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遼來?。ㄈ?/h1> - 三國:不坑劉備,從徐州破局開始
- 煙雨非遙
- 2457字
- 2024-05-28 22:58:39
袁術軍凌操、張耀等軍皆披靡逃散,張遼軍沖入袁術軍中,以寡擊眾,卻如群狼入羊群。
“雁門張遼在此!”張遼大喊,“來取袁公路首級!”
此時已經攻破先陣,張遼棄盾不用,長戟運轉如風,所過之處,皆是斷臂殘骸。
袁術軍雖然眾多,但因張遼眾驟然而至,倉猝不能應戰,后軍戚業、秦儉等勇將引兵步騎上前,欲戰張遼,皆不能當。
戚業、秦儉均重傷,所部兵馬向后潰逃。
潰軍未至而張遼軍先至,裨將梁綱樂就指揮麾下迎戰,張遼軍卻直接沖破其部曲,直沖中軍而去。
諸將皆混亂失措,竟不知令人吹角號警示各軍部共起御敵。
梁綱樂就敗軍相互潰逃,時李豐列于其后,李豐見前軍潰散,怒喝上前,親斬殺戚業秦儉逃卒數人,
“陣前逃者,斬!”李豐大喊。
逃卒被殺者數十,因此逃卒漸止,開始回頭圍攻張遼。
李豐引軍與前軍圍戰張遼,但張遼軍前番數斬敵將,士氣正盛,又是精募死士,銳氣更不可當,李豐軍雖有持長戟部卒千人,亦不能阻擋。
李豐戮力上前,但個人勇武遠不及張遼,兩馬相交不過數合,被張遼斬落一臂,墜地昏死。
于是李豐等軍皆潰,張遼沖破李豐軍,繼續深入。
“將軍,看!”
都尉指著前方,張遼馬敢停,只見前軍列數十圍,兵鋒直指張遼眾,盡處乃見有一個玄色麾蓋。
“那里必是袁術中軍所在!”
張遼馬不停蹄,直沖麾蓋所在。
李豐軍與袁術中軍已然不遠,劉勛袁胤聽見左軍騷動,但又不見前軍預警鼓角,只能命軍士左向列陣御敵。
突見左前方軍呼喊奔走,隨即是張遼軍盡黑馬玄甲,張遼眾其勢如巨浪洶涌,山倒而來,凡所到處,皆如疾風掃弱草。
劉勛也是久戰之將,知道左軍崩潰或許就在眼前,人力未必能止。
當即一邊命人急傳陳蘭雷薄回軍援護,一邊命袁胤急往袁術中軍,讓袁術移他處暫避。
“列陣!迎敵!”劉勛抽劍高舉,于陣中奔馳。
登時,角鼓聲大起。
劉勛引親隨部曲數千人,奔至左軍之后,數千潰散逃卒蜂擁而至,劉勛命親隨以盾矛列陣數重以阻攔潰兵,但張遼更知破陣的精髓就在于【逐潰】。
張遼軍雖止有數百騎,但亡命求生者何止千人?
張遼軍驅趕著潰軍,沖向劉勛,登時劉勛布置的四重陣就被沖潰,揚長而去。
劉勛知道此番難以擋住張遼,但也沒想到張遼的沖擊這般兇猛,只得命部曲急追張遼而去。
袁術聽得軍中異動不止,情知有變,但畢竟是一方諸侯,并未慌亂。
這時袁胤縱馬奔來,“兄長,敵襲,前方有一支土山,可往山上躲避!”
袁術看袁胤慌慌張張,有不悅之色,“多少兵馬,如此慌張?”
“尚不請儲,或有騎兵千余...”袁胤支支吾吾。
袁術大怒,“千余騎兵?汝數萬兵眾,竟不敵千騎?”
“咻——”
“咻——”
袁術旁近近衛應聲而倒,袁胤等忙以身護住袁術。
張遼軍已殺至陣前,袁胤引近衛列槍陣數重,近衛乃丹陽精壯,皆從軍中挑選,勇不可當。卻被張遼一擊而破陣,張遼躍馬至袁術身前。
袁術大驚,袁胤將袁術扶上馬,引敗軍奔逃土山而去!
“白甲黃袍者是袁術!”
“白甲黃袍者是袁術!”
張遼眾弓箭齊發,袁術親衛紛紛落馬。
袁術背中數箭,卻不曾落馬,張遼料想是著鎖甲之故。
張遼丟了弓箭,眼看長戟都要刺到袁術后背。
“吾來戰汝!”
斜刺里沖出一猛將,后隨一彪軍,旌旗乃書【太史】二字。
原來太史慈本受命在外圍防范,后聽得軍中齊攻鼓起,太史慈料想便是有人欲襲中軍,于是急引軍奔來支援,果然便撞見張遼軍,很快,兩軍混戰一團。
張遼軍銳氣不減,太史慈雖有冠三軍之勇,但其麾下部曲除百余名親隨之人,余眾皆為新附,新附之眾見張遼勢頭兇猛,便有逃命之意,登時部曲千人四散潰逃,太史慈亦為張遼部眾擊傷落馬,為親隨所救。
又有前番首當其沖的凌操引眾千余追來,與張遼眾纏斗一團,只見凌操渾身是血,如血淋一般,卻驍勇非常,后劉勛引數千步騎,追擊而來,張遼眾絲毫不懼,竟再度將凌操眾殺退,擊潰劉勛眾。
張遼沿袁術逃路繼續追擊,到時卻看見袁術已上了土山,親衛甲士持盾列陣數十重護之。
張遼數度沖陣,皆不得進,只得在山下叫罵。
張遼軍前番能如此所向披靡,一來是因為借著大霧出其不意,袁軍毫無準備;二來是因為張遼皆騎兵,戰馬奔馳,其勢洶涌不可當。如今張遼眾沖擊受阻,人少的劣勢很快就顯示出來了。
此時劉勛、太史慈收攏散卒數千再行圍了上來,陳蘭等前軍七八千也回軍過來,頃刻間便將張遼眾團團圍住。
張遼等奮力死戰,終于寡不敵眾,竟難以突出重圍。
袁術于土山余驚暫消,見張遼英勇,起了愛才之心,命袁胤下山招降。
“張將軍若降,當表任九江太守之位!”
張遼也不回答,直奔袁胤而去,眾不能當,張遼一戟刺袁胤于馬下,袁胤登時斃命!
袁術見袁胤死,又驚又怒。
“殺此賊者,官升三等,賞絹千匹!”袁術咬牙喊道。
傳令官縱馬奔馳傳令,
袁術軍聽得重賞,更加激奮,張遼引眾突圍不得,漸落下風。
張遼知難幸免,卻更其斗志,其眾有感,更是奮力死戰,但袁軍重重包圍,實難突破。
突然,外圍兩處先后鼓響,乃是周倉引城中步卒千人和士仁回軍殺到,袁術軍本是全心圍殺張遼,怎知未知后背敵襲,登時大亂。
士仁揮舞樸刀,殺出了一條血路。
借著袁術大亂,張遼與士仁、周倉軍會合。
士仁等見袁術于土山之上,頃刻難圖。
“此戰已然功成,賊軍士氣盡喪,我等兵少,當回軍合肥,不可再貪功冒進!”周倉說道。
張遼抬頭看著山上袁術麾蓋,猶嘆可惜,但深知自己如今不過千余人馬,不能直取袁術,待袁術聚兵再戰,便難取勝了。
趁著袁術軍剛被沖散,張遼士仁等人向著合肥退去。
袁術于高處,看著張遼等人突出重圍揚長而去,一時心驚膽顫,竟許久不能平復。
此戰罷,袁術戰死受傷潰逃者竟有萬余,袁胤、李豐、張耀等校尉之上戰死者十有余。
張遼威名不脛而走。
有逃卒歸于江東,盡言張遼逍遙津之事,江東因此悉知張遼神勇。
后嘗有小兒夜啼,其母言【遼來】,小兒乃止,竟有【小兒止啼】之能!
此戰又敗,袁術方知合肥之重,本欲圍城,但此番大敗,眾無銳氣,哪敢圍城。
袁術與諸將商議后,收斂諸將士尸首,退回歷陽休整。
袁術哀嘆,“竟要全孫伯符之功耶?”
袁術行至半路,前軍突然止步,預警的鼓角聲不斷。
劉勛慌張奔至袁術軍中。
“敵將高順、叛將魯肅引兵八千自東城而出,正朝我軍襲來!”
袁術憂郁難平,一陣頭暈目眩,險些墜馬。
諸將扶住袁術,袁術定了定神,對太史慈說道。
“急令孫伯符回軍歷陽,退回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