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終究還是曹操一個人扛下了所有!
- 三國:茍成千古一帝!
- 余事
- 4131字
- 2024-03-18 12:22:23
偽裝成‘王方’的白虎,將曹操押解到董卓府邸。這里已經全府縞素,開始準備董卓的喪事。
原歷史行廢立后,董卓才會自稱相國。如今還是任職司空,身為三公之一,喪事自然是隆重浩大,但至今除了西涼軍之外,還沒有朝官過來奔喪。
就在‘王方’全城搜捕真兇曹操的時候,西涼軍諸將已經陸續來到董卓府邸,沒有一個人例外,全員到場。
明明李儒下令一些將領拱衛洛陽八關、鎮守京師內外,避免其他野心家趁虛而入,但他們將此事全權交給麾下副將親兵,親自率軍來到董卓府邸祭拜。
李儒身為西涼軍的軍師、董卓的謀主兼女婿,地位崇高,足智多謀。但見此情形后,也是心下憂慮!
他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這些將領都害怕董卓死后,西涼軍重新瓜分利益的時候,他們因為沒有親自到場而受到損失。因此,他們祭拜了董卓后,都肅殺沉默的待在府中不走了。
現在董卓意外被刺,他們需要尋找真兇。但同時董卓一死,西涼軍群龍無首,他們又該如何應對?是諸將各行其事?還是另選出一位首領?
如果是諸將各行其是……
那么他們的兵力該如何劃分?勢力、地盤又該如何劃分?當初董卓許諾的賞賜,如今還算不算數?賞賜的分配,會不會令其他人利益受損?
如果另選出一位首領……
那么誰有資格接任董卓之位?董卓子嗣已經先于董卓去世,子孫輩年幼難堪大任。兩個女兒一位嫁給牛輔、一位嫁給李儒。
可在西涼軍諸將看來,首領自然是有德者居之,而不是子承父業,他們西涼軍驍勇善戰,看的就是誰的武藝高強、誰的軍功戰績更強,不興那一套。
既然如此,西涼軍諸將都自認為,自己的武藝高強、自己的軍功戰績卓越,自己是不是也有資格成為西涼軍首領呢?!
當然如果嚴格來算,其實西涼軍諸將中,真正可以壓服眾人的,也只有那么幾位將領——董卓女婿牛輔、董卓心腹李傕、郭汜、張濟、樊稠等將!
就算縮小范圍,這些將領的人數也很多,可首領之位卻只有一個!
西涼軍諸將必有一爭!
奪位之爭?。。?
因此明明董卓府邸周圍,戒備森嚴,兵多將廣。但上下卻依舊顯得人心惶惶,沒有安全感。
那些婢女、侍從來來往往,都謹小慎微,生怕一不小心就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董卓府邸中的氣氛實在是太詭異了,有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壓抑氣息,似乎一場風暴正在醞釀似得,令人喘不過氣來。
這種死寂之中,傳令兵的聲音終于打破了這種詭異的氣氛,令諸將驚醒過來:
“諸位將軍,王將軍押解兇犯曹操到了?!?
冷漠肅殺、心懷鬼胎、各有算計的西涼軍諸將,這才起身。來到廳堂外迎接‘王方’和兇犯曹操!
與西涼軍諸將待在堂內不同,呂布等并州軍將士一直待在廳堂之外,兩者好像是涇渭分明似得,保持著一種疏離感和邊界感。
‘王方’押解曹操歸來,正好將西涼軍諸將和并州軍諸將匯聚聚攏在一起,這興師動眾、殺氣騰騰的一幕,令曹操一時都有些驚駭動容!
曹操心思如電,尋找著破局對策!
偽裝成‘王方’的白虎,鎮定自若,環顧四周后問道:“你們為何都在此?洛陽八關不守了?京師內外不駐扎了?北軍五校和西園軍萬一嘩變該當如何?”
“董公待我們恩重如山,如今他被刺身亡,兇手都還沒有落網,不為他報仇血恨,我們哪里還有心思屯兵鎮壓?!如今天大地大,董公的血仇最大!”
李傕沉聲說道,將他對董卓的忠義展現的淋漓盡致,引發不少西涼軍諸將的附和。
身為董卓的心腹大將,并且執掌西涼軍中的精銳部隊“飛熊軍”,李傕在西涼軍中的名望地位極高!
而且,這些將領也明白,不管是各行其是、還是另選首領,董卓的死因和真兇都是當務之急。不然董卓尸首未寒,他們就奪位之爭,只會令人寒心!
因此緝拿真兇,為董卓報仇雪恨,乃迫在眉睫,首要大事!
偽裝成‘王方’的白虎點點頭,說道:“疑兇曹操已經被我緝拿歸案,既然諸將都在,大家一起審問吧,好令真相大白,讓董公可以瞑目!押上來!”
曹操被五花大綁的押上來,當庭審問!
西涼軍諸將以及呂布等并州軍將領,頓時望向曹操。都是身經百戰、浴血奮戰的悍將,每一個人的眼神都是凌厲肅殺,令曹操脊背發涼、毛骨悚然!
但曹操也沒有驚慌失措,至此關鍵時刻,他只有保持冷靜才能自救,第一時間喊冤道:
“諸位將軍,董公待我不薄,我豈會恩將仇報?我是冤枉的!我今日從早到午都在酒樓豪飲,掌柜小廝甚至來往商客,不少人都可以為我作證,我根本沒有時間刺殺董公!”
…
“呵呵!那難不成我們都瞎了不成?!”
“曹賊著實可惡!敢做不敢當!”
聞言后,李傕、郭汜等將還沒有反應,但偽裝成‘王方’的白虎,以及呂布等將頓時冷笑,因為他們當時親眼看到曹操拜訪府邸,甚至還有短暫交流。
李儒沉聲說道:
“曹操,府中不少將士都親眼看到你拜訪府邸,甚至我也親眼所見,如今狡辯無用!你如果識相,就將刺殺董公的前因后果和幕后主使供出來,我們可以給你一個痛快!”
西涼軍諸將殺氣騰騰望著曹操,令他駭然失色的同時,也是心中驚疑!
曹操肯定自己從早到午都在酒樓豪飲,不可能會出現在董卓府邸。就算他酒醉,也不可能夢游似得發生一系列事情,還沒有任何記憶!
肯定是有人栽贓陷害!
但李儒說的如此篤定,難道是有一位與自己相似的人,瞞天過海,偽裝成自己過來刺殺董卓?!但這個說法太過荒謬,別說西涼軍,估計曹操也不信!
曹操沉聲說道:
“你們若是不信,喊掌柜過來作證即可!此事定是有人栽贓陷害,我枉死沒關系,但真兇逍遙法外,董公在天之靈怕是會死不瞑目??!”
“鏘鏘鏘——”
西涼軍諸將頓時刀兵出鞘,殺氣騰騰的望著曹操。
郭汜沉聲說道:“曹賊還在狡辯,不如大刑伺候!”
此言令諸將贊同!
“軍師怎么看?”
牛輔等將望向李儒,他們有勇有謀,那是在行軍作戰上。在這種需要出謀劃策、管窺人心、斷案審問等事情上,他們是不如足智多謀的李儒。
眾將望向李儒。
李儒有些狐疑的望著曹操,以他察言觀色的能力,曹操信誓旦旦、情真意切,看起來不像作假。
但曹操拜訪董卓府邸,牽馬離開,他是親眼所見,兩人還錯身而過,為何還要狡辯呢?
李儒百思不得其解。
他本以為曹操被緝拿歸案后,會狡辯董卓是在他試馬離開之后被刺,他是被人栽贓陷害的。畢竟那時候是董卓叫他去試馬,這有一個時間差可以利用。
但沒想到,曹操卻狡辯自己都沒有到董卓府邸過!除了李儒、呂布、‘王方’,還有巡邏士兵和仆從,都親眼看過曹操!
這么多人證物證,曹操為何如此狡辯?!
李儒想了想后說道:“帶掌柜過來當面對質,好讓他啞口無言!”
‘王方’立刻下令部下帶人過來。
酒樓掌柜小廝,甚至相關客人們,都被西涼軍粗魯的壓過來了,他們根本不敢反抗,聞言之后,掌柜不敢有絲毫隱瞞,和盤托出:
“啟稟諸位將軍,曹操清晨就與友人(秦瓊)在酒樓豪飲,我們不少人都見過。
“但他們是在包廂之中,我們也無法肯定曹操是不是一直都在,還是中間從窗戶哪里離開過一段時間!
“因為忙碌,曹操友人什么時候離開我們就沒有發現!”
…
“我喝的醉醺醺的,如何從窗戶往返離開?!”
曹操頓時怒喝,“難道我與友人豪飲高呼,你們都沒有聽到嗎?事關董公死因,你們但凡有絲毫隱瞞,那就是與罪犯同謀!”
掌柜、小廝及其客人們誠惶誠恐,但他們中間確實沒有看到曹操,包廂中的客人沒有招呼也不敢入內打擾。因此確實無法完全肯定曹操是不是一直都在。
曹操的不在場證明,無法肯定!
“曹賊,你還要狡辯?!”
西涼軍諸將都氣不打一處來。這么多人看到曹操拜訪董卓府邸,與董卓交流,最后還牽馬離開,他卻還要狡辯沒來過。
真當他們西涼軍諸將是弱智不成?!
李儒為了讓曹操死心,將帶路的仆從、巡邏的士兵、呂布、‘王方’等人都當面對質,甚至將兇器都扔在曹操面前,沉聲道:
“曹操,你還要繼續狡辯下去嗎?這是你刺殺董公的兇器,還有你身上攜帶的備用兇器。人證物證俱在,你如果識相,就將如何刺殺董公、以及幕后主使說出來!”
“是非自有公論,公道自在人心!”曹操無言以對,只能慷慨面對。
但在西涼軍諸將和李儒看來,曹操這是啞口無言,間接承認了!
李儒聞言,沉默少許后,忽然說道:
“曹操,我軍已經調查過了,你昨日一夜未歸,直到清晨出現在酒樓之中,你昨夜借宿何處?拜訪何人?是不是與奸賊密謀行刺董公?共飲友人是誰?是否是同黨?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你老實交代,我們給你一個痛快,不然等我們查出真相,必定令你生不如死!”
聞言后,曹操的眼神終于有些動容!
他昨日一夜未歸,就在王允府邸與眾卿官商議刺殺董卓之事,直到今日清晨方才悄悄離開,這件事情如果深入調查,是很難掩人耳目的!
甚至還會連累到無辜的秦瓊!
這讓曹操心下有些擔憂。
雖然曹操驚異的神色轉瞬即逝,但還是被李儒等人把握到了!
“曹賊,你演技過人,我們差一點都要被你瞞天過海了。方才被軍師猝不及防詐出真相了吧?你昨日肯定與同黨密謀刺殺董公!”
“曹賊,你老實交代,同黨都有誰?!說出來,我們保證給你一個痛快!不牽連你家??!”
李傕等西涼軍將領看出曹操神色有異,頓時明白曹操心中有鬼,立刻出聲呵斥。
曹操心下嘆息一聲,事已至此,他已經難逃一死,但不能將此事牽連到王允等諸公身上,索性一狠心,豪氣萬千的大笑道:
“哈哈哈,董卓就是我殺的!國家不幸,董卓專權,以致萬民涂炭。他無尺寸之功,也敢妄言廢立,欲亂朝廷,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西涼軍諸將震怒,唾罵道:“曹賊,忘恩負義,董公待你不薄,你恩將仇報!”
“哈哈哈,我世受皇恩,自當忠君報國,董賊不過收買人心的伎倆,為他妄行廢立、入主朝政維穩罷了!此雕蟲小技,我豈會認敵為友,助紂為虐?”
曹操不屑一顧。
李儒沉聲說道:“曹操,你是如何刺殺董公的?幕后主使又是何人?!”
“就我一人,再無他人!”
曹操就說了一句,直接仰望天空,不再多言。
不管李儒和西涼軍諸將如何逼問,曹操都沒有任何的言語,不屑回答。宛如茅坑里的石頭又臭又硬。終令西涼軍諸將無可奈何。
“押入大牢,大刑伺候!不惜一切代價,給我逼問出同黨?。。 崩钊逑铝畹?。
曹操來的時候擔驚受怕、驚慌失措,想要尋找破局的良策。但走的時候,昂首挺胸,堂堂正正,爽朗大笑,甚至對著董卓尸首大笑著:
“國賊已除,我雖死無悔!哈哈哈——”
很有種“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豪邁壯烈。將他英勇就義,慷慨赴死的氣概,展現的淋漓盡致。令在外觀望的細作、探子為之敬佩!
京師為曹操的壯義而熱議,不少人生出兔死狐悲、物傷其類的感觸。這種情緒自然需要彈壓,但西涼軍諸將如今都沒有心思理會這些流言蜚語。
曹操承認,意味著行刺董卓的兇手伏誅。
那么斯人已逝,生者如斯。
他們還需要面對未來的生活!
董卓死后,他們西涼軍何去何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