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圣人之道,隨世而移】
- 人在洪荒,銘天刻道!
- 菩提煮酒
- 2347字
- 2025-07-25 00:02:00
這對嗎?
玄胤嘴角微微抽搐,但菩提祖師,卻是沒給他拒絕的機會。
自此之后,方寸山中,就多了一個名為古月方猿的旁聽生,菩提祖師講道時都會主動帶上他。
菩提祖師學貫三教,儒釋道皆通,且都有極深造詣,隨意的點撥幾句,就能讓人受益無窮,更何況,是日日在其身邊,接受教誨呢?
三十六天罡神通、七十二地煞神通、天仙之道、地仙之道,眼前的菩提祖師都有所涉及。
當然,除了請教修行上的事情之外,玄胤也沒忘了薅羊毛。
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本就是頂尖的洞天福地,其中能增長道行的天材地寶不在少數。
比如后山的仙桃!
“古月師兄,你也來吃桃啊!”
玄胤剛來到后山,就看到了一臉笑意的孫悟空,同屬混世四猴,孫悟空自然對他有些親近之意。
只見孫悟空,小心翼翼的遞上一枚仙桃:“師兄能否幫我問一問,祖師何時才愿意傳我長生之法啊?”
和他一上來,就旁聽的待遇不同,孫悟空這幾年在靈臺方寸山上,也就只是做些砍材挑水的雜事。
看著玄胤,這個同族,得祖師教誨,他自然是有些吃味的。
不過,和玄都一樣,孫悟空也有一顆赤子之心,雖然有些吃味,倒也沒產生什么嫉妒之心!
“哈哈哈!”
玄胤接過仙桃,笑道:“鴻蒙初辟本無姓,打破冥頑須悟空,等你什么時候明悟此名本意,降服心猿,拴住意馬,祖師自會傳你長生之法!”
這段時間,他跟在菩提祖師身邊,也是獲益匪淺,此界道法,雖然不像洪荒真界那樣開發道果玄妙,卻在心性修行之上別具一格!
闡截二教法門,分別落在一個‘闡’字和一個‘截’字上,前者要想在修行上有所精進,就需要闡釋自身之道,而后者,卻是直接修行神通妙法,再以神通妙法去截取一線生機!
可以說是各有側重!
而此界之法,不管是儒家,還是釋家,亦或是道家,玄胤都能從中看出人教內外兼修的路數。
若是修行圓滿,自然道心無缺,不被外魔所趁。
孫悟空雖是靈明石猴,但卻道心不定,這才有了菩提祖師,讓其在方寸山上砍柴挑水之事。
目的就是磨煉其心性!
可到目前為止,孫悟空的表現,卻是有些不盡如人意。
“什么意思?”
孫悟空搖了搖頭:“古月師兄,能否說的明白一些?”
“哈哈!”
玄胤大笑著離去,只留給孫悟空一個背影:“等你什么時候,不再想著修行長生之法時,就是祖師傳法的時候,心性不定,修行自然緩慢!若是你能在正式修行之前,降服心猿意馬,修行自然一日千里!”
待在菩提祖師身邊,的確是一場造化,這一段時間,玄胤再也沒有想過謀求孫悟空本源之事。
機緣雖好,可若是因此亂了道心,卻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有些事情,強求不得。
圣人既然開口,說要給自己一樁機緣,自然不會反悔,玄胤只要靜靜地等待機緣降臨之日即可。
更何況,待在圣人化身身邊,得其耳提面命,本就是無上造化,是多少生靈苦求不來的機緣!
洪荒真界中,后世的菩提祖師,玄胤不確定是誰……但眼前這位,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他已經可以確定,是自家大師伯的化身!
他的道心越發圓滿!
除此之外,靠著方寸山的諸多靈物,他也成功將這具身體的道行,強行提升到了金仙圓滿境界。
本就是金仙之體,法力到了,一切自然是水到渠成。
這就是先天神圣得天獨厚之處!
七百年時間,轉瞬即逝,可在孫悟空眼中,才堪堪過了七年,無疑是菩提祖師動了一些手腳。
這是地仙之道的運用!
眼前的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既然是菩提祖師大道映照,那改變其中的時間流逝速度,對菩提祖師而言,自然是輕而易舉之事。
這一日,菩提祖師召見玄胤,開門見山的詢問道:“這段時間,你在我這里修行,可有收獲?”
“自是收獲滿滿!”
玄胤毫不猶豫的回答道:“祖師之恩,晚輩沒齒難忘!”
菩提祖師點了點頭:“通天之道,自有其玄妙之處,但不修心性,卻是難免為日后埋下禍根,你既然有所收獲,日后就要約束自身!”
緊接著,菩提祖師又詢問道:“你覺得,悟空如何?”
玄胤想了想,說道:“赤子心性,若是定了道心,修行自是一日千里,但也容易被人利用!”
當初,太清老子在人族祖地,傳授金丹大道之時,就說過,玄都是萬古歲月也難得一見的赤子之心。
而玄胤,卻是生就七竅玲瓏心,心思敏銳,極善察言觀色,但在修行上卻是很難專注的下來。
孫悟空和玄都,雖是一樣的心性,但一個心無外物,另一個,卻是如那山中猿猴一般心性難定。
算是各有千秋!
菩提祖師微微頷首,算是對玄胤評價的肯定。
但他卻沒有在這個問題上多談,而是話鋒一轉,輕嘆道:“物有本末,事有始終,你可知你的老師,和元始的大道之爭從何而來?”
“還請祖師賜教!”
玄胤沒有妄言,菩提祖師既然開口,想必沒有表面上那么簡單,他還是不要隨意開口的好。
“二人之道,互為表里,沒有闡教,闡釋那四九天道,那天地眾生,又豈能知曉一線生機?”
“而截教,作為闡教的對立面,若無截教,就好似天地有陰無陽,又豈能凸顯出闡教的天道解釋權?”
“他們二人,既是大道之敵,也是彼此最重要的道友!”
“只不過,想要更進一步,二人之道,終究要分個勝負,就好似這天地間的陰陽輪轉一般!”
“天地萬物,輪轉不息,盛衰有時,盛極必衰,衰極必盛,他們二人,作為根本的大道,亦是如此,在不同的時間,也會有不同的表現!”
玄胤似有所悟,試探性的開口道:“圣人之道,隨世而移?”
“沒錯!”
菩提祖師點頭道:“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天地萬物,其實都是向前發展的!”
“圣人不沾因果,但門下弟子,卻是難逃因果束縛!”
“未來的闡截二教,必然是斗爭不斷的,貧道只是希望,在大道之爭上無論你們誰占據上風,都不可趕盡殺絕,都要給對方留一條生路!”
玄胤聞言,當即點了點頭,隨即又想到了多寶、云霄和無當,封神之戰雖然是截教敗了,但截教道統,卻是并未斷絕,還有傳承之機。
而他那位大師伯,或許就是看到了這一切,才在封神量劫之中,站到了闡教和元始天尊那邊。
無他,唯利益爾!
讓截教應劫,能保全玄門元氣,但可惜,這位圣人,算到了一切,卻是沒有算到所謂的人心。
圣人也是人,既然是人,又豈能眼睜睜的看著弟子應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