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五年,梁國之事徹底畫上句號,姬御并沒有詢問梁嵩姬燁之事,畢竟五年前那場戰役并不是梁嵩指揮,當事人死的都差不多了,梁嵩也不一定認得姬燁是誰。
而且隨著李崇規的離奇死亡,謎底差不多也已經揭曉,只是沒辦法捅破這層窗戶紙罷了。
姬御深吸了一口氣,將目光投向了京城的方向,久久無言。
“進城!”柳洪勇的軍令打破了姬御的沉思,將他拉回到現實之中,他長嘆一聲,隨著大將軍一同進駐了高陽城。
此戰過后,梁山與高陽之間的曠野之上,橫尸遍野,彌漫著硝煙與哀傷,雙方損失慘重,大周死傷人數高達五千,而俘獲的魏軍也有一萬余人,戰爭的殘酷,在這一刻展現得淋漓盡致。
歷時三個多月的激烈戰斗,大周將士們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但他們的努力沒有白費,終于拿回了本屬于魏大周的國土,更是對大周國家尊嚴的勝利捍衛。
捷報傳回,洛陽上下都沸騰了,人們歡呼雀躍,慶祝這場勝利。
街道上,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百姓們自發組織起游行隊伍,揮舞著大周旗幟,高呼著慶祝的口號。
“陛下,高陽大捷!!”太和殿之內,皇帝夏潛正在專心致志地批改奏折,突然聽見太監路謹的通報,他的筆一頓,墨水在奏折上留下了一個大大的污點。
“你說什么?高陽大捷?”夏潛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激動,這是他期盼已久的好消息。
“是的,陛下。”路謹低頭恭敬地回答,“剛剛收到的戰報,我軍在高陽大敗魏軍,已經成功收復了失地。”
夏潛猛地站起來,臉上露出了難以掩飾的喜悅,激動地說:“好!好!這么快就拿下了!”
太監接著說道:“這是姬御殿下的請戰奏折,殿下的意思是,來而不往非禮也,我軍也應該乘勝追擊,向著魏國進軍!”
夏潛接過奏折,仔細地閱讀起來,他看到姬御在奏折中詳細分析了敵我雙方的形勢,以及乘勝追擊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夏潛內心的激動難以掩蓋,哪個皇帝不想改將拓土,這已經是他壓抑在心底將三十年的欲望了,如今真應該感謝魏國給了這么一次機會啊!
“立刻召集朝臣議事情。”夏潛說道。
朝議大殿,沒等大臣開口,夏潛就直接說道。
“諸位愛卿,”夏潛的聲音在殿內回蕩,“剛剛收到高陽大捷的消息,我軍已成功收復失地,同時,姬御提出了乘勝追擊、向魏國進軍的建議。”
“陛下,戰爭之害,深于猛虎,臣以為陛下應當以和為貴,切不可輕易發起戰爭啊!”監察御史站出來說道。
御史言罷,很快又有許多的大臣站出來附和。
“陛下,御史所言極是,戰爭一旦爆發,百姓將流離失所,國家也會因此陷入動蕩。”一位老臣痛心疾首地說道。
每個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理念當然也有不同,許多人認為能夠和平共處,當然要好過打仗。
夏潛微微皺眉,他看向這一眾官員,心中雖然有些不悅,但也知道這是臣子的職責所在,并未多說什么,而是轉而看向丞相趙斯。
趙斯自然知道皇帝是什么意思,君臣共事多年,皇帝的想法必然瞞不過他,若是不想打,就不會召開這場朝會。
于是趙斯只能站出來說道:“陛下,臣認為,此次戰爭并非我大周所挑起,而是魏國侵犯我國領土在先,我軍又剛剛取得大捷,士氣正盛,此時必須要維護我大周的尊嚴。”
丞相說完,御史正要反駁,夏潛直接開口道:“丞相言之有理,朕也認為,此時正是乘勝追擊的好時機,我們不僅要收回被侵占的土地,更要讓魏國知道,侵犯我大周的下場,朕決定,采納姬御的建議,乘勝追擊,向魏國進軍。”
此時此刻就算是傻子也明白皇帝早有決議,不過是召集大臣走一個過場罷了,御史也就不再多言。
“戶部尚書,國庫能不能支撐起這場戰爭?”夏潛嚴肅地問道。
孫文良站出來回答道:“以目前國庫的狀況,支撐五萬大軍這一年的打仗開銷,還是綽綽有余的。”
“很好,”夏潛點了點頭,“太子。”他呼喚道。
“兒臣在。”太子應聲而出。
“務必保證此戰的軍備供應無虞,穩定軍心”夏潛沉聲說道。
太子神色堅定,毫不猶豫地回答:“兒臣定能做到,保證軍備充足,讓將士們無后顧之憂。”
......
......
高陽,此時的城內的魏軍已經全部被控制,梁嵩已經死,這個時候他們的最高將領便是當時率領一隊騎兵在黃河與姬御對視的薛計。
“你叫什么?”姬御沉聲問道
薛計冷漠地瞥了一眼姬御,隨后別過頭去,選擇了沉默。
“別忘了,你身后還站著一萬魏軍。”姬御淡淡地提醒
這句話觸動了薛計的神經,他猛然回頭,雙目怒視著姬御。但是在姬御平靜而堅定的目光下,他的憤怒漸漸消散,最終他垂下眼簾,低聲說道:“我叫薛計,是這次的統軍副將。”
“薛計,”姬御微微點頭,“你覺得我該如何處置你們這么多人?”
薛計抬起眼,目光中透露出一絲決然,“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姬御輕輕一笑,搖了搖頭,“魏國,你們是回不去了。但戰爭結束后,我會為你們找一個好去處。所以,好自為之,別做無謂的反抗。”姬御警告道,他的聲音雖然平靜,但每一個字都如同重錘般敲在薛計的心頭。
一萬余人的俘虜數量太過于龐大,自然無法像上次一樣與魏軍交換,姬御選好的去處自然是去幽州做苦力,反正幽州兵多將廣,再多的人也無法在幽州生事。
不過此行路途遙遠,自然也只能等到到時候大軍返航的時候一起,不過對于現在來說,看管確實是需要消耗不少兵力。
但是好在,此后若是舉兵攻魏,并不需要攻城拔寨,大軍只需要為騎兵壓陣就行,三千騎兵足以橫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