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
自從燕軍進駐瓜洲與明軍隔江相望后,楊文聰的心里就感覺很不踏實,尤其是他的右眼皮最近一直在跳。
俗話說得好,左眼跳財,右眼跳災,所以楊文聰很是擔心那燕軍會不會打他們一個措不及防,在一個深夜時分選擇一處渡口坐船偷偷過岸。
畢竟黑夜比白天更加具有優勢,黑夜時長江上飄起一層大霧,會使岸上的人視野收到阻礙,看不清江面上的情況。
至于選擇白天渡江,楊文聰覺得微乎其微。除非那燕軍統兵主帥不知兵事,才會選擇白天渡江進攻他們。
要是燕軍選擇白天渡江,駐守江邊的明軍絕對能讓燕軍吃不了兜著走,畢竟他們手中有好幾十門大炮,朝廷還為他們配備充足的彈藥。
不過即使是如此楊文聰的內里也是忐忑不安,所以他決定去找一次鄭鴻逵,讓他加強駐守在江邊的兵力。
楊文聰從府邸坐上轎子來到鄭鴻逵的府邸門前。
大門前的守衛看見有人來到自家將軍的府邸,正想上前去盤問一波,不料下一刻看向轎子里面的人拉開轎簾走出來。
守衛看到來人,自然也不敢出聲呵斥,因為來的正是監軍楊文聰,他此前經常到將軍府上商議軍事。
守衛不敢怠慢,趕緊小跑上前抱拳道:“監軍!”
楊文聰整理了一下自己身上名貴的錦服,而后看向站在一旁畢恭畢敬地守衛,開口問道:“你家將軍在不在家?”
守衛聽到監軍問話,如實回答到:“回稟監軍,我家將軍剛巡視完江防從外邊回來。”
楊文聰點點頭,說道:“我進去找他商量點事。”說完腿就跨過轎木。
守衛眼疾手快,伸過手就去攙扶楊文聰的手臂。
楊文聰越過轎木就大步流星地走進鄭鴻逵的府邸。
鄭鴻逵從江邊巡視回來后就命人將他身上的甲胄拖去,而后躺在院子里的太師椅上閉著眼睛享受著身后丫鬟的肩上按摩。
丫鬟的纖纖玉手再加上恰到好處的力度,使巡視完一個上午江防的鄭鴻逵十分滿意,不知不覺中竟然有了一絲睡意。
鄭鴻逵剛要睡過去,卻聽見有人在旁邊在喊自己。
楊文聰進到鄭鴻逵家中院子,看見鄭鴻逵擱太師椅上享受按摩,旁邊還站著兩個丫鬟隨時待命,就輕聲出口叫喊“鄭兄。”
鄭鴻逵睜開雙眼,正想開口罵是誰這么不開眼打擾他的休息,不料下一刻看見楊文聰站在自己一旁。
鄭鴻逵看見楊文聰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開口問道:“楊兄這會怎么有空來到我這里來啊?”
楊文聰剛想說出口,看見一旁的丫鬟,示意鄭鴻逵讓丫鬟退下去。
鄭鴻逵自然讓懂得楊文聰的意思,他擺擺手自信說道:“不礙事的,她不會說出去的。”
楊文聰嘆了一口氣,想坐下來卻發現旁邊沒有椅子,就吩咐站在一旁的丫鬟道:“給本官搬一張椅子來。”
站在一旁的丫鬟點點頭,回道:“是。”
說完就轉頭從屋子里搬來一張太師椅放在楊文聰身后,楊文聰慢慢躺在太師椅上,身后的丫鬟想上前幫他按摩,楊文聰沒有那個心思,就一口拒絕了,丫鬟見此,就退到一旁待命。
鄭鴻逵閉著眼睛問道:“找我有什么事?”
楊文聰一副憂心忡忡地說道:“自那燕軍已經兵抵瓜洲后,我的右眼皮一直在跳。”
鄭鴻逵聽完楊文聰的話后,噗呲一聲笑了出來,對著旁邊的楊文聰調侃道:“楊兄身為一個讀書人,從小熟讀圣賢書,也會相信這種左眼跳財右眼跳災的話來嗎?”
楊文聰半撐起來看向鄭鴻逵,說道:“不是鄭兄,最近我心底里真的是有點慌,我是怕那北岸的燕軍會偷偷地渡江。”
鄭鴻逵擺擺手,寬慰道:“楊兄多慮了,我早就在各處渡口安排了兵力,無論那燕軍什么時候、從哪個地方渡江,我們都能第一時間知道。
況且在水面不同于在陸地,那燕軍軍中多為北方人,他們也許比我們的將士驍勇善戰,但那是在陸上。
水上作戰跟陸上作戰可是兩碼事,只要那燕軍是人,那他們到水上就得順著水上的規矩來!”
鄭鴻逵的言語中盡是對燕軍的蔑視。
當然,他這樣的自信也不是空穴來風。
他手中的兵力有一支是他專門用來在水面上跟燕軍進行決戰的。
其兵力大約有一萬五千人,頭裹紅巾,從遠處望去就如同那江中紅活鬼一般,其骨干皆是跟著他們鄭氏在海上打拼十余年的。
都是能在水上以一敵十的好手。
楊文聰雖然知道鄭鴻逵手中的兵馬很是擅長水戰,但是他仍然不放心,提醒道:“但是我聽聞燕軍的征南副將軍李定國素來詭計多端,數年之前他率軍跟那建奴大將多鐸在山東血戰時,用計將建奴殺得大敗,那建奴大將多鐸也深受重傷,差點就身死。”
鄭鴻逵不屑一顧道:“他李定國善用計又怎么樣,他想對我們用計的話首先得過了這長江天塹,不過這長江天塹即使他是武侯轉世都沒用!我又不是沒有自知之明,才不會給他們在陸上跟我們打的機會。”
楊文聰嘆了一口氣,說道:“話雖如此,但是自從揚州失守,史督師為國捐軀后,朝廷上下皆是人心惶惶,我聽聞閣老更是因為這件事變得飯不思茶不想夜不能寐,我們作為閣老的人,自然是應該為閣老分憂解難的。”
楊文聰口中的閣老就是內閣首輔馬士英,他跟鄭鴻逵都是馬士英一手提拔上來。
鄭鴻逵說道:“讓閣老放心吧,那燕軍想要過江不是那么容易的,我們手中的大炮、火銃和弓箭可不是用來放在庫房中吃灰的!”
楊文聰聽完鄭鴻逵的話,也覺得有理,那燕軍又不是三頭六臂,他想過江首先得打造戰船,而瓜洲附近丫跟就沒有適合他們打造船只的地方。
所以那王廣新率領的燕軍要想渡江就得乘坐那種小舟,一只小舟挺多也是能做一二十人而已,燕軍幾十萬大軍也不可能一次性上岸,所以他們是有很大勝算的。
鄭鴻逵看向楊文聰說道:“告訴閣老,他們是過不了江的!”
看到身為主將的鄭鴻逵如此自信,楊文聰也稍微寬下心來。
不過他的右眼皮怎么一直在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