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明代中后期,神魔小說的創作風靡一時,《封神演義》就是其中在藝術成就上比較突出的一部。

關于這部章回體長篇小說的作者,有許仲琳和陸西星兩說。孫楷第《中國通俗小說書目》卷五云:“《封神演義》作者,明以來有二說:一云許仲琳撰,見明舒載陽刊本《封神演義》卷二,題云‘鐘山逸叟許仲琳編輯’。魯迅先生有文記之。仲琳蓋南直隸應天府人,始末不詳。……一云陸長庚撰,余始于石印本《傳奇匯考》發見之。卷七《順天時》傳奇解題云:‘《封神傳》傳系元時道士陸長庚所作,未知的否?’……”據孫先生引證,陸長庚即陸西星,明南直隸興化縣人。后世刊行《封神演義》,作者一般取許仲琳說,本書即題“許仲琳編”。

通觀《封神演義》全書,作者應是以宋元話本《武王伐紂平話》為基礎,采集民間傳說,加以自己的想象虛構,演繹成了長達一百回的長篇神魔小說。小說在商周易代的歷史背景下,寫商紂王為千年狐精附體的寵妃妲己迷惑,濫殺忠臣、殘害無辜,致使朝政大亂、眾叛親離。當時的西伯侯姬昌被紂王囚禁七年,放歸西岐后,姬昌訪得姜子牙,并拜為相。姬昌死后,其子姬發繼位,在姜子牙的輔佐下順應天意民心討伐紂王。在兩軍對陣的同時,天上地下的神仙也分成二派——支持西岐軍的闡教和支持紂王的截教——斗法助戰,最終西岐軍攻入商朝都城朝歌,剿滅妲己等妖精,而紂王也自焚身亡。其后,姜子牙將雙方戰死的重要人物一一封神;而姬發則登基為周武王,分封列國諸侯。

魯迅先生的《中國小說史略》將《封神演義》列為神魔小說,是因為其雖然以歷史上的朝代興替為框架,但重點還是描繪各路神仙魔怪,他們或具千里眼,或具順風耳,或能肉翅飛行,或能隨意土遁,或有七十二變,更有光怪陸離、奇幻無比的法寶相助,展現了作者豐富的想象力以及那個時代浪漫活躍的文化氣質。誠然,在對這些神怪性格的處理上,《封神演義》顯得比較單一,故事情節也有不少雷同之處,遠沒有達到《西游記》那樣高的文學成就。但是,在明代中后期大量思想內容相當混雜的神魔小說中,它仍以完整的篇章結構、繽紛幻妙的想象而出類拔萃,刊行后吸引了大量讀者,流布甚廣。

《封神演義》歷代刊本較多,據朱一玄等《中國古代小說總目提要》,主要有:“明金閶舒載陽刊本,二十卷,別題《批評全像武王伐紂外史封神演義》;清覆明本,八卷,別題《封神傳》;清蔚文堂覆明本,亦八卷,別題《商周列國全傳》,署‘鐘伯敬先生評’;清四雪草堂原刊本,題‘鐘伯敬先生原本’‘四雪草堂訂正’,首有清褚人穫序;清抄本,題《封神詮解》,署‘仁和湖隱俞景詮解’。”此外還有一些刊本《中國古代小說總目提要》沒有提及,如廣百宋齋石印本、德聚堂本、三余堂本等等,此不一一列舉。

一九五五年,人民文學出版社以原副牌作家出版社的名義,出版了《封神演義》的標點整理本。該書基本上采用清初的四雪草堂刊本為底本,并參考了廣百宋齋石印本、蔚文堂本、德聚堂本等加以厘校。書中若干顯然矛盾錯誤的地方,如某人已被敵擒而晚間又被派去劫營等等,雖各本皆然,也酌量作了必要的修正。為避繁瑣,沒有一一列舉。

此后,我社于一九七三年利用舊紙型重印時,曾通檢一過,發現有明顯的錯字及脫漏太甚難以讀通處,即參據三余堂本及問琴閣叢書本酌加補正。二〇〇七年,我社以一九七三年修訂本為底本再版,收入“華夏英雄傳系列”叢書,此次再版,所據底本即該叢書本。

本書的明刊本至今未及見,所見各種版本,訛舛的地方都不少。凡非捍格太甚事不容已和有必要依據者,未便對古人著作多所臆改,書中依然會存留某些錯誤和疑問的地方,謹此說明,并希得到讀者的指正。

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部

二〇〇七年元月

二〇一八年八月補記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察雅县| 枣庄市| 洪湖市| 砀山县| 长泰县| 界首市| 闻喜县| 定日县| 微山县| 乐清市| 祁门县| 隆安县| 磐石市| 望奎县| 呼图壁县| 资阳市| 墨玉县| 广州市| 灌云县| 绥德县| 东阳市| 尤溪县| 乳山市| 永宁县| 黄浦区| 息烽县| 津南区| 平遥县| 寿阳县| 鹤山市| 绿春县| 新兴县| 汝阳县| 大渡口区| 洪泽县| 平原县| 蒲江县| 岚皋县| 子长县| 昂仁县| 青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