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張郃巧變,王平先輸一陣
- 三國:開局兵諫馬謖,大破張郃
- 我本愚陋之人
- 4151字
- 2024-03-28 18:22:00
街亭城北,漢軍列陣矗立,不過三部之卒,兩翼為先帝所聚,遺留本朝之武騎,分別由部將白壽、馬玉統領。中軍乃王平本部,步卒千余,兩個因哨探受損騎兵曲被打散,并三百余人歸于王訓統領,游弋陣前。
王平于陣列之前,自領親兵,后擎纛旗,手持長槊,縱馬馳騁,倏地瞠目振臂,高舉馬朔,高呼曰:“漢軍威武——!”
“威武!”
“威武!”
“威武!”
眾將士昂首挺胸,撐戈立矛,以刀擊牌,以柄杵地,盡皆放聲大喝,渾厚的喊聲響徹云霄,傳遍曠野,使得本就受到主將激勵的漢軍士氣更上一層樓,再填一份眾志成城的恢宏之勢。
張郃扯了扯韁繩,長久奔襲的戰馬已然疲憊,再聞此大喝,騷動起來,打著響鼻,晃著腦袋,不安的用蹄子刨地,翻出冷硬的泥土來。
老將軍沒去管自行安撫坐騎的麾下精騎,只是眺望著數里之外的漢軍,心中思量著種種可能,忽而扭頭下令道:“各部做好散開準備,與敵接觸后,聽我號令。”
“諾!”
眾親兵抱拳,旋即策馬出列,自往各部稟報而去。
而在遠方,王平揮槊向北。
“為興復漢室,連并隴右,為丞相之命,先帝遺志,為封妻蔭子,為國盡忠……眾將官!”
“虎!”
漢軍轟然應聲。
王訓策馬而出,立于父親跟前,昂首挺胸,接下了后半句話:“大丈夫立功名取富貴正在今日,隨我殺!”
“殺——!”
霎時間,殺聲雷動,千馬嘶鳴,三將策馬驅前,兩部武騎緊隨其后,洪流一般自步卒身邊呼嘯而過。
渾厚的戰鼓聲自樓櫓之上傳來,王訓輕扯韁繩,學著父親,在陣前奔走高呼下令。
“刀牌手護于周圍,長矛手次之,弓弩手再次之。我率本部騎曲開路阻敵,若有敵騎繞過我等奔射而來,且以弩箭卻之。如此,諸將士,目標魏騎背部,疾步前進!”
“諾!”
王訓資歷不足以指揮上千兵馬,但這是他爹的本部,小將軍身先士卒,大家伙都是心中佩服,也愿意聽從調遣。
“蜀軍這是……什么陣型?”
饒是久經沙場的一些魏將,看到眼前這極其詭異的一幕,也難免愣了會神。
迎面而望之,漢軍毫無建制,步卒不設方陣,被一心沖鋒的騎兵撇在原地,只能快步追趕。
自詡天下第一騎兵的魏軍將領們,無視了狂奔而來的季漢騎兵,看笑話一般瞅著著毫無陣型可言的漢軍步卒,直到他們收到張郃的傳令。
“右將軍令!著各部待蜀兵沖鋒而至之時,一沾即走,以隊率為將,分散開來。”
“右將軍是想讓我等不間斷的沖擊蜀兵步卒陣列嗎?無需如此,他們毫無陣列可言,末將自領一曲兵卒,定教他們潰不成軍!”
不止一個將領如此大笑請命,言語間,盡是對季漢步卒的蔑視。
“不可,右將軍還令我等告知諸位,散開之后,不得與敵纏斗。”
同樣不止一個傳令兵,搖著頭否定了他們的提議。
魏將們臉上的譏笑沒了,取而代之的是愕然。
“右將軍這是何意?”
“右將軍還說了什么?”
“不知,沒說什么,請將軍聽命行事,若右將軍還有令示下,標下一定報來。”
“……且去吧。”
幾名將領一頭霧水,擺手讓傳令兵回去,馬蹄聲碎,由遠及近,魏將們茫然抬頭,不明白張郃在想什么。
無論如何,優勢在我,解決掉眼前蜀兵,再驅趕敗卒沖擊街亭城州,那豈不更好嗎?
“傳令各部,一會做好散開準備,至于現在,先與蜀騎做一場。”
“諾。”
張郃抬手,忽地前揮,“全軍出擊。”
“右將軍令,全軍出擊!”
纛旗翻涌,各部應旗以對,魏騎紛紛策馬,自不動如山的主將旗前涌過,如狼似虎的奔向季漢武騎。
東漢時期,高橋馬鞍便已經出現,也就是說,這個時候,已經有了憑著騎兵機動性,遠中短三距離打擊的襲擾操作。
遠程下馬以弩射之,中騎射,近以槊擊之,若為敵所困,失去重力勢能,或是長武器出了問題,可抽出環首刀,跟對方拼命。
但很多時候,騎兵們并沒有下馬用弩的機會,弩造價比弓昂貴,在如眼前這等兩軍騎兵對沖之時,一般只會用弓進行對射。
一百步。
“懸起矛槊!”
兩軍將領高呼下令。
六十步。
“馬弓準備!”
中層將官拿起長弓。
三十步。
“射——!”
已是馬弓有效射程,漢魏兩軍各基層將官紛紛怒喝出聲,第一排騎兵張弓搭箭,彎弓飲羽,旋即伏于馬背之上,掛好長弓,抄起矛槊,死死盯向同樣這般作的敵騎,目光兇狠,恍若看向仇讎。
“嗖嗖嗖嗖嗖!”
“殺——!”
箭矢破空聲與嘶吼聲一同響起,第一排的騎兵還未短兵相接,便有為箭矢射中者,墜落銨下,被馬蹄踩成肉糜骨茬。
“啊!”
“咿律律律!”
“射!”
中箭后凄厲的慘叫,吃痛時戰馬的嘶鳴,第二排基層將官的厲喝。
弓手們當鋒摧決,有軍士翻身落馬,有戰馬失了前蹄,他們被后續的同袍踩碎,腥臭又溫暖的鮮血淋漓在土地上,滋潤了其中的籽根。
鳥瞰大地,零星的猩紅、大片的黃土、鐵甲緹騎,馬蹄陣陣,旌旗獵獵,紛雜的聲音與艷麗的色彩組成了一場樂與畫的藝術展覽。
春日將至,此處的淺草野花將比以往茂盛數倍。
如此重復數次,當最后一排騎兵挽起長弓,并將箭矢射出之時,當先的騎兵們,已經撞在了一起,短兵相接。
騎兵們瞠目張口,須發噴張,矛槊縱橫,戳如人腹、馬脖,不待抽出,便被身后同袍裹挾著與敵騎撞在一起。霎時間,鮮血迸濺,人仰馬翻,有軍士被撞飛出去,落于本陣,砸下數名同袍,身體摔成一團亂麻,止余皮肉相連,骨頭盡皆斷碎。
更多的,則是在胯下戰馬失去平衡后,落得了先前中箭同袍的一般下場。
一場死戰,似乎就要發生。
“殺——!”
王平活了下來,他沖入敵陣,冷靜揮兵,一桿馬槊成了百般兵刃,或刺或抹或砸或撾,轉瞬間,數名魏騎以成其槊下之鬼。
馬玉被兩根箭矢射中了肩膀,然有玄甲在身,這并不入骨的受創并不致命,反倒激的他腎上腺素飆升,長矛一動,便毒蛇也似,順著魏兵鎧甲縫隙刺入。
白壽胯下坐騎被撞翻,這位從先帝南征北戰的部將當即抽出環首刀,瞠目切齒,狀若瘋狂,在敵騎踏來之前,滾至馬腹之下,只一刀,便斬斷了兩根馬蹄。
趁著戰馬失去平衡,他又迅速爬起,三兩刀砍死重傷的敵騎,輕輕一跳躲過后方奔來的騎兵,伸手抓住同袍伸出的手,飛身上馬。
不料有魏騎引矛刺來,白壽丟出環首刀,砸在其面上,一把抓住長矛,腰腹用力,竟直接跳至那魏騎馬背之上,將其踹落馬下,奪了戰馬,自往“王”字纛旗處會和而去。
在三位悍勇如斯將領的率領下,漢軍高呼威武,紛紛策馬驅前,用手中的長矛馬槊收割著敵騎的生命,哪怕死在魏軍矛槊下,亦沒有絲毫動容,士氣開始逐漸攀升的漢軍誓要跟隨王平三將殺穿敵陣。
卻不曾想,王平殺敵不過十人,馬玉剛丟棄將兩名魏騎穿成人肉葫蘆的長矛,拔出環首刀高呼酣戰,一臉癲狂的白壽狂撻戰馬,一路見敵便殺,堪堪與二將會和,諸將士觸敵不過頃刻之時,漢軍眼前豁然開朗,竟已無一名魏騎在前。
“敵騎呢?”
白壽瞪著雙眸,馬玉一臉詫異,王平環顧四周,忽而一拍大腿,心神震動。
“壞了!中其計也!”
王平調轉馬頭,看著愣在原地的麾下武騎,深深吸了一口氣,當即令道:“吹響號角,警示城南!各部以隊率為將,亦散開,捉對廝殺,務必拖住魏騎!”
纛旗搖動,傳令兵四散而出,往漢軍陣中奔走相告。號角響起,城南諸軍紛紛抬頭。
白壽緩過神來,見王平面露思索,欲言又止,無奈扭頭,瞥見了馬玉身上的箭矢,問道:“如何,可要緊嗎?”
“無礙,破皮都不一定呢。”
馬玉搖頭,舉刀沿著甲衣砍下,箭矢自桿處而斷,沒入的箭鏃不好處理,便只得這樣,不影響舉動便是了。
兵甲箭桿擦碰的響聲似乎驚醒了王平,他皺著眉頭,沒去管已經開始依令而行的漢軍武騎,看向遠方那于風中飄蕩的“張”字纛旗。
仍舊立于原地,不動如山的中軍騎兵纛旗之下,老奸巨猾,擅長“巧變”的張郃,似乎察覺到了實現,扭頭看向化整為零的漢軍,目中露出了幾分狡黠。
“揮舞令旗,著各部向南,切割蜀兵運糧之卒,自南山之前游弋試探。”
“諾!”
魏軍令旗開始搖動,王平默默的收回了目光,垂首不語。
“王將軍……”
馬玉張口欲言,王平抬手止住,抬眸道:“二位留在此地,拖住大部敵騎,某率領親兵南下,以防不測。”
二將對視一眼,目下非踟躇之時,便抱拳道:“我等領命。”
“勞煩了。”
王平頷首,策馬向南而去。
都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事實也確實如此。統領一曲騎兵,一部步卒與后盡力狂奔的王訓看的分明——
兩軍短兵相接,魏騎卻好似撞在礁石上的海浪,頓時破碎開來,碎作朵朵浪花,在四周各自盛放。
見此情景,王訓心中十分詫異。
不戰而潰?魏軍有這么不堪一擊嗎?
王訓感覺有些不對勁,但缺少作戰經驗的他無論怎么去想,總感覺是隔靴搔癢,不得要領。
直到看見魏兵徹底化整為零,王平的纛旗也開始卷動之時,王訓心里咯噔一聲,終于抓住了問題的關鍵。
不!不對!
王訓只覺靈光一閃,張口欲言卻止,竟是一時失聲,腦海中思緒開始迅速翻涌,抽絲剝繭也似,分析著眼前的局勢。
敵軍散,我軍亦散。
王平為張郃所調動,為防止魏兵丁零小隊散入城南,再匯聚為大部人馬,漢軍只得跟著照做。
可同樣是以隊為單位,魏兵顯然要比漢軍精銳一些,雖說他們乃是疲兵,拉進了兩軍的差距,甚至一些季漢騎兵小隊能壓著魏兵揍。
但那又如何呢?魏軍精騎十分堅韌,咬住了漢軍武騎就是不放,如此一來,張郃竟抽出一部精騎,自往南山奔去。
王訓欲效仿蔡家莊之戰的明軍,以莽克巧,硬要拖延,王平舍命陪兒子,怎么說,也得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誰承想,張郃巧變,化整為零,竟倒反天罡,硬生生將想著拖延魏軍,以達到爭取時間、獲取主動權等目標的漢軍給拖延了。
昔之善戰者,致人而不致于人,王平為張郃所致,無論有意與否,都是先輸一陣!
想通其中關竅,王訓瞳孔一縮,頓時大驚失色,腦中電光火石間,閃過一句“郃誠良將,國所依也。”,旋即便只剩一片空白,使得他愣在原地,恍然如夢一般,不知如何作為。
能囚馬謖,是因其毫無防備,且手握大義,知他利欲熏心。
可想克曹魏軍中首推的五子良將,絕非簡簡單單一個計謀便能做到的。
戰場之上瞬息萬變,打了一輩子仗,擺個陣型,人家都能猜到你想干什么。就算猜不到,下意識作出的應對方法,也足夠讓一個胸有成竹,以為名將不過如此的后世青年眼花繚亂,愕然失措。
王訓嘴上瞧不起馬謖,心中看不上馬謖,可最終,還是成了馬謖。
這個茫然無措的畫面,將會伴他終生,縱使今后功成名就,午夜夢回時,也會令他驚坐而起,刻骨銘心。
眼高手低,好高騖遠,年輕氣盛,自詡不凡,這些是每個毛毛躁躁的年輕人在取得了成就后,基本都會經歷的。
所以,接下來還請見證,一直被你所輕視的父親,在狂瀾既倒之時,是如何臨危不亂,展現大將之風的吧。
真正的大師,永遠懷著一顆學徒的心。
你的父親,便是如此自一個明哲保身的降將,學成了青史留名,面對以巧變著稱,率領著數萬魏兵的良將張郃,任其千變萬化,我自巋然不動的名將。
好看……好好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