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眾口頭創作與族群文化品性:文化場視域下的壯族民間文學
- 楊樹喆
- 356字
- 2024-03-14 14:32:10
第二節 壯族民間文學文化場的構成
布朗芬布倫納認為,有機體與其所處的即時環境的相互適應過程,受各種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這些環境賴以存在的更大環境的影響。此環境比心理的、物理的和社會的環境更為廣泛和復雜,它是由各種不同層次、不同性質的環境相互交織在一起而構成的,具有一個中心又向四處擴散的網絡。注10據此,壯族民間文學的文化場與人類發展生態學中對環境在空間結構上的界定有相通之處,是由文化各要素所構成的一個意義的網絡。這個網絡由層層遞進的文化圈所構成,它以某一種文化為中心向外擴散,形成整個文化場的不同“次場”。
一個地區、一個民族的文化從發源、發展到衰落總是處于不斷的運動過程中,因而,壯族民間文學的文化場是一個時空交錯的動態場,是一個現代空間與傳統觀念的交匯點。對此動態場的考察主要從時間脈絡、空間環境兩個方面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