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種兵學校10:戰(zhàn)馬鐵蹄
- 八路
- 2532字
- 2024-04-23 15:03:48

2 鐵蹄的故事
霹靂虎被那匹桀驁不馴的馬狠狠地摔在地上,還好他是屁股先落地的,所以并無大礙。當其他人跑過去的時候,霹靂虎已經(jīng)從地上爬起來了。
“霹靂虎,你沒事吧?”啄木鳥關心地問。
說實話,霹靂虎的屁股很痛,但他裝作很輕松的樣子,仰著頭說:“你看我像有事嗎?”
“哼!”啄木鳥瞪著霹靂虎,“你就別裝了,我就不信你摔得那么狠,會不疼?”說著,她竟然抬起腳朝著霹靂虎的屁股踢了一下。
“哎喲!”霹靂虎一聲慘叫,雙手捂著屁股疼得齜牙咧嘴。
“你不是說沒事嗎?怎么我只是輕輕地碰了一下,你就疼得像被針扎了一樣啊?”啄木鳥故意問道。
“哈哈——”
其他人發(fā)出一陣壞笑。
霹靂虎還嘴硬:“我說沒事就是沒事。你們休想看我的笑話。”
在其他人發(fā)笑、霹靂虎發(fā)怒的時候,那匹倔強的馬卻異常淡定。在將霹靂虎甩出之后,它既沒有繼續(xù)向前疾奔,也沒有轉身返回馬廄,而是站在原地靜靜地看著霹靂虎。
“你們看這匹馬,它好像在向咱們挑釁。”梅花雀說。
“它就是在挑釁。”樊文龍說,“每當它把騎在背上的人摔下后,都是這副表情,狂傲得很!”
“它到底是一匹怎樣的馬啊?我真是從未見過像它這樣的馬!”劍齒虎感嘆道。
“這匹馬有一段輝煌的歷史呢。”樊文龍看著這匹烈馬,雖然不能降服它,但眼中充滿愛意。“它叫鐵蹄,你們看看它的蹄子,真的像鐵一樣堅硬,而且還踢碎過狼的頭蓋骨呢!”
“什么?它曾經(jīng)踢碎過狼的頭蓋骨?”
飛禽小隊和猛虎小隊的少年們都張大了嘴巴,表示懷疑。
“你們不信嗎?”樊文龍問。
少男少女們紛紛搖頭。他們不可能相信一匹食草的馬能踢碎一只食肉的狼的頭蓋骨。
樊文龍就知道他們不信,所以開始講述這匹烈馬的故事。“鐵蹄”這個威武的名字并非空穴來風,而是有一段故事的。
半年前,也就是去年的冬季,賀蘭山附近下了一場幾十年難遇的大雪。山的兩側是半荒漠化的草場,土地貧瘠,水草并不豐盛,這場雪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野生動物陷入了食物危機。
一天,賀蘭山一個騎兵班,正在賀蘭山腳下的戈壁灘上巡邏。帶隊的人就是樊文龍。這天陰沉沉的,從西伯利亞吹來的冷風在耳邊呼嘯。巡邏的戰(zhàn)士們穿著羊皮大衣,戴著厚厚的棉帽和手套。裸露在外的只有被凍成紫紅色的面頰。
冷風襲來,樊文龍的臉像被刀割一樣疼。他的眼睫毛上、眉毛上都結滿了白色的霜,那是哈氣遇到冷空氣后形成的。
槍背在戰(zhàn)士們的身上,戰(zhàn)馬迎風而行,即便戴著護目鏡,他們還是很難睜開眼睛。
“你們快看,雪地上的腳印好像是狼群留下的。”樊文龍突然喊道。
戰(zhàn)士們勒住馬的韁繩,低頭看去。果然,雪地上出現(xiàn)了一串串清晰的野獸足跡。樊文龍?zhí)埋R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腳印為梅花形,有的是五個腳趾印,有的是四個腳趾印。
“絕對是狼的腳印。”另一名騎兵肯定地說,“狼的前腳趾有五個,后腳趾有四個。”
經(jīng)過仔細觀察之后,他們發(fā)現(xiàn)這個狼群大概有五六只狼,而且其中有一只小狼。
很早以前,賀蘭山一帶有很多狼和狐貍,但是隨著自然環(huán)境的惡化和人類的捕獵,狼的數(shù)量急劇減少,以至于很難看到狼的蹤跡了。
近年來,國家開始重視自然環(huán)境的保護,并嚴厲打擊非法捕獵,狼的蹤跡才開始出現(xiàn)。為了觀察草原狼的生存狀態(tài),樊文龍決定帶領騎兵班沿著蹤跡,追尋草原狼的下落。
在追蹤了整整一個上午之后,騎兵班終于看到了狼群的蹤影。他們判斷得果然沒錯,狼一共有六只,五大一小。
更加令他們驚喜的是,他們發(fā)現(xiàn)的不僅僅是一個狼群,還有一匹野馬。草原野馬正在被狼群圍攻,而這匹馬竟然不畏群狼,揚蹄踢向一只撲向自己的狼。
盡管這匹野馬并不高大,但它的蹄子堅實有力,竟然將那匹狼一腳踢飛,重重地摔在了雪地上。樊文龍看到狼的頭流出鮮血,白色的雪地被染成紅色。

其他狼圍住這匹野馬不敢輕舉妄動了。它們前肢壓低,展示著鋒利的狼牙,發(fā)出低沉的咆哮聲。連日的大雪將草場覆蓋,不僅草食動物缺乏食物,就連這些肉食動物也饑腸轆轆了。它們絕對不會輕易放過這匹好不容易才發(fā)現(xiàn)的野馬。
這匹馬試圖突圍,但群狼再次圍攻上來。狼從不同的角度發(fā)起攻擊,其中一只狼竟然咬住了馬的脖子。馬發(fā)出一聲嘶鳴,上身直立而起,而那只狼卻仍不肯松口,身體懸在了半空之中。另外幾只狼趁機而上,紛紛咬向馬的后腿。
“再這樣下去,這匹馬肯定會成為狼的食物。”一名騎兵憂慮地說。
“弱肉強食是大自然的法則,人類無權干涉。”樊文龍說。
話雖如此,但人類早已破壞自然法則,否則野生動物的種群也不會如此快速地下降。狼已經(jīng)成為賀蘭山草場上難得一見的野獸,可野馬的數(shù)量比狼還少。所以,騎兵們不能眼睜睜地看著狼群吃掉這匹馬。
“砰!”
不知道是哪個騎兵朝天空開了一槍。正在攻擊野馬的群狼受到驚嚇,松開了口。
“砰砰砰——”
騎兵們連續(xù)朝空中開槍,以此來驅散狼群。狼畏懼槍聲,這是進化的結果,因為它們的祖祖輩輩就是在槍響過后被奪走性命的。于是,狼群向遠處逃去。但是,它們并不甘心放棄眼看就要到嘴的獵物,所以逃出一段距離后,便站在遠處朝野馬的方向看。
騎兵班的戰(zhàn)士策馬揚鞭,沖向那匹受傷的野馬并將其圍住。這匹野馬試圖逃跑,但騎兵見它多處受傷,便用套馬桿將其套住,準備帶回軍營為其療傷。
狼群沒有捕捉到獵物很難度過饑寒交迫的寒冬,于是騎兵班的戰(zhàn)士們將隨身攜帶的肉食罐頭打開,拋在雪地上,留給這些狼吃。他們還決定在今后的一段時間,持續(xù)來這里拋食,以保證狼群能夠順利過冬。
再看這匹馬,雖然已經(jīng)多處受傷,但依然昂頭挺胸,一副高傲的樣子。它左后的蹄子上染著鮮紅的血,那是狼流出的血。
騎兵懂馬,所以樊文龍一眼便認出了這匹馬。它是一匹蒙古馬,而且是蒙古鐵蹄馬。樊文龍暗自高興,想把這匹馬帶回軍營,等給它治好傷,便開始訓練它。他相信一匹敢于孤身戰(zhàn)群狼的馬,必定會成為一匹勇往直前的戰(zhàn)馬。
講武堂
蒙古馬
騎兵班的戰(zhàn)士發(fā)現(xiàn)的是一匹蒙古馬。它產(chǎn)于蒙古高原,處于半野生的狀態(tài),能夠適應各種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蒙古馬體型矮小,其貌不揚,平均肩高1.2~1.35米,體重260~370千克。它身軀粗壯,四肢堅實有力,勇猛無比,在戰(zhàn)場上處亂不驚,是一種優(yōu)良的軍馬。
蒙古馬因分布地區(qū)條件不同而形成了幾個主要類群:一是烏珠穆沁馬,產(chǎn)于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烏珠穆沁草原,體型較大,是蒙古馬中的最好類群;二是烏審馬,產(chǎn)于內蒙古烏審旗沙漠,體型較小,善于在沙漠中馳騁;三是百岔鐵蹄馬,產(chǎn)于內蒙古昭烏達盟的百岔溝,因產(chǎn)地多山,馬匹的蹄質堅硬,步伐敏捷,善走山路,有“鐵蹄”之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