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5 本書的覆蓋范圍與結構

本書共分為8章,內容編排試圖將車輛動力學和底盤前期開發、后期調校融為一體,討論在乘用車開發過程中需要掌握的基礎理論和車輛關鍵性能,幫助工程師學習和理解產品開發中需要考慮的關鍵因素、解決問題的思路、主要工具和研發節點的主要交付物等。

第1章介紹底盤與車輛動力學發展簡史及發展趨勢。車輛動力學是一門從底盤的研發實踐中誕生的實用學科,與用戶體驗和品牌形象關系密切,在智能駕駛時代仍將發揮重要作用。

第2章討論車輛動力學性能與整車架構參數的關系,整車集成的考慮要素,最后討論以滿足用戶需求多樣化和零部件通用性為目標的模塊化平臺架構概念與平臺拓展策略等。

第3章首先介紹懸架系統的功能、發展歷史和具體構造,然后從車輪定位角和轉向軸幾何開始,逐步介紹懸架幾何特性和懸架柔度變形特性等影響車輛動力學的懸架系統設計要素,隨后主要介紹懸架運動學和彈性運動學試驗。這一章是懸架前期概念設計的主要內容,懸架的硬點和柔性件特性定義是概念設計的主要交付物。

第4章介紹車輛動力學與輪胎力學性能的關系。輪胎在橫向、縱向和垂向三個方面都對車輛動力學性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輪胎本身結構和特性很復雜,有多個方面的技術要求。本章只介紹與懸架和轉向系統設計相關且直接影響車輛動力學的部分。

第5章詳細論述車輛穩定性及其控制,包括橫擺穩定性和側翻穩定性,以及基于制動系統的車輛穩定性主動控制。車輛穩定性和操縱性研究所用的核心動力學原理相同,但關注點不同,本章聚焦于車輛穩定性。

第6章討論車輛操縱性及轉向系統的開發。車輛操縱性受轉向系統的影響很大,但優秀的底盤動力學性能是優秀操縱性能的基礎。可以說,車輛穩定性理論以車輛為主體,而車輛操縱性以駕駛員為主體,轉向系統的開發和調校都是為了提升駕駛員的駕駛體驗。

第7章以很大篇幅討論行駛平順性,除常見的垂向和俯仰方面的理論及調校原理外,這部分內容涵蓋了很多產品開發中遇到的其他行駛平順性問題,如平滑路面上的抖動、整車側向響應機理、人-椅系統動力學的影響等。只有在開發前期規避這些問題,才能提高產品力和用戶體驗。同時,主動和半主動懸架原理也在該章進行討論。

第8章將車輛動力學性能開發放到整車開發流程中,具體介紹每一個關鍵開發節點的車輛動力學相關交付物,所用開發工具等,最后以整車客觀試驗和整車動態性能的主觀評價報告作為車輛動力學性能開發結束的交付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邑县| 宁阳县| 康平县| 阿合奇县| 彰武县| 黔东| 井冈山市| 泾源县| 滦南县| 通化县| 驻马店市| 巴彦县| 乐东| 宜都市| 涟源市| 城步| 达日县| 理塘县| 江源县| 临潭县| 泸水县| 南部县| 轮台县| 磐石市| 壤塘县| 高邮市| 嘉兴市| 临城县| 德安县| 建昌县| 镇原县| 福安市| 鱼台县| 无极县| 武强县| 新密市| 保定市| 平陆县| 锦屏县| 清流县| 阿拉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