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是敬姝的婚禮,不到半個月是奶奶的葬禮,接下來是敬德婚禮。很多時候人生的事是事趕事敲定和完成的,至少敬德覺得他自己的婚事就是這樣。
父母提出計劃后,敬德回到上海。就開始籌備自己和歡喜結婚的事情,先是和歡喜回了趟云南,見了歡喜的父母,將結婚的計劃告知了二老。同時也安排了兩家人在上海聚一聚,就婚禮的細節和禮節進行必要的商議。
第一次兩家人坐在一起,除了因為地域差異言語上的溝通不是很順暢以外,其他都很好。或許是兩家大人都是同一個年代的人,有同樣的經歷和記憶,對于兩個孩子的婚事,彼此更多是體量和理解,任何一方都沒有過分的提議和要求。
陪完雙方的父母,敬德和歡喜開始為結婚做籌備,扯結婚證,拍婚紗照,完了按照歡喜老家的習俗購買相應的聘禮,家里的事情就交由各自的父母去籌辦。
因為工作和時間的關系,兩個人的婚禮最終定在了臘月二十九,也就是大年三十的前一天。為什么要選在這一天,也是事趕事,另外這一年家里也發生了很多事,敬德的父母希望在年前辦完,為此老兩口還特意找先生算過。
所有人在沒結婚時都會憧憬和幻想自己今后的婚禮,可敬德在自己辦完婚禮后,覺得一切終于都遂了父母的心愿,這樣挺好。倒不是他挑剔或者埋怨父母,而是覺得至此以后他們終于可以放寬心了,畢竟在這一年內,他們送走了老人,兩個孩子也都相繼成家,他們的人生大事也算是完整了。
和幾個月前敬姝的婚禮一樣,照章辦事,唯一不同的就是此時已經冬天,好在天氣非常的給力,一切都很順利。敬德在這人生的重要一刻,沒有想象中的興奮和激動,他感覺身邊的人比自己這個當事人還興奮,熱熱鬧鬧的辦了好幾天,現場那些熟悉的,半熟不熟的,叫不上來的完全陌生的人連天的祝福讓敬德覺得自己就像是個提線木偶,在眾人安排的儀式中履行著角色該盡的職責和義務,他覺得自己無比的尷尬和惆悵。
三天過后,除了婚禮布置時候置辦的一系列囍字元素,一切如初。
“這婚算是結完了”,敬德心里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