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整軍備戰
- 晚唐戰歌
- 青唐南山
- 2077字
- 2024-04-12 17:00:00
李克用入關,再次斷絕了黃巢的后路。
如今的長安,已完全處在唐軍的包圍之中,成了一座真正的孤城。
或許是預料到了等待自己的結局,黃巢不甘心地派人向王鐸求和,但被王鐸拒絕了。
求和被拒,黃巢不甘坐以待斃,又派子侄黃揆與尚讓率兵去攻同州,結果面對李克用的沙陀騎兵,仍然是大敗而回。
就當唐軍都在慶祝一場接一場的勝利之時,西川卻傳來圣旨,以剿賊無功為由罷免了王鐸的諸道行營都統之職,任其為義成節度使,令其即刻赴鎮。
諸道行營都統之職,由楊復光代之。
田令孜則趁機自領十軍兼十二衛觀軍容使,成為了神策十軍與南衙十二衛軍隊統帥。
“哼,當初若不是田賊遷延不進,黃賊如何能輕易入得關中,竊據長安。如今我等在前面奮力殺敵,他卻暗中施展手段,謀我等之功!”
“今日能罷免王都統之職,明日便能奪我等之功!”
楊復光和劉瑧此時已回到王鐸帳下,聽聞此事憤怒不已。
王鐸聞之亦是不滿,賦詩道:“用軍何事敢遷延,恩重才輕分使然。黜詔已聞來闕下,檄書猶未遍軍前……”
臨行前,王鐸命楊復光和劉瑧繼續駐軍渭北,協助李克用討伐黃巢。
見王鐸黯然離去,劉瑧心中亦有所感,連夜寫了兩封信派人送去了西川。
第一封信,當然是給自己的老師鄭畋的。
黃巢雖然滅亡在即,但黃巢之亂的結束并不代表著亂世的結束。
劉瑧已經想好了,他必須要謀求到一鎮節度使之位,建立自己的根據之地。
如今鄭畋在西川總管軍務,為劉瑧說幾句好話還是可以辦到的。
況且當今天子李儇也算自己的老熟人了,只要自己再多立些戰功,一鎮節度使之位應該不會吝嗇的。
唯一讓劉瑧在意的,就是最終自己能夠赴鎮何處。
雖然自己掌握著“百科全書”,但根據之地的位置也很重要。
因此一定要提前和自己的老師說一說,讓他幫幫自己。
另外一封信,則是寫給李婉兒的。
信中只是婉轉的表達了一下對李婉兒的相思之意,還附上了兩百年后才會出現的一首宋詞,來表達自己的心意。
除了宋詞之外,劉瑧隨信還送了李婉兒一小瓶自制的香水。
這是劉瑧研究火器做實驗時,附帶做出來玩的東西,想著日后或許用得上,如今送給李婉兒做禮物,卻是再合適不過了。
當然,劉瑧在信中也對李婉兒提到了自己想謀求節度使的想法,但沒有明確讓對方幫忙。
這種事情,不需要挑明,相信李婉兒看到信之后便會知道怎么辦。
除了兩份送去西川的書信之外,劉瑧還派人去了興元府桃園。
如今飛雷炮的炮彈已經耗盡,飛雷炮也成了一堆廢鐵,需要盡快補充一些彈藥才行。
另外竹制火箭筒和手榴彈也用完了,同樣需要盡快補充。
忠勇衛的優勢是武器裝備,而不是人數。
一旦缺少了火器,以目前的人數去打長安,自保尚且不足,更不要說剿滅黃巢立下大功了。
由于之前一戰損失嚴重,劉瑧從從義軍中挑選了八百人補充到了忠勇衛,又命張承范和龔騏四處招募流民和百姓,補充從義軍的缺口。
經過一個月的緊張備戰,劉瑧麾下士卒重新達到了五千余人。
其中忠勇衛一千八百人,從義軍三千五百人。
但讓劉瑧更高興的是,丁狗兒這個輜重官將興元府的火器也運送到了劉瑧手中。
“飛雷炮炮彈兩百枚。”
“火箭筒三千支。”
“手榴彈六千支。”
劉瑧望著一車車的火器,開心大笑:“丁狗兒,此番你不光是立了大功,還救了兄弟們的命啊!”
“能夠不負大人重托,我丁狗兒也可以挺直腰板面對諸位兄弟了。”丁狗兒也大笑道。
手里有了火器,劉瑧的信心又再次回來了。
這一次,劉瑧勢必要炮轟長安,立下不世之功,好為自己謀求一鎮之使打好基礎。
與此同時,身處長安的黃巢也越加不安。
前番攻同州不利,如今困守長安已是必死之局,必須盡快打開局面才行。
“尚讓、黃揆,命你二人率軍十五萬,務必拿下華州,打通長安至潼關道路。”
“遵令!”
……
中和三年,二月。
李克用在同州擊潰黃揆與尚讓的大軍之后,再度率軍南下,與忠武軍楊復光、忠勇衛劉瑧、河中王重榮會合。
此外,易定王處存也率軍趕來助戰。
幾路大軍合計共十萬之眾,逼近長安。
同一時間,尚讓、黃揆也率領十五萬大軍,屯兵梁田陂,與唐軍對陣。
大齊軍營,尚讓道:“如今唐軍匯集十萬之眾,更有李克用、劉瑧等勇將,此戰只怕不易取勝。”
“大人之意,要如何取勝?”黃揆問道。
“此番出兵,陛下命我等打通潼關道路,首重要務還是在華州。待明日兩軍對陣,本帥親領大軍對敵,黃將軍可另率一軍奇襲華州。華州若定,唐軍則自散矣。”
“奇襲華州,若唐軍已有防備,又該如何?”黃揆有些擔心,畢竟現在唐軍聲勢大振,誰知道去打華州會怎么樣。
“唐軍意在收復長安,不會料想到我等之意在華州,大戰一起,華州必定空虛,黃將軍可放心前去。”尚讓道。
“既如此,今夜我便率軍先行。”黃揆跟隨黃巢多年,此時也知形勢已對大齊不利,若不攻下華州,困守長安遲早也是個死。
計議完畢,當夜黃揆便領著五千人馬趁夜離開了梁田陂。
唐軍大營中,也同樣在商議對陣之策。
由于李克用的沙陀軍多為騎兵,河中軍、易定軍、忠武軍以及劉瑧的忠勇衛和從義軍,則多為步兵,因此楊復光按各軍的優勢做了安排。
其中河中軍、易定軍、忠武軍在正面迎敵,李克用的沙陀騎兵則利用速度優勢奇襲賊軍后方,劉瑧的從義軍作為后備力量,忠勇衛則專門負責用飛雷炮為大軍提供火力掩護。
計議已定,各軍隨即各自回營備戰,梁田陂也在時隔數月之后,再次迎來了一場數十萬人的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