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綠色協同發展研究
- 劉磊主著
- 1305字
- 2024-05-23 15:20:08
序
當前,全球面臨氣候變化、環境污染、生物多樣性被破壞等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走綠色發展的道路已成為各國共識。綠色發展是順應自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是高質量、可持續的發展。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近年來,中國牢固樹立和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以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努力為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共建繁榮清潔美麗的世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將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提出要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以城市群、都市圈為依托構建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格局。作為區域高質量發展和協同發展的重要載體,我國目前共布局了19個國家級城市群,形成了“兩橫三縱”的城市化戰略格局。城市群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應堅定不移地貫徹新發展理念,探索綠色化的區域協同發展之路。
成渝地區在我國的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格局中一直占據著重要的戰略地位。早在“十五”中期,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發展改革委”)就展開了對成渝經濟區的布局規劃。2011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強調打造以重慶和成都為雙核的西部地區重要經濟中心,促進區域協調發展。2016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住房城鄉建設部(以下簡稱“住建部”)印發了《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提出要將成渝城市群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家級城市群。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標志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從成渝經濟區的“區”到成渝城市群的“群”,再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圈”,不僅體現的是名稱上的變化,更不斷凸顯出成渝地區在國家區域發展戰略中的重要性。
作為我國經濟增長的第四極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發展直接影響著我國西部地區乃至全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態勢。研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綠色協同發展,不僅能夠幫助我們更清晰地了解本區域的綠色發展和區域協同發展狀況,而且對于深化區域綠色協同發展理論并為其他區域發展提供參考借鑒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本書在廣泛的數據收集和調研的基礎上,采用多種研究方法,全面梳理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綠色發展現狀,分析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綠色協同發展的政策演進情況,預測識別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碳達峰路徑,測算分析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綠色協同發展水平及其影響因素;并在此基礎上,剖析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綠色協同發展面臨的挑戰,提出了相應的應對策略。
本書的研究和出版得到了“四川大學‘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計劃’專項課題(重大項目):基于社會網絡與府際合作治理理論的成渝雙城經濟圈協同綠色發展研究(SCJJ-15)”的資助。除主要作者外,唐美琳和晉文然也在書稿的完成過程中提供了有力的研究支持。此外,衷心感謝四川省生態環境廳、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四川省環境政策研究與規劃院、四川省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內江市生態環境局、成都市新津區生態環境局等單位的相關專家接受我們的訪談,他們為本研究的完成提供了豐富的實踐信息支持。
劉磊 田明霞 陳婷 陳雪
2023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