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研究思路、內容與方法

一、研究思路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分析我國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性,梳理新時代以來新型城鎮化發展現狀及城鄉二元結構、城鎮行政管理體制、領導干部政績考核體制、城鎮投融資體制等成因,指出城鄉二元結構是推進新型城鎮化過程中出現體制和政策問題的根本原因;探討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發展滯后,大、中、小城市及小城鎮發展不協調,城鄉差距和地區差距拉大的體制和政策障礙的特殊性表現及其根源;全面系統地總結成都在推進城鎮化進程中破解城鄉二元結構難題的做法、存在的問題、取得的經驗和未來努力的方向等;梳理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體制和政策變遷過程,分析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的體制和政策問題的特征及未來走向,并主要從城鄉要素配置的角度確立西部地區推進新型城鎮化過程中體制和政策創新的兩條理論路徑——在集聚中走向平衡和持續的權利開放;最后提出西部地區推進新型城鎮化的空間形態優化,體制與政策創新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政策建議。

二、研究內容

本書一共7章內容,除第一章總論外,其余6章具體內容如下:

第二章為新發展格局下我國推進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的體制和政策問題分析。本章立足新時代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促進高質量發展的背景要求,闡明我國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重要意義,梳理我國新型城鎮化發展現狀與趨勢,并從城鄉二元結構、城鎮行政管理體制、領導干部政績考核體制、城鎮投融資體制等方面分析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的體制和政策問題成因。

第三章為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發展現狀與體制和政策問題剖析。本章分析西部地區推進新型城鎮化對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特殊性重要性,分析西部地區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現狀,從東、西部地區比較的視角分析西部地區推進新型城鎮化過程中,戶籍、土地、規劃、公共服務等城鄉二元結構體制和政策自身的特征,并分析西部地區在推動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城鄉二元結構體制和政策難題產生的根源。

第四章為成都市推進新型城鎮化過程中體制和政策探索創新研究。本章依次分析成都市在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中進行體制和政策探索創新的主要階段、重要實踐、主要評價與未來努力的方向、經驗總結。

第五章為西部地區推進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的體制和政策問題的理論分析。本章主要運用制度變遷、制度與秩序結構的關系等理論,梳理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城鄉二元結構體制和政策的變遷歷程及特征,并研究西部地區城鄉融合發展的新型城鎮化制度特征及其未來趨勢,以及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理論機理及其實踐意蘊。

第六章為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空間形態優化研究。本章在當前國家國土空間規劃框架內,分析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空間形態現狀及其影響因素,進而研究西部地區優化新型城鎮化空間形態的重點任務,并提出西部地區優化新型城鎮化空間形態的政策訴求。

第七章為西部地區推進新型城鎮化過程中體制和政策創新的相關建議。本章從牢固樹立新型城鎮化“以人為本”理念、著力提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深入完善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和政策、加大對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改革創新的支持力度等方面提出一些細化政策建議。

三、研究方法

為使分析準確深刻、建議切實可行,本書具體使用了比較、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

(1)比較分析法。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有著不同于東部地區的顯著特征,相關體制和政策形成的原因、發展演變和特點也同樣有差異,因此很有必要將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過程中體制和政策問題的特殊性找準并相對準確地概括出來。為此,本書通過東、中、西部地區比較分析法研究西部地區推進新型城鎮化過程中體制和政策問題的特殊性,分析更加深入,所得結論更加深刻。

(2)案例調查分析法。新型城鎮化體制和政策問題研究的實踐性很強,需要貼近現實,經過艱苦的調查研究掌握大量的實際情況。本書將筆者近年實地調研的相關實踐案例及思考融入具體章節中,增加了分析的針對性和可信度。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城县| 陕西省| 安徽省| 揭西县| 简阳市| 甘泉县| 莆田市| 汝阳县| 沾化县| 灌云县| 赞皇县| 五指山市| 奉化市| 酉阳| 万安县| 涟水县| 信阳市| 福贡县| 繁峙县| 新龙县| 绥宁县| 淮南市| 兰西县| 鲁甸县| 武邑县| 东海县| 渝中区| 游戏| 天水市| 郑州市| 牡丹江市| 葫芦岛市| 宜春市| 红桥区| 新和县| 克东县| 巴林左旗| 宝丰县| 正阳县| 乌拉特前旗| 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