階段,勞資矛盾仍將長期存在,并且會越來越嚴重。畢竟頭部生產出的蛋糕還是企業家吃最大的一口,員工們能分到股份有限,而且還會因社會原因得不到保障。
工人的勞休問題,諾威爾的財政問題,法律條文的缺失和執行問題,員工的高福利導致公司競爭力下降…這些問題都不是俾斯麥一拍腦瓜就可以解決的。
而全面資本化本身便是一場沒有硝煙的革命,那些沒有趕上列車的舊階級的必然會不滿,而新階級對蛋糕的分配也有自己的看法。
于是,各種各樣的矛盾和故事,便在大陸的各個角落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