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對講里面這一次是長達一分鐘的沉默,然后溫儉的聲音從里面傳來:
“嘀~,隊長飛機好貴,5架就是30萬美元!”
又停了一會兒。
“嘀~,我聽說可能不會給咱們更多的16機了,只給153。”
“嘀~,本來153在速度上面已經太吃虧了,追不上跑不掉只能纏飛狗斗,可敵機要是打不贏,可以憑借速,滋滋,逃逸,滋滋,一直咬著攻擊。”
“嘀~,有沒有辦法飛回來?掛個副油箱,或者在荒蕪的機場降落,搞到燃油返航。”
溫儉的話,說得葉浩然無言以對,也讓機群的氣氛猛然凝重。
這個道理,大家都懂。
可要說懂道理,璧山空戰那全毀的戰機怎么算?
因為零戰護航,用燃燒彈連炸帶燒的霧都城,已經是十余日大火不熄怎么算?
假如能夠打掉這12架零戰,雖然霧季來臨,日寇的轟炸機不能再轟炸霧都-蓉城一線,可卻可以減少他們對大西南和閩地肆無忌憚的轟炸和俯沖射擊。
戰爭就意味著巨大的犧牲和消耗,這是根本就不可能避免的事情,唯一的選擇就是盡量在戰損比上面取得優勢。
就像羊馱寺和咸陽空戰,雖然葉浩然中隊給日寇第一飛行團重創,可中國空軍方面使用了大量的航空燃油,潤滑油,機槍子彈,機炮子彈,火箭彈,以及整個機場都圍繞著運轉,這也是付出。
從37年10月到去年年底,蘇方向中國提供了985架飛機。
其中伊-15,伊-152雙翼機,347架。
裝備四挺PV-1,7.62毫米口徑機槍,M25發動機(700hp)/M25A發動機(730hp),最大飛行速度367千米每小時,理論最大航程510千米。
伊-16的機型,一開始是5/6型。
不過這些飛機很多都是舊飛機,5萬美元一架,用貴重金屬和茶葉還款,故障率很高。
很多戰機都在三千千米以上的蛙跳飛行中墜毀,37年10月-38年4月,蘭州方面共接收伊-16型驅逐機92架,飛到關內參戰的有86架,沿途墜毀6架。
之后因為伊-16/5,6型,這兩個型號都是機翼上面裝備兩挺施卡斯7.62毫米口徑機槍,火力太弱,開始變成主流機型10型。
而且還給了一個中隊編制的實驗機型,17型,裝備了兩挺施卡斯7.62毫米口徑機槍,加上兩門20mm施瓦克機炮。
這個中隊在去年7月14號,在蘭州交給了24中隊,這也是中國空軍唯一的一個伊-16/17型機炮中隊。
現在還剩7加17型,就在24中隊手里,加上陣亡的原24中隊中隊長楊夢清的17型座駕,還有李延凱的152機,全程參與了璧山空戰。
不過17型因為增重了機炮,最高速度由原來10型的440,和5型的454,降低到了425。
所以在璧山空戰中零式一直都是狡詐的逮著152機往死里打,而一點都不愿意和帶著20mm機炮的17型纏斗。
因為挨了17型一發高爆彈,皮薄餡大的零式就有很大報廢的概率。
在速度上追不上零式的17型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零式逞兇,而且還得防備零式不知道突然從哪里突然竄過來突襲。
因為有著24中隊,所以航委的倉庫里面還有著20mm施瓦克機炮以及足夠的20高爆彈,可RS-82火箭彈發射器和火箭彈就別想了。
這也是為什么在昨天,葉浩然把中隊的8套火箭彈發射器全部拆卸下來。
這些發射器可以交給武器研發部門作為母版研發,另一個目的就是為了給驅逐機減重,增加航程。
葉浩然也明白溫儉話里面的意思:在空戰中,假如他的驅逐機中彈注定要墜毀,他會毫不猶豫的駕駛著驅逐機和日寇的戰機同歸于盡。
可就這么開著5架驅逐機飛過去,射擊,離開,高空跳傘拋棄驅逐機,他溫儉無論是在心理上還是感情上,都有點很難做到。
然而葉浩然卻沒法對溫儉說,一開始這場空襲就沒下你得米,是你自己硬蹭進來。
為了節省下一架驅逐機,6萬美元,你還是繼續朝著西南23度飛行,到遂寧機場算了。
“沒時間和權力尋找掛具副油箱,戰后燃油支持不了100公里以上的航程,別無選擇。”
葉浩然。
“嘀~,那好吧,我只是可惜,完畢!”
無線對講里面,傳來了溫婉的聲音。
葉浩然看了一眼腕表上面的時間,已經是11:43,下面的群山堆疊之中,又出現了一條東北走向的河流:
碑壩河。
此地距離梁山機場,大約還有200公里的直線航程。
雖然驅逐機從漢中西關機場到梁山機場,直線距離不到300公里,降落以后基本上還能保有一半的燃油。
不過從降落到加油再起飛,最短也需要半個小時的時間。
實際上,對時間的要求和控制上面,就需要有著很高的銜接和執行力。
“嘀~,機速上調到350,完畢。”
“嘀~,隊長,咱們怎么飛過去我是說不被日寇的防控預警警戒哨發現?完畢。”
葉浩然拿著無線對講,按開回答:“很簡單,飛過去。”
這時候,看到遠處下方的天空中,出現了無邊無際的白亮色云層,因為之前來自頭頂東南方向的太陽強烈照射,并沒有看清楚。
這種云層在高空俯視,再加上離著三四十里的距離,看著還是白色的反射著明光,可假如翱翔在云層下方的天空或者站在云層下面的大地往上望,就是黑壓壓下著雨的秋雨綿綿云。
“但愿寬度不要太寬。”
葉浩然自言自語的說了一句。
“嗡~”
在戰機的轟鳴聲里,5架伊-16/10型驅逐機,嘶吼著朝著前方的云層上方飛去。
——
巴中上空,5千米高度。
劉志漢,鄭少愚,率領著中國驅逐機王牌飛行大隊,3,4大隊的38架驅逐機,飛翔在天空穹頂和下面無邊無際的雨云層之間。
蒸騰的水汽往上飄蕩,被轟鳴的機群扯碎成無數細縷的碎片和淡乳白色絲線。
此時,集結的機群已經發現了少了幾架驅逐機,因為43架驅逐機里面只有24中隊的7架伊-16/17型,原臨時驅逐機飛行中隊的9架伊-16/10型。
17型這7架機身上面都有著顯著的編號,很好辨認。
而機身沒有編號的9架10型,則是被發現少了一大半。
“嘀~,隊長,好像22中隊沒有跟上來?葉浩然,葉分隊長在不在?”
黃騰蛟在無線對講里面問。
“嘀~,可能是遇到云層偏航了,沒事兒,這個云層寬度不寬,飛得出去。”
劉志漢的聲音。
按照遂寧那邊的電報,云層應該還在遂寧以北南下,那么也就說明了云層的寬度應該不超過15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