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探討中國現代化的方法論原則

中國社會的現代化作為對象的復雜性,固然規定了相應的哲學探討的復雜性。然而作為哲學探討,它絕不滿足于在觀念中再現對象的復雜性,而是力圖透過這種復雜的外觀深入其內,達到對于現代化系統整體之本質的和規律性的了解,從而尋求現代社會協調發展的機制。這些方法論原則,應當像一束紅線貫穿于對中國社會現代化的哲學思考之中。從哲學上探討中國社會的現代化問題,之所以有別于其他學科研究的特點,并不在于所面對的客體不同,而在于把握對象的不同側重點,不同的研究方式、方法和洞察事物本質的不同層次。這里所講的一些方法論原則并不是對方法論的完整敘述,僅是我們力圖在本書中加以貫徹的主要思路。

一、哲學探討中的一般、特殊和個別

任何較為復雜的事物和實踐活動都有自己所特有的層次結構。中國社會現代化作為社會巨系統的發展過程,無疑也具有多層次的結構。這種層次性,不僅從現象上看在于社會系統實體的多層次構成,而且從本質上講在于社會系統屬性的多層次關系。社會現代化的實體結構及其變化是各門學科共同研究的對象,而其屬性結構的內在關系則是哲學思考必須著重把握的。就共性和個性的辯證法的意義而言,基本上可以把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區分為一般、特殊和個別三個層次。

毛澤東曾運用一般、特殊和個別的“三分法”分析中國革命戰爭。他寫道:“我們現在是從事戰爭,我們的戰爭是革命戰爭,我們的革命戰爭是在中國這個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國度里進行的。因此,我們不但要研究一般戰爭的規律,還要研究特殊的革命戰爭的規律,還要研究更加特殊的中國革命戰爭的規律。”17 在這里,戰爭、革命戰爭、中國革命戰爭,是從本質上對同一對象屬性由抽象到具體加以把握的三個層次或環節。采取這種哲學分析方法考察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就不但要研究現代化的一般規律,還要研究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特殊規律,更要研究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更加特殊的規律。在這里,現代化、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同樣是一般、特殊和個別三個層次。

一般、特殊、個別各層次的“三分法”,不一定局限于上述三個層次或環節。作為一個方法論原則,它適用于任何以對象特定層次為起點的深入分析。我們也可以把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作為相對于內部深層結構的一般,那么從全局上看,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有其一般的性質和規律;而從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不同領域看,各個領域的現代化建設各有其特殊的性質和規律;再從每個領域(如經濟建設)的不同行業或部門(如農業、輕工業和重工業)來看,又各有其更加特殊的性質和規律。對于全國各省、市、區、縣直至基層單位之間的關系,亦可作如是觀。掌握這種一般、特殊和個別的辯證法,有利于我們更好地處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共性和個性、統一性和多樣性的關系。

我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從辯證法關于一般和個別的道理看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個命題本身就是共性和個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一。如果把社會主義看作一般、共性、普遍性,那么,中國特色就意味著個別、個性、特殊性。這種區別是相對的。如果把社會現代化看作一般、共性、普遍性,那么,社會主義作為社會現代化過程中的特定方式和發展階段,與資本主義相比又是個別的、具有個性、特殊性。所以,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作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目標,內在地包含著現代化、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之一般、特殊和個別三者的一致性。但是,在我們所做的哲學探討中,上述一般、特殊和個別三者并不是并列的。我們是在中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因而對于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探討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特殊規律,問題的重心就在這里。雖然這不僅僅是哲學探討的任務,但立足于哲學的考察肯定有助于這一重大理論任務的完成。

掌握一般、特殊和個別的“三分法”,對于我們研究中國現代化有重要的認識論意義。哲學探討對象所固有的、內在的層次性,要求這種探討方式本身的層次性。我們的認識總是在對象的一般、特殊和個別之間穿梭,從而使認識越來越深入對象的本質,越來越達到思維中的具體。堅持一般、特殊和個別的辯證法,正確理解現代化過程的一般、特殊和個別的關系,是揭示中國現代化內在的邏輯的重要方法論原則。

二、把握社會有機體的動態發展

從哲學的角度考察中國社會的現代化,另一個重要的方法論要求,就是必須有社會的系統整體觀并把它貫穿于對問題的考察中。馬克思主義在社會歷史理論方面的一個基本觀點,是將社會如實地看作發展著的活的機體。社會有機體是同自然既相聯系又相區別的特殊的物質運動形態,是一切社會要素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是活動、發展和變化著的辯證過程。從生產勞動對于社會的決定性意義上,可以說社會有機體是以生產勞動為基礎的全部社會基本要素,從社會的物質生活到精神生活,從生產力到生產關系、社會關系,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包括社會的經濟、政治、科技和思想文化諸要素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統一體。社會生活所發生的歷史變遷,包括被我們稱之為社會現代化的發展過程,其內在的變化的根據都在于社會本身是一個發展著的活的有機體。

現代化過程中的社會系統整體的有機性質,既表現在結構方面,也表現在功能方面。一方面,現代社會的結構越來越顯示出是一種有機聯系著的整體構成,社會系統中各要素之間具有內在的聯系和依存關系,而不是諸要素簡單的、機械的疊加。社會越發展,社會組織越復雜,社會結構的有機性質就越明顯和增強。因此,考察現代社會的結構狀況、結構調整或改革時,尤其需要注意它作為社會有機體的特殊性質。當然,在我們注意到社會結構及其變革的整體性時,還應該指出社會的經濟結構及經濟變革的基礎性質。這個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在當代社會發展中進一步得到了證實。另一方面,與社會的結構直接相關,社會的功能也是一種有機聯系著的相互作用的整體。社會的各部分、各環節的功能密切關聯,整合為社會有機體的整體功能。因而要認識和改變某種或某些社會功能,也必須考慮社會作為有機整體的功能效應。上述兩個方面又是統一的,這就要求我們從社會有機體的結構和功能的整體聯系中,把握中國社會現代化這個哲學探討的對象。

在承認社會變化這一點上,很少有什么異議。但重要的是,需要依照客觀實際將社會的變化看作有機的社會整體的動態發展過程。社會的發展作為社會有機體的動態過程,明顯地表現出自控、自調和自組織性。就事物的一般變化而言,可以是從無序到有序、從少序到多序的變化,也可以是相反的變化,即從多序到少序、從有序到無序。社會的現代化,從整體上講,作為人們自覺的、有目的的活動和這種活動的積極成果,顯然屬于增序的變化,而不是減序的變化。減序,即熵的增加,導致混亂的加劇,會對社會有機體的生存造成威脅。隨著社會現代化的進展和自組織性增強,人類活動的內容會越來越豐富,社會生活各方面的橫向和縱向的聯系會越來越緊密,必然會加強社會有機體發展的有序性。

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一項空前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是多種制約因素有機聯系的整體,是一個歷史的、綜合的過程。從整體上把握中國社會現代化這個動態系統,既需要從縱的時間方面追蹤其全程,又需要從橫的空間方面總攬其全局。

從縱的時間坐標看,這一歷史過程是同一定的歷史條件相聯系的。對于現代化建設的主體來說,時間并非純粹的外在尺度,而是其自身作為活動主體的存在方式。坐等現代化的實現,或者在走向現代化的道路上一再走彎路,同靠自己不懈的努力加速實現現代化相比,時間當然會有不同的價值和意義。

從橫的空間坐標看,社會現代化全面體現在各個地區、各個領域之中,但因為發展的不平衡而顯得參差不齊。由于社會現代化是社會系統整體的發展過程,在充分發展了的國際國內多方面的、廣泛的聯系中,會形成社會有機體結構和功能的綜合效應。為了在觀念和實踐中正確把握社會現代化這一對象整體,必須深入了解現代化建設中內在的、本質的、整體的必然聯系,即規律。

三、探索現代化規律體系和協調機制

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為實在的歷史過程,其間貫穿著客觀的必然性。我國幾十年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反復證明,正如以往中國革命的過程有其客觀的“革命的邏輯”18一樣,今天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也有其特有的客觀的建設的邏輯,這種客觀規律性同樣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現代化建設的成效,直接取決于是否掌握了并符合于這種建設邏輯。

從哲學上把握中國現代化的規律,不能停留在對某一規律或若干規律的分別認識上。面對社會系統整體對象,必須積極探索社會現代化過程中起作用并相互制約和影響著的規律體系。這也是探討中國現代化時不能不堅持的一個方法論原則。前面所述中國現代化中一般、特殊、個別的層次分析,以及對社會有機體動態發展的整體把握,這些原則性的方法也只有在準確認識現代化的規律體系的條件下才能貫徹下去。

將各個規律看作是相互聯系、縱橫交錯的體系,用立體式的思維審視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規律系統,并不是簡單地由事物系統性演繹出規律系統性的結果,而是歷史的經驗和現實的教訓使我們得出這樣的認識。孤立地看待每個規律的作用,實際上是形而上學思維方式在必然性問題上的表現。依據徹底的唯物辯證法的思維方式,當然要用系統聯系的觀點理解規律之間的關系。這種認識得到了當代系統科學的理論和實踐的印證。力求在觀念上系統地再現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邏輯,是我們的哲學思考的目標,也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基本方法。

所謂現代化建設的規律是一個體系或系統,包括兩重含義:(1)現代化中的每一個規律,作為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在其內部都顯示出網狀的關聯。(2)現代化中的諸規律,各自作為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由于相互穿插而表現為更加復雜的網絡式體系。現代化的根基和中心在于經濟建設,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本身就是包含必然性聯系的系統。現代化在經濟領域中的諸規律,又構成有機聯系的系統。而在經濟、政治、思想文化各領域的規律系統之間,又相互聯系和制約,形成整個社會現代化的規律體系。

應該看到,現代化的不同領域和活動都有相對獨立存在的客觀規律,諸如現代化的主體和客體,現代化過程中的生產和生活,人們的行為、思維和情感,以及在社會管理中,都有各自的特殊性和內在邏輯。但它們在現代化的整體發展中,又不是各自孤立地單獨起作用,而是作為彼此制約、相互作用的規律網絡和體系所形成的“合力”而發揮作用的。中國現代化發展的取向和進程取決于這種“合力”。

真正達到對社會主義現代化規律系統的整體認識的標志,在于找到社會主義社會協調發展的機制。社會協調機制是社會規律體系中更內在的、更本質的必然聯系,是規律中的規律。社會主義社會中確實有“協調發展規律”在起作用。離開這個規律,社會主義社會這個社會有機體的生存和發展是不可能的。社會主義社會有機體的活力,就在于這種社會機體各系統、組織、部門、單位、個人之間整體聯系的發展、有序性的增強和相互間的協調。

協調并不意味著沒有差別、矛盾和競爭,沒有矛盾,也就無所協調。正是因為有差別、矛盾和競爭,才需要社會有機體的協調機制,使社會充滿活力而又井然有序地向前發展。這種社會協調機制是與人的自覺活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社會主義改革就是要改變人們不合適的思維方式和活動方式,以便啟動社會協調發展的內在機制,實現中國社會的現代化。這是我們進行哲學探討時始終應當遵循的最重要的方法論原則。

主站蜘蛛池模板: 珠海市| 行唐县| 格尔木市| 宁化县| 米林县| 左云县| 山东省| 三亚市| 视频| 阜平县| 洞头县| 大关县| 广汉市| 渝中区| 丁青县| 六盘水市| 元阳县| 凤庆县| 册亨县| 沐川县| 成武县| 七台河市| 右玉县| 大同市| 五大连池市| 庆元县| 晋州市| 贡山| 廉江市| 崇明县| 固始县| 三台县| 成安县| 泸水县| 靖江市| 前郭尔| 来凤县| 黔南| 醴陵市| 德州市| 桐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