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留侯故事
- 人在三國,開局盤點天下謀士
- 吾漣仰
- 2267字
- 2024-04-08 09:11:00
“只可惜斯人已逝,而今天下大事還是需由生者謀斷。”
馬良眼見鋪墊的差不過了,便開始真正進入正題。
天下人才何其之多,這個時代的人又格外重視名聲,哪怕是像馬良這種小地方出來的人,身上都保不齊頂著幾個佳評,若是一個個分析點評,那馬良后半輩子也就基本不用干別的了。
所以從一開始決定接下這單開始,馬良便想好了以排出天下前十謀士的方式來完成。只是礙于許多大事還沒有發生,難免會陷入關公戰秦瓊的尷尬局面,甚至可能導致甲方逃單的情況。
為了能確保這筆巨款順利入賬,馬良方才會花大心思提及這些基本已經完成自己歷史使命的謀士,以此增加自己所排榜單的可信度。
“放眼天下九州,眾多謀士之中,我認為十甲乃是以下幾位英杰?!?
眾人本就聽的津津有味,聽聞此言更是精神一振,全都屏氣凝神期待起來。
就連原本只當這是飯后消遣的劉備,也是不由得正襟危坐。
直覺告訴他,此人接下來所排的榜單之中,很有可能就有自己所夢寐以求的入夢飛熊!
“第十便是這許攸許子遠,荊州南陽人士,及冠效仿留侯張良舊事,謀刺昏君。曹袁之爭中另投舊友,計焚烏巢,一舉扭轉強弱形勢,奠定曹操北方霸主之位。后續圍鄴城久攻不下,也是依照此人之計,決漳水破城,可謂是立下了不世之功!”
眾人聞言,皆是不由點點頭,既是表達對許攸入選此名單的認可,更是對馬良見多識廣的認可。
傳聞靈帝駕崩之前,曾臨時起意回往河間故居游玩,冀州刺史王芬糾集人手意欲謀刺這位無道昏君,卻不想提前走漏消息,被靈帝無情鎮壓,波及甚廣,險些引起又一次黨錮之禍。
許攸雖沒有因此喪命,也沒有狂妄到公然承認此事,但卻也是突然辭官不做,數年未有消息,再加上其與王芬等人交好,曾經參與此事謀劃乃是大概率事件。
世所矚目的曹袁之戰中,此人更是曹操得以反敗為勝的關鍵。
至于最后一件決水潰城,聽上去應當是發生在近兩年曹操攻打袁紹幾個兒子期間。由于北方已經基本被瓜分完畢,恢復了基礎秩序,人口外流也重新受到有效管控,反而導致眾人對此了解不多。
即便是貴為州牧客卿的劉備,所知曉的情況也不過如此,這也更讓劉備確信馬良能通過某個荊楚望族獲取情報,是值得籠絡的人才。
所以對于在場大多數人而言,馬良此番講述著實讓他們增長了見識,對于馬良所言內容也是更為信服。
但馬良心中所想卻是:許攸雖然能力出眾,但倒霉就倒霉在那張破嘴上了,本來起碼能充當曹操招攬人才的吉祥物,哪怕什么都不做都能一路平步青云,仕途亨通。但卻非要當眾拂領導面子,逼曹操在自己威信和許攸腦袋上做單選題,結果自然也自然是毫無疑問。
許攸現在聽上去好像風光無限,但實際上可能已經身處牢獄之中,不久怕是就要身首異處。
不過這種消息曹操也絕對不會大肆傳揚,等傳到襄陽怕是還需要好幾年,眼下將其排在這個位置也不會有什么爭議。
許多人反而因為許攸的名氣,更為期待接下來九人,想知道是何人能排在這般不世功績之前。
“第九則是張昭張子布,徐州彭城人士,忠正老成,直言勸諫。青年窮究學問,數拒州郡長官征辟。后南下輔佐孫策,小霸王視其為己之管仲,治下政事皆由此人掌管,方能一統江東諸郡。孫伯符病重之際,更是托孤此人,言說君便自取,足見信任。
而后孫權一意孤行屢犯荊州,以致江東內亂四起,也是此人督統諸將,先平黃巾,后討豫章賊眾,亦是文武兼備。”
江東毗鄰荊州,相關消息自然也是了解最多。張昭作為江東第一重臣,生平事跡眾人也都有所耳聞,自然對其能力毫無置疑。
并且如此君臣相得的一段佳話,早已是許多人心中的夢想,張昭能夠位列此榜的確是實至名歸。
“鼎定江東的張子布竟然只能排到第九,這讓我是越發期待排名前八是何等英才了?!?
馬良所講實在太對劉備胃口,讓劉備不由低聲輕嘆。隨后更是目光緊緊盯著前方,生怕自己錯過馬良所講的任何細節。
馬良看著眾人一片嘆服,心中卻是有些苦笑不得。
截至到目前,張昭的確看起來是為人臣子的典范,學問政事軍備都卓有建樹,并且深得兩代主君信賴,輔佐幼君,不越雷池半步,哪怕說是流芳百世都會有不少人認同。
但可惜的是,不久之后就要發生的赤壁一戰中,這位江東二把手卻是變成了帶投大哥,不僅錯判了形勢,與孫權的君臣關系也是因此產生嫌隙,在東吳的權勢地位也迅速被戰功卓著的周瑜魯肅等人瓜分。
雖然不至于晚節不保,但卻與如此完美的前半生顯得如此割裂,再加之幾乎同時代另一對更為人稱道的君臣出現,這位名滿江東的忠正志士也就此隱沒于歷史長河之中。
“第八位,龐統龐士元,荊州襄陽人士。為人質樸,心懷天下,雖然方才踏入仕途,但隱士龐德公稱其為鳳雛,名士司馬德操盛贊其為南州士之冠冕,懷橘陸郎、慧眼顧邵皆以與此人相談為榮,足見其鴻鵠之志?!?
南州便是泛指南方,冠絕南方士人,司馬徽這個評價不可謂不高,原本岌岌無名的龐統也是因此而名揚荊楚。
但問題是,稱其為鳳雛的龐德公是其叔父,司馬徽也是龐德公的至交好友,龐統出仕將滿一年,也未曾聽說做出什么功績,讓人難免覺得這些名士的稱贊有自吹自擂的意思,龐統本人也成了許多人批駁名士望族推舉庸才的枚舉案例。
將此人排在此榜單,毫無疑問是極具爭議的。
不過有此前鋪墊,馬良在眾人心中已經初步建立了權威,外加龐統又是襄陽人士,也算是為家鄉爭光,眾人也并未對此有過多糾結,紛紛期待接下來的名士。
“此人似乎是與龐德公有舊?”劉備則是暗自猜測到。
名士品評天下士人,夾帶私貨是常有之事,龐統雖然名聲不小,但出現在這個榜單之中還有太過突兀。
不過劉備也并沒有產生太多雜念,即便龐統真的是庸碌之輩,但光是龐德公在荊襄士人之間的名望,就值得他去交好。
但問題是,龐統已然出仕,而且還是在與荊州勢同水火的江東為官,此生多半是無法產生交集,只得將此念頭暫壓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