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事訴訟之家屬常見132問
- 姚志剛主編
- 884字
- 2024-05-23 14:11:31
第7問:律師為何都不承諾結果?
答:法律明確禁止承諾結果。
一、司法部和中華全國律師協(xié)會文禁止律師對案件結果進行不當承諾
2016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律師執(zhí)業(yè)管理辦法》第三十三條規(guī)定:“律師承辦業(yè)務,應當告知委托人該委托事項辦理可能出現的法律風險,不得用明示或者暗示方式對辦理結果向委托人作出不當承諾。”
《律師職業(yè)道德和執(zhí)業(yè)紀律規(guī)范》第二十六條規(guī)定:“律師應當遵循誠實守信的原則,客觀地告知委托人所委托事項可能出現的法律風險,不得故意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做不恰當的表述或做虛假承諾。”
司法部與中華全國律師協(xié)會之所以出臺上述文件,主要是因為訴訟的結果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如:證據情況、法官傾向性、審委會意見、訴訟策略、律師的專業(yè)水平、國家政策、權力干預等因素。其中有可控因素,如訴訟策略和律師的努力;也有不可控、不可知因素,如審委會意見、證據材料的取得、法官對案情的理解和傾向性等。
所以,在眾多因素中,律師只能著力于可控因素。因為律師不可能對自己無法掌握的事實和情況不懂裝懂,去忽悠當事人。另外,當事人很可能有意或無意將有利于自己的事實夸大,對不利于自己的事實輕描淡寫,甚至只字不提,或當事人對糾紛在法律性質上的認知有偏差。而這些事前不甚明確的事實,會隨著庭審的進行而逐漸明晰,或者被誤認為明確的事實會隨著對方出示一些證據材料而發(fā)生變化。
二、律師無法決定結果
當事人希望有好結果乃是人之常情,但以承諾結果作為委托律師的前提則是走入了歧途。
律師就像醫(yī)生,有各自的執(zhí)業(yè)領域,水平高低相差懸殊。但再好的律師也不能承諾結果,就像再好的醫(yī)生也不能包治百病一樣。法律是社會科學,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簡單。面對同樣的案情,不同的律師、不同的法官看法可能不一樣。
訴訟過程非常復雜,影響最終結果的不確定因素很多。證據、法律、辦案人員的理解和認知,以及法外因素可能都會起作用,只要還沒有宣判,最后結果都可能會有變化。訴訟爭取的是一種概率和可能性。
辦案越專業(yè)的律師越不會承諾結果,相反他們會如實分析、告知家屬可能的最壞結果。跟承諾結果相比,他們更在乎做好過程,更在乎在約束條件下和變動博弈中實現可能的最好結果。
- 民法典知識題集:青少年版
- 民法典知識題集:企業(yè)專用版
- 公安群眾工作制度化規(guī)范化建設研究
- 社區(qū)建設政策與法規(guī)
- 如是漫說:文化遺產保護法制主題創(chuàng)意繪本(第三季)
- 發(fā)揮無條件尊重的力量:轉變執(zhí)法和警察培訓
- 公務員法一本通(第八版)
- 青少年憲法讀本
- 企業(yè)合規(guī)論叢(第2輯)
- 人人都該懂的100個品牌保護常識
- 政治協(xié)商工作學習百問百答(2023年版)
- 國際民商事關系法律適用法評判
- 法官談怎樣處理公民權益損害賠償(法官談維權系列)
- 婚姻法律攻防戰(zhàn):律師告訴你離婚糾紛的60個秘密
- 每天學點法律常識:案例應用版(全新插圖版 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