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安風便接到了中影那邊的電話,電話中表示首日票房很不錯。
153萬!
到下映應該能達到一千萬票房。
穩賺不賠!
或許同期沒有強力競爭的原因,連續幾日電影持續拔高。
177萬!
190萬!也是這一日,趙老師因肺癌去世!
211萬!
然后才開始逐漸回落......
此時的安風,在電影圈也算是有了點名氣,雖然這名氣可以忽略不計,但是最起碼給人留下了印象。
而安風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只要有了一定名氣,以后再拉投資找演員就不用求爺爺告奶奶了,到時自然會有人主動聯系他。
隨著電影票房的猛然回落,日票房已經和首日持平,這種巨大的落差讓人措手不及。
......
分成所得:
【總票房10億(個人成本6億)=營業稅(3.3%)電影專項發展基金(5%)專資專辦管理(1%)發行方(中影投資發行40%)院線(7%)影院(43%)。】
營業稅:10億× 3.3%。
電影專項發展基金:10億× 5%。
專資辦管理費:10億× 1%。
宣發加投資(中影):10億× 40%。
院線:10億× 7%。
影院:10億× 43%。
(這么算下來到手也沒多少了,有大佬能算出來嗎?總票房按10億算,個人成本6億,多少票房才能回本。)
......
安風畢竟是第一次接觸這個行業,要說不激動那是假的,整個人時常處于一種興奮狀態,因為票房正式邁入千萬大關。
而網上也出現了一篇名為:19歲新晉千萬導演安風的報道。
有人說他是野路子出身,有人說他是北電導演系特招生,更有甚者說他只有高二文憑,純純就是個二流子,這次電影的成功,也是瞎貓碰上死耗子。
而最離譜的是,有人說他劇本是剽竊,是買的別人寫好的。
人紅是非多,不想你好的比比皆是!
下映前,安風特意找到黃主任聊了聊關于電影的事情,主要是電影出口版權問題。
此話一出,黃主任瞬間明白,說讓他等消息。
三天后,安風接到黃主任電話,說有幾個片商看上這部電影的版權,最高者出價300萬。
而黃主任話里話外的意思,中影也看上了,只不過價格沒有那么高。
最后權衡利弊,安風還是決定把版權賣給中影,一來算是還人情,二來算是為未來的合作提前打關系,最終以250萬的價格把版權賣給了中影,從此以后,這部電影的海外版權與安風再無關系。
“晴姨,今天怎么沒帶雯雯過來?”
晴姨大名叫王晴,三十七歲,一身都市麗人裝,看上去非常干練,雯雯是晴姨的孩子,前兩個月剛過完三周歲生日。
“雯雯在她姥姥那呢,明年我準備讓她去上幼兒園。”
王晴看著安風說道:“如今公司也算是步入正軌了,你就不打算招幾個人?我可是打聽過了,一個電影公司可是需要很多專業的人呢。”
“晴姨你先看著招吧,前臺接待這種在樓下員工中選幾個就行了,其他重要崗位看情況吧。”
安風慵懶的躺在沙發上,無所謂的說道。
“你這甩手掌柜做的可真徹底。”
王晴搖了搖頭,踩著高跟鞋離開辦公室,讓財務去招人,這找誰說理去。
“電影明天就要下映了。”
安風考慮了一下,還是拒絕了黃主任的好意,這次慶功宴就不辦了,下次再辦個大點的。
1270萬,這是夜店總票房。
不能說賺,只能說保本。
安風要感謝張大炮,是他讓院線分成從41%提升到43%。
“是時候啟動下一部電影了。”
安風決定拍攝一部商業片,一部小成本商業片,這樣做的目的同樣是把自己的名聲打出去。
《狙擊電話亭》這部電影原是喬舒馬赫指導,1999年末完成劇本,原初定劇本和電影有很大出入,后來看到一位大學生的短片作品從而產生靈感,才有了后來的狙擊電話亭。
好在當時飛往好萊塢的時候就已經定下自己的發展方向以及后續拍攝計劃。
《End of the Line》這部短片的作者當時還是通過紐約大學的學生才聯系到作者,然后以一萬美金的價格買下所有版權。
然后歷時三天完成劇本備案信息。
飛機剛落地好萊塢,安風影業的執行經理艾米便打來電話,說有一位著名導演聯系到安風影業想要購買電影版權。
“艾米,是哪一部電影版權?”
安風好奇的問道,安風影業滿打滿算注冊才三個月左右,整個公司就是一間小公寓,工作人員也就艾米一個執行經理。
“狙擊電話亭這部作品,導演愿意出30萬美刀購買。”
這部電影安風不是沒考慮過在國內拍攝,只是限于題材最后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如果在國內拍攝的話得要修改劇本,還得去港島拍攝,這是安風所不愿的。
“艾米,你聯系對方說,版權不賣,想要劇本的話,可以和安風影業合作。”
安風作為華人,在好萊塢完全沒有任何市場,更何況還是一個半路出家的小年輕。
雖然,喬舒馬赫也是半路出家,但是人家是本土人啊,再說了,人家有電影圈的朋友,而自己想要打入好萊塢,首先得要有一定名氣。
而現在,機會就擺在他的面前。
一但和喬舒馬赫合作,公司名字算是打出去了,等到電影上映的時候,肯定有一部分電影人會記住安風影業這四個字。
“老板,對方說了,合作可以,但是對方要主導權。”
安風考慮下說道:“你告訴對方,我們雙方線下見個面,然后敲定合同,你告訴他,我同意了。”
“好的老板!”
艾米作為公司執行經理效率還是很不錯,僅僅半個小時就已經辦妥,順便還找了兩位專業的律師。
見面地方定在一間中餐館!
看來對方調查過自己。
“哦,天吶,安,你也太年輕了吧,簡直讓人不可置信!”
當喬,舒馬赫看到安風的時候,一臉驚訝。
“你好,我是安風!”
“喬,舒馬赫,想必你聽說過我。”
“是的喬,你可是鼎鼎大名的導演,46屆戛納金棕櫚提名,49屆柏林金熊獎提名,想不讓人記住都難。”
“哦,很可惜,只是提名!”
“喬,不要灰心,你還年輕,畢竟才三十五歲。”
“嘿,安,要說年輕還得是你,我聽說你最近上映了一部電影,你好像才19歲吧。”
“是的。”
“你可真了不起。”
兩人如同老友般,暢所欲言,彼此的友誼也在此刻建立了起來,只是一定的距離還是要保持的,畢竟這老東西的癖好可不是安風能夠接受的。
“安,等我找好演員開拍時再聯系你,這段時間我有的忙了。”
“喬,別忘了答應我的事情。”
“放心吧安,不會忘記了。”
......
合同很簡單,根據喬的要求,讓他主導一切,甚至演員和發行也由他主導,而安風影業全資占比80%,剩下的20%是宣發,這部分也是人情交換,至于到時候喬舒馬赫讓誰去宣發,這就和安風無關了,到時候最多跟著去混個臉熟,為以后電影鋪路。
發行包含:廣告宣傳(包含流媒體等),拷貝、保險、運輸等!
然后這部分錢在電影總票房中扣除的20%,就是發行費用。
可以說,這部電影就是白嫖一個專業導演,而且還能跟著學習,美滋滋。
因為演員沒找齊的原因,具體預算還無法估計,只能再等等。
喬舒馬赫和安風都清楚,這是一部小成本電影,不可能會用太過大牌的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