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試生產(chǎn),圓滿成功!(求追讀)
- 五年學修車,三年全球賣真理
- 薯條yyds
- 2237字
- 2024-03-12 12:01:00
“我最后悔的事情,就是送這個兔崽子出國念書!”
王陽露出了懊悔的神情,他這句話的確是出于真心。
“米國佬一開始制裁,他就嚷嚷著沒戲了,必輸什么的,讓我把廠子房子都賣了,轉(zhuǎn)出國。”
“媽的,這不是讓我當漢奸嗎?”
“當初跟我一起打拼,把這個廠子干起來的兄弟姐妹們都還指著這里過活,我怎么可能干出這種事情。”
面對王陽的真情流露,劉天陽笑了笑,這不就是典型的速敗論嗎,網(wǎng)上實在是見得多了。
“他把那群老外想的太好了,也不想想,要是出去真的就能安穩(wěn)下來,那老米打七傷拳是為了什么。”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王陽倒是典型的對外國人一點都不信任。
劉天陽想到索菲亞,想到認真對待自己的兩個老師傅,本想張開嘴勸王陽更加辯證一點,但臨到嘴邊卻止住了。
“哈哈,的確,王廠長,時間也差不多,咱們?nèi)ボ囬g里看看吧。”
剛到車間門口,劉天陽便注意到那一套已經(jīng)做好表處回來的模具,亮銀色的外表看起來跟之前似乎沒什么差別。
但實際上其表面已經(jīng)覆蓋了一層均勻的厚度只有5微米左右的化學鍍層,其0.1的摩擦系數(shù)不僅和打磨后的鋼差不多,對于腐蝕性的抵抗也非常強。
劉天陽用手感受著鍍層的均勻性,并且還對著光看了看表面質(zhì)量,進一步確認這組模具的實際狀態(tài)。
“我已經(jīng)檢查過了,沒問題。”
一個上了年紀的工人走到劉天陽身邊,看他把模具小心翼翼的放回木托上后滿意的點了點頭。
“你們老板就派你來了嗎,第一次試生產(chǎn),最好讓設(shè)計這套模具的人過來一趟,不然要是出了事故處理不好就把模具毀了。”
這個老工人的話很直接,很顯然,劉天陽的年齡讓他本能的覺得不靠譜。
機械加工是個經(jīng)驗為主導的行業(yè),即便上限也只將將夠得著那些朝陽產(chǎn)業(yè)的下限,但越來越吃香卻是實際存在的規(guī)律。
“老張!”走在后面的王陽一皺眉頭,生怕這個直性子的話惹到劉天陽了,“劉總,老張他這人不是很會說話,不過技術(shù)還是很厲害的,請您多多見諒。”
劉天陽擺了擺手,示意自己并沒有生氣。
“張師傅,這套模具就是我設(shè)計的,所以你不用擔心,出了什么問題,我來處理。”
“這是注塑的工藝參數(shù),你先看一下吧,合適了我們就直接開工。”
原料80℃預干燥處理3小時,鎖模力52000t/m^2,模具溫度60-65℃,注塑溫度250℃……
張明對著注塑工藝檢查了半天,見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后倒也沒有再找什么麻煩,立刻就開動機器開了工。
王陽的確說的沒錯,這個老張雖然態(tài)度不是很好,但操作的確麻溜的很,只見他一邊指揮著班上的工人,一邊看著所有機器的運轉(zhuǎn)情況,沒有一點手忙腳亂。
劉天陽見此倒是樂得清閑。
大概不過半天功夫,張明便根據(jù)注塑工藝上的參數(shù)校準了所有機器,與此同時ABS原料的處理也已經(jīng)完成了。
跟劉天陽確認了以后,他便一揮手,大聲吼道。
“關(guān)模!”
分為三塊的雙分型面注塑模具緩緩扣上,注塑機將噴嘴插進了中間活動板的注塑口之中。
“注射!”
ABS基料被電熱熔融,在壓力的推動下進入被緊緊扣在一起的模具之中,一股令人作嘔的氣味頓時漂浮在了空氣之中。
從注射完成到開模大概等了一分鐘左右,原本注塑工藝上只留了40s,但由于是試生產(chǎn),張明按照自己的經(jīng)驗略微提高了冷卻時間。
劉天陽顧不上燙手,取下還留有余溫的下機身,立刻仔細的觀察起來。
讓正準備上前的張明愣了一下,看著神色認真的劉天陽,他不免泛起了嘀咕:難道這小子,說的是真的?
但這也太年輕了吧,看上去還沒我兒子大!
“注塑壓力太高了,降到1550bar,再試一遍。”
面對劉天陽的指令,幾個操作工有些不知所措,紛紛把目光望向了張明,見后者點頭之后,才紛紛動了起來。
張明接過機身,順著劉天陽的手指看到了上面一圈細微的紋路。
銀紋,那些劣質(zhì)塑料制品上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一圈一圈的紋路。
其成因非常多,原料干燥不徹底,壓力過高或者過低,模具排氣孔不通暢,都有可能導致這一缺陷。
張明深深瞅了劉天陽一眼,這小子,為什么能這么篤定是壓力太高而導致塑料分解。
第二個機身下線,完美。
第三個機身下線,完美。
第四個,第五個……
看著已經(jīng)連續(xù)自動運行,什么問題都沒有出現(xiàn)的注塑機。
張明這個老工人,此時心中只剩下一句話:
后生可畏啊!
“時間不早了,咱們今天就到這里,剩下的明天來搞吧。”
連續(xù)完成了三個零件的試生產(chǎn),時間也來到了晚上八點多。
連晚飯都是靠盒飯解決的劉天陽雖說仍舊精神奕奕,但在看了周圍工人的神態(tài)以后,便決定還是不要疲勞作戰(zhàn)為好。
安全事故往往就出現(xiàn)在不經(jīng)意間的疏忽之中,他又不是那種為了利潤就死命壓榨工人的黑心資本家,自然不會做那種取小利而冒大風險的蠢事。
不過相較于劉天陽的輕描淡寫,張明就有些管理不住自己的臉色了。
這特么叫試生產(chǎn)?
這個老師傅幾乎都快要吼出來,他干了幾十年后,今天這種做法還是第一次見到。
先不說生產(chǎn)過程中,劉天陽是如何每次都一步定位到問題,并且迅速解決的,模具的設(shè)計和注塑參數(shù)在他看來就已經(jīng)充滿了詭異之處。
其即使不做任何調(diào)整,也近乎超過了他們廠時最嚴苛的設(shè)計標準。
要知道,那套標準可是應(yīng)對要求最多的歐羅巴人用的,其生產(chǎn)出的產(chǎn)品單價,甚至是國內(nèi)同類型的幾倍之多。
“今天晚上搞的挺晚啊,出現(xiàn)什么情況了嗎?”
王陽走到張明身邊,他對注塑工藝一知半解,所以除了保障晚飯以外并沒有過來湊熱鬧。
但無論是誰,都能看出工人們那剛經(jīng)歷過一場惡仗的疲勞神態(tài)。
“老張,這個客人你可要帶好了,咱們廠子是死是活,就指望這筆單子了。”王陽見張明沒有回答,還以為出了問題,連忙勸誡道。
“不是出了問題,是順利過頭了。”
“啊?”王陽一愣,既然順利,那為什么場上的人都是這副鬼樣子。
對,只有這一個解釋,張明暗暗自忖。
“半天過了三套工藝,這小子,帶來的東西肯定是已經(jīng)測試過的,在我們這只是磨合一下機器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