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地圖與局勢
- 我,皇漢之虎,絕無二心
- 吃力巨人
- 2138字
- 2024-03-29 21:23:43
王堅不知所云,“沒錯。怎么了?”
信義揉了揉太陽穴,“你還好意思問怎么了?我為什么會相信你一個小小官長的眼光,難怪以寧、山陽君都沒提及他。他不會回來鎮壓叛亂的,或者說,他在以寧死掉之前,絕不會回軍的!我現在甚至懷疑,他正是提前察覺了公子皓派系的決策,才會抓準時機,卡著這個時間節點率領大軍出去征討敵國的!”
“你什么……意思?司馬丞相不會回援?!他可是天下士人的楷模,忠君愛國的典范,怎么可能不回援,你懂什么?!”
山陽君站起身來,第一次正眼打量信義,“小子,沒想到你倒是頗通謀略。以前在陛下身邊一直以癡呆形象示人,藏得好深啊!要不是王弟這次叛亂可能所有人都不會知道,陛下身邊還有你這么一號人物。”
信義撇撇嘴,那可不嘛,王弟不叛亂,原身不嚇死,他怎么可能過來。
山陽君扭頭看向王堅,“堅,你沒有接觸過朝堂上的事情,不了解司馬丞相這個人,你根本不知道他真正的恐怖之處!他可是謀害先皇,暗害當今陛下四位皇兄的最大嫌疑人!”
劉以寧接道:“蠻子分析得沒錯,司馬丞相一直不回援,只是在等,等一個機會。要么朕主動寫信命他回援,要么等朕被王弟殺死。無論哪種情況,到那時,他司馬家就可以高呼王弟和竇御史大逆不道、暗害漢皇,扛起大義的旗幟,堂堂正正地攻進長安!”
“長安被圍得水泄不通,曾經的皇城化作血與火的戰場,等到屠盡城內的反對派和皇族!到時候百姓會不會選擇這位救長安于水火,扶大漢之將傾的司馬丞相,登上帝位?”
王堅聽得臉色蒼白,樸素的三觀遭受了顛覆性的重塑,“怎么會……司馬……丞……相……”
信義沒有理會兩人給王堅分析司馬丞相,而是將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地圖上,這可是他現在最需要的東西。
他的沙盤雖然標注非常詳細,但是目前標注的范圍太小了,只有自己和手下人走過的地方,他到現在都沒搞清楚現在的整體局面。
將地圖和沙盤進行對比,信義才算大致弄清楚了大漢的局勢。
這個世界的大漢在武帝時期和歷史中的大漢疆域范圍一樣,分為十三州,位于整片大陸板塊的中央,占據最富庶的位置。
然而這片中央大陸地形地貌與前世完全不同。
雖然漢王朝疆域內還大差不差,但之外則完全亂了套。不僅多了幾條大江、幾處大湖、內海、橫亙大陸板塊的河流,而且由于地處中央,使得周邊國家林立,與匈奴、新羅、扶桑、孔雀、大食、扶南六大帝國接壤。
看地圖并不完整,對海洋的描繪幾乎沒有,應該是科技水平不夠,畫出來的是這個世界的區域地圖,也不知道大漢帝國位于這顆星球的哪片區域。
這張地圖應該是山陽君自己長期分析用過的那一張,上面訂的有額外紙張,上面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局勢批注。
自武帝死后,南邊的交州士族叛亂,直接投靠了南方的孔雀帝國。
益州境內,武帝時期才收服的蠻族在當代蠻王的率領下,再也不聽從大漢中央的調遣,占據了一半益州的土地割據獨立。
其余十一州表面上來看還在大漢帝國的手里,但實際上包括長期處于和敵國作戰的涼、并、幽三州在內,所有疆域都被當地世家鄉紳劃分,真正服從中央調度的天知道有多少,可以說皇帝的命令,根本無法傳出都城。
看著一條條局勢批注,信義越看越眉頭緊鎖,總結起來就四個字,舉目皆敵。
信義轉向山陽君,咬牙切齒地問道“你不是身為先帝的托孤重臣嗎?你就是如此輔佐陛下的?你是不是應該還藏得有什么后招?”
山陽君閉目嘆息一聲答道:“很遺憾,封地內多年積累訓練的一萬五千私兵便是我的底氣所在。本來我是指望逃出來后,說服冉天加入我們的陣營,反攻長安的。只是沒想到冉天居然選擇投靠了公子皓,還將我的部隊全打滅大半。現在的我們只能躲在暗處,靜候司馬丞相和公子皓派系的動靜,再議接下來的行動。”
信義瞪視著山陽君,滿臉寫著質疑,“哈?就這?武抗衡不了冉天,文只會看戲,也敢號稱文武雙杰?”
被信義一個小輩質疑,山陽君面子上有點掛不住,但對方又是陛下身邊的親信,剛剛立下大功幫自己擦了屁股,山陽君只能無力地反駁道:“那你又有什么好辦法?”
王堅舉手插嘴道:“既然剛剛陛下說,我們以前和益州蠻族有過交往,能不能向蠻族之王求援,讓他派兵幫我們解圍呢?”
“不行!”信義和劉以寧異口同聲地回復道。
二人對視一眼,信義開口道:“我來解釋吧。假設王堅你是蠻族之王,什么樣的理由值得你出兵?多年前的恩義?身為大漢臣屬的留戀?”
王堅理所當然地答道:“沒錯呀,大漢富庶,蠻地地處益州山脈之上,一片貧瘠,他們重新歸化于大漢,生活改善會提升不少。”
信義被王堅的回答整得有些無語,“你……你出身家庭應該挺好的。”
山陽君輕咳兩聲,“他是我一個老友的孩子,別看他滿臉絡腮胡、頭上頭發還有點稀少,但只是個剛滿十八歲的少年郎,閱歷稍微淺薄了一點。”
信義無奈解釋道:“那他們叛亂干嘛?一直做大漢的臣民不好嗎?說明對方心中不是有野心就是有怨氣,沒有足夠的利益,你想靠那點忠君愛國思想就讓不懷好意的蠻王掏空自己的家底幫你復國?我還不如相信司馬丞相會揮師救援。”
“如果當代蠻王是個沒什么遠見的愚主,那就需要大量的金銀珠寶,而以寧沒有這么多財富,那就只能苦一苦百姓,放縱蠻族沿途劫掠。最后就算復國成功,大漢國力也會因此衰退一大截,皇室的威望、百姓對朝廷的信任、歸屬感也會降至冰點。”
劉以寧接道:“反之,如果當代蠻王,是個雄才大略的梟雄,那我們前去,就是暴露了大漢內部的虛弱,他一定會趁機進攻大漢,乃至滅亡、吞并大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