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不謀而合
- 人在三國,開局盤點天下謀士
- 吾漣仰
- 2095字
- 2024-06-02 23:59:07
原本,茶余飯后與幾位友人閑談消遣,諸葛亮神色頗為輕松。
可當馬良看似隨口一說之后,諸葛亮神色卻是瞬間變得凝重,隨后更是直接下令屏退侍人,廳中只留下了與宴四人。
原因無他,此前馬謖徐庶所談及雖是荊州時政要事,但卻都已成既定事實,傳播廣遠,有心之人遲早都會知曉。
可馬良此刻所談及之事卻是完全不同,是對江東接下來舉動的預測。
更關鍵的是,這個結論與諸葛亮自己此前在劉備面前對江夏局勢的分析如出一轍。
甚至,接下來劉備一方的諸多行動安排,皆是基于此基礎來布置。
也因此,干系如此甚大,諸葛亮不得不謹慎對待。
“季常方才所言,可曾與他人講過?”
因為馬良也算是有恩于劉備,有功于新野,諸葛亮還是頗為信任其人品與忠心的,當下便直截了當的詢問。
“我最近忙于水車之事,自是無暇與他人閑談政事。只是方才聽聞元直幼常所言,有感而發而已。”
聽完馬良的答復,諸葛亮也是不由松了一口氣。
天下局勢本就混沌難明,哪怕只是一些流言蜚語,都有可能影響到最終的結果。
江夏之變被諸葛亮視為自己一方破局的重要契機,自然是極為重視。
眼下,當得知此事并無走漏消息的風險之后,諸葛亮也是不動聲色的環視四周,暗自打量其余三人。
徐庶,乃是自己多年好友,品性再是了解不過。
馬良馬謖兩兄弟,也都是可信之人。
再加上三人已經知曉此事,又都是聰慧之人,諸葛亮心中稍一思量,便決定與幾人更深入探討此事,說不定便能查漏補缺,讓自己的計劃更為完善。
想到此處,諸葛亮親自起身,取來一份新野地圖鋪在案幾之上,開口道:“以諸位之見,若是江東行季常之策,會選擇何處建設城池?”
很多事情,最難的是如何從一片真真假假的混沌之中分辨出虛實主次。而在確定了基本方向之后,如何進行具體落實,相比之下難度便降低了許多。
徐庶馬謖自然并非庸才,在沙羨鄂縣一帶仔細打量之后,皆是不由而同的指向了同一處地方:
紫竹嶺近水一面,正對夏水與江水交匯之處。
一旁的馬良見狀,沒有多言,只是微微頷首。
馬謖此前只繪制了新野境內幾處戰略要地的地圖,眼前這份江夏郡地圖仍是只明相對,難定比例,看上去頗為抽象,再加之馬良要將其與記憶中前世地圖對應上,故而很是費神,無法如此迅速推斷出位置,也只能故作高深。
不過,從地圖上所標注的夏水與江水,也就是后世所言漢江支流以及長江來看,徐庶馬謖二人所指位置無疑便是之后落成的夏口城,也即后來武漢三鎮之一的武昌。
諸葛亮見狀,亦是沒再多言,只是默默起身,又取了另一份地圖來。
而在新取來的地圖之上,則赫然便在此處畫上了一座城池。
毫無疑問,諸葛亮也對此早有預料,甚至更是籌劃好了草圖,以備應對。
徐庶對諸葛亮的才能早就心知肚明,見此情景甚至都沒有任何驚訝,而是覺得這般乃是理所當然。
而對于另一旁的馬謖,就是巨大的沖擊了。
他生性自傲,除了完全琢磨不透的兄長,并不覺得有任何人能夠在智謀上完全碾壓自己。以往聽兄長講述天下賢才之謀,也是覺得若是換做自己,亦是不難找出破局之法。
可眼下,當自己真正身處迷局之中時,方才發現自己竟是步步落后于人,心中原本堅定的信念也是不由發生了動搖。
隨之,他也明白了兄長此前未明之意,并非是因為諸葛亮身居高位、得受主公信任而可以攀附,而是此人才學當真不凡,足以擔任自己師長。
不過,即便心中已經了然,馬謖卻還是不打算就此認輸。
“如今我年歲尚淺,眼界思緒不及他乃是情理之中,今后未嘗不能趕超此人。更何況,軍略武備,可絕非只有運籌帷幄一事,調遣兵馬如臂使指亦是其中要義!”
想到這里,馬謖腦海中不禁閃過自己所熟讀的眾多兵法,尤其是兄長編著的三十六計,讓他自信自己此方面的能力絕對強于此人。
一邊如此想著,馬謖也是鄭重看向了案幾對面的諸葛亮,此人已被他視為追趕的目標。
而諸葛亮此時正與徐庶商議江東會在此處筑城的緣由,并探討有無其他可能地點。
馬謖也突然發現兄長正以某種頗為期許的目光看向自己,當下便也不再胡思亂想,加入了商討之中。
認真商討過每一處可能的地點之后,幾人都一致認定,江東若是在江夏筑城,必會選擇在此處。
而有心證明自己的馬謖眼見這個話題告一段落,則是主動拋出新的話題:“如今我們與襄陽可謂是唇亡齒寒,自然不能坐視江東做大,各位可有應對良策?”
此話一出,幾人頓時開始沉思,馬謖心中雖有幾份草案,本想拋出商討,但見包括兄長在內三人皆是沉默不語,當下便也思索起來,努力想將方案打磨到極致,證明自己才能亦不在他人之下。
沉吟許久之后,眼見徐庶似要開口,馬謖急忙搶先道出自己之見:“江夏治所原本在西陵,附近地勢雖然難比沔口,卻也易守難攻。如今江東攻勢暫被扼阻,又因戰事延誤了春耕事宜,接下來起碼半年不會再有大動作。”
先簡單分析了下如今的局勢,馬謖眼見三人沒有反駁自己的意思,便也繼續向下講到:
“如今荊州缺乏良將,江夏無人接手,新野又是彈丸之地,我們何不諫言主公接下此任。以西陵為基,一面襲擾江東筑城之事,一面聯結章陵郡守黃射,未嘗不能奪回江夏失地。”
黃射便是黃祖之子,此前也曾多次配合參與黃祖阻擊江東戰事,更是曾經親率兵將襲取江東本土,只是近些年損兵折將太多,方才逐漸聲微。
所謂殺父之仇不共戴天,黃射的確可以作為抗擊江東的重要援軍。
馬謖講完之后,目光灼灼看向諸葛亮,很是期待他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