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西行商隊
- 倚天:我和張三豐并肩而行
- 白面賊
- 2169字
- 2024-03-23 07:30:00
數日之后,一支由十數輛馬車組成的商隊從南陽出發,奔西而去,陸方正在其中。
這商隊是南陽本地幾家商戶聯手拼團,往京兆府路(現在的西安,后面為了方便,都稱為西安)運貨的隊伍。借著孫郎中的名義,陸方搭了個順風車。
等這隊伍到了西安,還會和其他各地商戶組成一個更大的商隊,繼續西行。
陸方正是跟著他們,前往西域。
雖說蒙古人殘暴無比,但對于商人,卻十分寬容。可能是游牧民族生活在廣闊的草原上,日常所需,離不開行商走販,所以蒙古立國之后,中原的營商環境并未受到影響,商人本身反而比之前更受人尊重。
而且如今蒙古人疆域遼闊,西起中亞,東至遼北,幾千里的地界,名義上都歸大汗所屬。
原來需要反復更換文牒,辦理手續的環節,被省了下來,雖然商隊途徑各處,該上下打點的好處沒少半分,但是所用的時間成本和對應的安全性,與之前不可同日而語。
正是如此,近幾年西域和中原的通商貿易,愈發熱鬧起來。
從南陽出來的這支車隊,除了在過潼關時,和守關士兵掰扯了幾天,其余各處都是暢通無阻。
所以不到一個月,陸方便隨車隊,來到了西安城下。
車隊停在了一處驛站,陸方跳下馬車透透氣,正遇到此次主事的管家。
“陸小哥,我們得在西安多停留些時日了。”
管家連連作揖說著抱歉,不愧是經商之人,到哪里都是一團和氣。
“哦,怎么了。”
“本該與我們在此處匯合的山西商戶,聽說是黃河水大漲,沖垮了渡口,要繞路過來。誰也不知道還要多久。”
“不妨,我且等著唄,正好四處逛逛。”
穿越以來,陸方還沒有好好感受古代城鎮生活,所到之處,不是軍鎮,便是鄉村。趕了這么久的路,來到這千年前的西安城,可得好好感受一下。
“陸小哥,我們也不多等他們,定了個期限。一個月后,不管這幫老西兒到不到,我們都得出發往西趕了。”
“好,那就定一個月后,我去驛站尋你們。”
陸方從馬車上拎下一個頗為沉重的包裹,這是臨走之前,小滿和她姨媽給他塞得家當,吃穿用度,齊全的很。饒是這一路已經用了不少,還剩下這么一個大包。
十八歲的少年,半短不短,半長不長的頭發,穿著普通,肩上扛著大布包,滿臉的好奇,活脫脫一個從鄉下進城的傻小子形象。
陸方沒有著急先去找住處,而是一路和當地人打聽,找了一家最負盛名的食肆。來了西安,非得先來喋碗面不可。
只見那店家,在一口大鍋上面加了個鐵盒子,里面塞了不知是什么面做的面團。杠桿一壓,面條就被擠進了鍋中。
煮好之后,淋上事先準備好的澆頭,再加勺面湯,熱氣騰騰的一碗面就端到了陸方面前。
他挑了挑碗中澆頭,是些炒雞蛋,青蒜之類的平民食材,再看那面,似乎是蕎麥面之類的,順滑的很。
見周圍的食客有板凳不坐,都是蹲著吃的,陸方也有樣學樣,起身蹲在了長條凳之上,大口吸溜起來。
沒一會兒功夫,吃干抹凈的陸方把碗一放,直起身來,正要付賬,背后街上卻是一陣騷亂。
“快去看,稀奇事啊,和尚和道士罵起來了。”
“西邊馬市街那,有外來的和尚,正與八仙宮的道爺吵起來了,都快動手了。”
“外來的和尚,哪里來的?”
“哎呀,就是番邦來的,和大慈恩寺那幫高僧穿的衣服都不一樣。”
路上行人議論紛紛,一臉興奮的往馬市街趕去。離此處不遠,食肆里有好熱鬧的食客,丟下銅板,捧著面碗就跟上去了。
反正左右無事,陸方也發揮下華夏兒女的傳統美德,湊熱鬧去了。
只是他背的行囊臃腫,行動不便,等他趕到,早就里三層外三層,圍了個水泄不通。
陸方尋了顆歪脖子樹,爬了上去,剛好可以看見場中對罵正激烈的兩伙人。
西邊的是幾個光頭和尚,還真是番邦來的,衣服左衽,相貌也異于漢人,不過倒是都說了一口地道的漢話,至少吵起架來,絲毫沒有落于下風。
另一邊是兩個小道童,一看就是哪家道觀跑出來的小徒弟,個子矮矮的,都不過14歲。
兩人委屈得很,雙方吵架,提高音量之后,明顯不是番僧的對手。
淳樸的當地人見是兩個漢人小娃娃落了下風,紛紛打抱不平,也讓一旁的陸方了解了事情經過。
原來這八仙宮也是道教的傳承,供奉的是鐘離權、呂洞賓等上洞八仙,這里的道士多念道經,并未修武藝。
兩位小道童的師傅前幾日被鎮守西安的蒙古守將給請去了,說是眼瞅著季節變換,自家在草原上的馬群要更換牧場,請道長來占卜下,何處為吉,何處為兇。
這漢人道士哪里接過這種草原業務,一時間也是蒙了,祖師爺教過占卜吉兇,那也大多數是定陰宅,觀風水,著實不知道馬兒吃草去哪里合適。
慌亂之下,自然言語露怯,被那將軍府上供奉的密宗喇嘛嘲諷,結了梁子。
這一日在馬市街,雙方又打了個照面。沒有蒙古將軍在場,雙方罵的更臟。
只是老道長不在,兩個小道童,有些勢單力薄了。
“蒙古韃子也真是為難八仙宮的道長了,給人算卦都難,居然還給馬算,果然是狗肉包子——上不了臺面。”
“可不是么。”
圍觀群眾頗為樸素的價值觀,全部站在了自己熟悉的八仙宮道長一邊,那一看就非我族類的番邦僧人,定是仗勢欺人了。
陸方見場下的罵戰似乎持續了挺久的,小道童累的幾乎說不出話了,眼圈通紅,顯然是委屈壞了。
兩位道童自覺吃虧,打算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先離開這是非之地再說。可那喇嘛中有較真的,仗著人高馬大,拉住其中一個道童就不讓走。
眼看著言語沖突就要轉化為肢體沖突,喇嘛們得理不饒人,嘴里開始辱罵起重陽先師等一眾道門大賢,人群中一道冷冽聲音傳來,
“放肆!”
再一看,一哥身穿黑色長袍的年輕俠客,出現在了場中,長袖一揮,扇倒了動手的喇嘛。
圍觀群眾紛紛叫好,可此人陸方卻認得,正是那日救回武九淵的全真教四代杰出弟子,徐清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