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 華娛:從被神仙姐姐叫哥哥開始
- 還在人海里浮沉
- 2219字
- 2024-04-11 11:34:48
最近一段時間,除了寧昊,最春風得意的當屬王常田。
作為唯一的發行商,光線這次可以說是賺麻了。
作為民營企業,光線這是第一次完整操作一部高票房電影的宣發,而且還是超級大爆款。
但要說最忙的,當屬張心野,不僅王常田三天兩頭打電話,還有中影和上影也是耐不住性子,紛紛表示要投資他的下一部電影,還要建立長久的合作關系。
公司的門檻也是快要被踏破了,實在是上門的人實在是太多了,什么經紀人、演員、歌手、經紀公司等等,都想拉拉關系,能參演張心野投資制作的電影,想著憑此一舉成名。
最討厭人際往來的張心野只感覺一個頭兩個大,但也不能將所有事情都甩給陳志斌,還是要出面進行應酬,這讓他連續好幾天都沒時間也沒精力往學校跑,更別提天天等著劉一菲下課了。
倒是公司的員工們,一個比一個興奮,對他們來說,公司效益越好,他們的工資就越高,自然是每天都洋溢著笑臉,反倒是讓來往之人對公司印象更好了,畢竟一個能讓員工感到幸福的公司,老板想來也不會差。
劉德樺期間也是來了一次,主要目的是為了和張心野談合作,想著一起搞一部電影,兩人均作為男主出演,趁熱打鐵,再造一個票房奇跡。
得知偶像到來消息的舒唱也是飛速趕來,又是要簽名又是合影的,可是把她給樂壞了。
“行了行了,人都走了,還咧著嘴在這兒笑什么呢?”
“要你管!”
舒唱欣賞著照片,笑臉盈盈說道:“真的好帥呀!”
“比我如何?”
張心野鬼使神差問了一句。
“呃……”
舒唱眨巴著大眼睛,思考許久,這才說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走!立刻!馬上!”
到了五月中旬,寧昊打來電話說收到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邀請,問張心野要不要去參加。
作為國內唯一的國際A類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備受關注的同時也備受議論,每屆都會生出這樣或那樣的質疑。
坊間流傳著這么一句話:“上海電影節的尷尬,就是中國電影尷尬的一個縮影。”
上海電影節存在著一個根本的缺陷,那就是它的電影交易市場不跟電影節捆綁,這造成了它沒有辦法更加國際化。
上海電影節雖然也有一個電影交易市場在做,但是影響力實在太有限了,實際產生的交易額之低也無法吸引世界各地的制片和發行公司前來參與的興趣,這讓這個電影交易市場形同虛設。
實際上,上海電影節不僅無法吸引到國際大制片公司的青睞,甚至連國內的一些大制片公司和發行公司也對其逐步喪失了興趣。
只是簡單翻看了一下去年上海電影節交易市場的資料名錄,張心野便發現,今年的電影市場依舊是中國電影公司的天下,而且參展的有許多都是規模和影響力都十分有限小公司,一些在國內業界處于領導地位的大公司都沒有參展,前來參加電影市場的海外片商也是寥寥無幾。
張心野內心自然是不想去的,但是他知道寧昊肯定想去,而且也攔不住。
“你想去就去吧,我不會攔著你。”
臨了,張心野又補充一句:“不過我是不會去的。”
在張心野看來,寧昊還不明白電影節真正的本質是什么。
電影節說白了,就是一個巨大的名利場,宣傳片子、買賣交易才是其真正的價值。
就像去年一位參展商說的:“我來參加上海國際電影節就是抱著重在參與的心態來的,也沒抱什么太大希望。像戛納、威尼斯這樣的電影節,我們都是老板帶隊去的,公司也很重視,因為那么真的是會有所收獲的,不像在這里我們的東西擺上三天,連問的人都沒幾個。”
“可……萬一拿獎了呢?”
“沒有萬一。”
“可……”
“如果真得獎了,你就替我上去領。”
“這……行吧,那我就卻之不恭了。”
寧昊這幾天著實有點飄,有些迷失自我了,正好去參加一下也好,讓他清醒一下。
最近幾天都是有關戛納電影節的相關新聞,捷報頻頻,《青紅》入圍了主競賽單元,大受評審團的好評。
對于《青紅》這部電影,張心野的第一印象就是劇情很單薄,導演要表達的東西,帶給成年人,并不是深刻。
可能有些人會反駁,但如果看到最后你就會發現片尾整齊劃一的中英文字母時,會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像是王曉帥亦或者賈章柯這一類導演的片子,本質上,就不是拍給中國人看的,是為了戛納獲獎而去拍的。
沒辦法,老外就是喜歡看中國的灰色濾鏡,喜歡張國師早期影片中,那些封建糟粕的東西。
不過整體陣容還是非常強大的,女主是芷若妹妹,男主是小千哥哥。
失去了王驚花的華藝今年也是參投了不少電影,就是希望其中出幾個爆款,這樣一來才能繼續穩住影視民企龍頭的位置。
影視行業也不是表面上那么順風順水,不是誰入局了都能賺的盆滿缽滿,因為這是一個高風險行業,但也不至于不能盈利,畢竟廣告公司才是隱藏在電影公司背后的巨頭,不說賺一筆,單純只是廣告贊助,就能回本。
如今影視行業可以說是相當的卷,特別是在張心野這個“異類”出現后,華藝更是感受到了強烈的危機感,同時也是眼紅的不行,畢竟他們付出了太多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而張心野才多大,才拍幾部電影,就可以和他們齊平了,心里難免不平衡。
圈子內都知道張心野是《瘋狂的石頭》的唯一出品人,按照現在的票房分賬來算,張心野能拿多少錢,每個人心里都門清。
最最關鍵的一環,還是小投資,這才是最讓人眼紅的地方。
換句話說,如果《瘋狂的石頭》投資8000萬,取得如今的票房,大家心里不會有太大的負面感受,甚至還會覺得理所應該,畢竟投資都那么大了,不回點本有點說不過去。
但錯就錯在回報率實在是太驚人了,而且這還不是第一部、第一次。
田狀狀期間也是給張心野打了一個電話,只說了一句話:“孩子,除非你能拿捏住所有人,否則一定要做一些利益交換,有舍才有得。”
簡而言之,只要大家處在一條共同的利益鏈條上,才會都賣力吆喝,否則只會有看不見的陰暗面不斷有人給你搗亂。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