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大風起兮
- 晚唐戰(zhàn)歌
- 青唐南山
- 2824字
- 2024-03-26 07:59:00
初冬,隨著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整個關中都成了一片銀素之色。
鄉(xiāng)兵團兵營,劉瑧一邊賞雪,一邊在心中梳理著偵察特戰(zhàn)隊帶回來的幾則消息。
自七月份,黃巢率領十五萬大軍自采石北渡長江,和州、滁州等地先后歸降黃巢,天長、六合等地也陷入巢軍圍攻之中。
九月,朝廷任命天平節(jié)度使曹全晸為東面副都統(tǒng),命其阻擊黃巢。
曹全晸當即率六千士卒迎戰(zhàn)黃巢十五萬大軍,結果曹全晸及其長子均戰(zhàn)死沙場。
隨后黃巢自稱率土大將軍,率軍渡過淮河,一路向北進軍。
讓人驚異的是,黃巢在進軍途中并不縱兵搶掠,只是征招丁壯為兵。
大唐的官軍在打完仗之后劫掠百姓的例子并不少見,而一支叛軍竟然壓制住了劫掠的沖動,這對大唐來說恐怕并不是一個好消息。
果然,之后傳來的消息,也印證了劉瑧的猜測。
自黃巢北進以來,多地官吏望風而逃,僅僅只是過了一個多月的時間,黃巢就先后攻占了申州、潁州、宋州、徐州、兗州等地,輕輕松松就占據(jù)了大半中原之地。
自古有云:得中原者得天下。
黃巢如今已占據(jù)了大半中原之地,不可能是率性而為,其必有所圖。
而作為大唐東都的洛陽,一定會是他的下一個目標。
換做是劉瑧,多半也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那可是大唐東都,名享天下的古都洛陽,一旦能夠占據(jù)洛陽,所帶來的好處,光是想想都讓人激動不已。
不過以目前的形勢,劉瑧的偵察特戰(zhàn)隊繼續(xù)留在洛陽可就太危險了,要趕快撤回來才行。
只是劉瑧讓偵察特戰(zhàn)隊撤出洛陽的命令才送出去,隨后便接到了陸沉的消息,言稱黃巢已攻陷洛陽,并號稱六十萬大軍,準備西進關中。
嘶……這進軍速度著實讓劉瑧一陣無語,但更無語的是黃巢攻占洛陽的方式。
黃巢大軍剛剛到了洛陽,洛陽留守劉允章立即就率百官出城投降,竟然打都沒打就攻下了洛陽。
劉瑧一時也有些搞不懂,到底是黃巢的魅力太大,還是這大唐的屋子太爛,大家都有些迫不及待地想換個地方。
好在陸沉見形勢不對,提前帶領偵察特戰(zhàn)隊撤出了洛陽,按時間推算,如今應該已過了潼關,正在趕往長安的途中。
同一時間,當黃巢攻陷洛陽的消息傳至長安,李儇慌忙召集群臣問計。
誰知君臣對立,竟然紛紛掩面而泣,沒有一個人提出個有效的解決辦法。
最終,還是田令孜這個當朝最有權勢的宦官率先站了出來:“陛下,如今賊軍勢大,還請陛下移駕西川,暫避賊軍鋒芒?!?
“對啊,可去西川避一避!”
“還請陛下移駕西川,避賊鋒芒!”
黃巢大軍一旦攻入關中,長安便是首當其沖,普通百姓死不死的不知道,他們這些權貴可是極有可能遭殃的。
畢竟黃巢在別的地方作亂的時候,當?shù)氐臋噘F們可是說殺就殺,一點兒都不帶猶豫的。
因此田令孜一開口,當即就有不少人紛紛附和,同意陛下移駕西川。
可是誰也沒想到,那位只懂游戲人間的陛下卻拒絕了,拒絕的理由也很讓人無語:“去西川路途太過遙遠和艱險了,朕受不了。”
任憑群臣說破了嘴,李儇也不愿意前去西川,為此還大發(fā)脾氣:“賊軍還沒打到長安呢,干嘛要一路顛簸地去西川那么遠的地方,萬一賊軍像之前一樣敗退了呢!”
就在君臣意見不一之際,潼關守將齊克讓派遣使到長安求援,李儇靈機一動,對著田令孜說道:“還請阿父率神策軍鎮(zhèn)守潼關,以拒賊兵?!?
田令孜聞言臉色一黑,整個人都不好了。
干啥子,你不想去西川,就想要老子去拼命嗦?
可往日里言聽計從的李儇,這次并沒有給田令孜拒絕的機會,當即任命田令孜為左右神策軍內(nèi)外八鎮(zhèn)及諸道兵馬都指揮制置招討使,楊復恭為副使,讓二人去將黃巢擋在潼關之外。
張承范則被任命為兵馬先鋒使兼把截潼關制置使,先行趕赴潼關進行守備。
然而李儇不知道的是,如今的神策軍士卒大多都是長安的富家子弟,通過賄賂宦官才拿到的軍籍。
雖然這些人看上去華衣怒馬、意氣風發(fā),但是他們沒上過戰(zhàn)場啊,一聽說要出征打仗,紛紛心生退意,更有甚者與父母抱頭痛哭。
不過有錢人的好處就是有錢,很快就有人想到了辦法,不就是出征打仗么,自己不敢去,花錢請人去就好了。
長安城內(nèi)外,多的是窮苦百姓和無業(yè)流民,花點兒錢讓他們代替自己出征,一方得到了金錢,一方躲過了出征打仗之禍,雙方各取所需,這就是雙贏啊。
所謂有錢能使鬼推磨,大抵不過也就是如此吧。
但此刻的張承范望著眼前的二千八百十名弩手,心中非常非常的郁悶,你告訴我這些人特么的是神策軍?
雖然都披著神策軍的皮,但要么枯瘦如柴,要么病懨懨的,明眼人誰看不出這些人都是為了錢而頂替他人的窮苦百姓和無業(yè)流民。
張承范都懷疑這些人在此之前連戰(zhàn)刀都沒拿過,更不要說上陣殺敵了。
這樣的隊伍能有多少戰(zhàn)斗力,張承范用腳后跟想想都知道。
帶著這樣的隊伍去潼關,和自殺又有什么區(qū)別。
張承范不想去潼關送死,但他又不能不去,因為陛下已經(jīng)催促好多遍了。
最終,張承范還是率領這支隊伍出發(fā)了。
臨行前,張承范再次上奏,說自己只帶著這點兒人不頂用的,希望朝廷能夠盡快派援兵前去潼關支援。
朝廷回復的很快,陛下答應了,那位頂頭上司田令孜也答應了他,還安慰他說:“你是先鋒,你先去。咱整頓好大軍之后,立刻就趕去支援?!?
田令孜的話,張承范是不太相信的,但是他相信陛下。
在大唐,不相信陛下還能相信誰。
于是,張承范率領著兩千八百名弩兵朝著潼關進發(fā)了,但內(nèi)心的不安日日都煎熬著張承范的內(nèi)心。
黃巢大軍號稱六十萬,就算這數(shù)字有水分,但對方十幾二十萬人還是有的吧,而自己手頭只有不到三千人,這仗要怎么打?
即便潼關被譽為畿(jī)內(nèi)首險,但以不足三千人迎戰(zhàn)數(shù)十萬之敵,怎么想都是死路一條。
打呢,還是逃呢?張承范心中糾結不已。
甚至張承范心中都在默默祈禱,我趕到潼關之前,潼關就被黃巢大軍攻破了,那我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撤兵,不用去守潼關了呢。
于是,在這樣不情不愿的糾結中,兩百里的路程,硬是讓張承范生生“磨”了六天,才終于抵達了潼關。
可到了潼關之后,張承范的臉色頓時漆黑一片。
磨蹭了那么多天,黃巢賊軍早不來晚不來,偏偏在自己剛剛抵達潼關,連口熱乎飯都還沒吃上的時候,兵臨城下了。
你這是欺負老實人呢!
臉黑歸臉黑,不過既然都到了潼關,哪怕裝樣子也得裝一裝。
不就是守關拒敵么,又不是沒干過。
好在賊軍來的只是數(shù)千先鋒,人數(shù)不多,于是張承范餓著肚子趕緊開始布防。
而此時的潼關守將齊克讓,則望著關下的數(shù)千賊軍兩眼發(fā)綠。
齊克讓本是泰寧軍節(jié)度使,之前一直奉命駐軍汝州,阻攔黃巢賊軍西進。
誰知他在聽聞天平軍節(jié)度使曹全晸戰(zhàn)死,黃巢北渡淮河而上之后,直接就率軍跑路了。
黃巢攻至洛陽的時候,齊克讓又從洛陽倉皇而逃,只帶著手下萬余人馬跑到潼關躲起來了。
盼星星,盼月亮,總算把朝廷援軍給盼來了。
雖然只有不到三千人,但齊克讓也知道自己不能再跑了,因為軍中已經(jīng)沒糧了,而新到的援軍,特么的居然也沒糧了!
這誰敢信?
此刻的齊克讓心里簡直就是萬馬奔騰,而馬的名字就叫做艸~泥~馬~
俗話說,餓向膽邊生。
人的肚子一旦餓極了,那膽子也就跟著大起來了。
張承范雖然餓,但齊克讓比他更餓,所以他的膽子也更大。
關外數(shù)千賊軍此刻在齊克讓的眼里,已不是讓他一路倉皇而逃的賊軍了,而是誘人的可口大餐。
“張置使且候在此處,莫要走動,我去去便回?!?
不等張承范有所反應,齊克讓便已率軍出關,直奔眼前的大餐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