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創新是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根本動力,而企業研發投入則是整個經濟發展的根基。近年來,我國經濟進入增速放緩期,資源環境約束加劇,人口紅利消解,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長方式空間收窄。一方面,研發投入不僅能提升企業的競爭力,更是驅動經濟發展和經濟轉型的重要引擎;而另一方面,微觀企業的研發投資決策又會受到宏觀經濟發展的重要影響。已有研究發現,企業會通過調整內部成本費用以適應宏觀經濟變化(孫錚、劉浩,2004)。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證據表明,企業研發投入在經濟擴張期往往比經濟緊縮期高,即研發投入順周期變動(Barlevy,2007)。然而,我國進入經濟緊縮期后,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下滑,研發投入卻逆周期上升(程惠芳等,2015),呈現出與美國等發達國家截然不同的趨勢。與此同時,進入經濟增速放緩期以來,政府對創新的扶持力度不斷增大,對企業研發的補貼力度持續加大。那么,在中國制度背景下,企業研發投入與宏觀經濟之間存在著怎樣的內在邏輯,這其中,政府扶持和市場機制各自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已有研究對研發投入周期性變動的內在機理進行了廣泛討論。一些學者認為研發投入逆周期變動,其原因在于“機會成本假說”,即在經濟緊縮期,生產活動盈利能力下降,研發機會成本減少,進而導致研發活動集中在經濟緊縮期(Aghion、Saint-Paul,1998)。另一些學者則認為研發投入順周期變動,他們認為研發活動會由于融資約束、創新外部性、經濟周期持續性等原因呈現順周期特征。程惠芳等(2015)發現我國研發投入呈現逆經濟周期變動趨勢,但并未探討其背后成因。與西方發達國家不同,我國政府對宏觀經濟和微觀企業決策具有更大的調控能力。進入經濟增速放緩期以來,為實現經濟復蘇,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政府實施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行科技扶持政策,增加企業研發補貼。那么,我國企業研發投入的周期性調整是源于西方已有研究所提出的理論假說,還是因為中國制度背景下的獨特機制?

已有研究文獻表明,企業研發能力的提升不僅來源于研發資源投入,還取決于研發資源的利用效率(張杰等,2011)。很顯然,考察經濟周期影響研發效率的內在邏輯,有利于政府在不同經濟周期制定恰當的創新扶持策略,提高政策的實施效果。然而,現有考察經濟周期影響研發效率的文獻還很少。

鑒于此,本書以2006—2017年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考察了經濟周期對企業研發投入、研發效率和研發補貼效率的影響。研究發現:第一,我國研發投入呈逆周期變動,經濟緊縮期研發投入更多,經濟擴張期研發投入更少。第二,我國研發投入的逆周期變動源于政府扶持,而非西方學者提出的“機會成本假說”。具體而言,在經濟緊縮期,企業獲得了更多的研發補貼。相較于研發補貼少的企業,研發補貼多的企業R&D(研發)投入逆周期性更明顯;相較于民營企業、無產業政策支持行業和高市場化地區,國有企業、產業政策支持行業和低市場化地區的企業在經濟緊縮期獲得了更多研發補貼,研發投入逆周期性也更明顯;在經濟緊縮期,生產和投資規模與研發投入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并不存在“機會成本假說”下二者之間的替代效應。第三,企業研發效率在經濟緊縮期更高,這一現象在發達市場中更明顯,但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之間并沒有顯著差異。第四,政府研發補貼效率在經濟緊縮期更高,這一現象在發達市場和行業競爭程度高的企業中更明顯。為了確保研究結論的可靠性,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穩健性測試,包括:①采用了經濟周期的其他度量方法;②采用了研發效率的其他度量方法;③考慮了經濟周期影響研發投入的時間滯后效應等。

本書共7章,各章節的主要內容如下:

第1章為緒論。本章主要介紹了本書的研究背景、研究意義、主要研究內容及結構安排、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研究創新。

第2章為制度背景。本章從我國科技創新體系發展歷程、經濟緊縮期我國政府的經濟扶持政策、國有企業預算軟約束與政策性任務三個方面進行介紹。在我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政府在科技體制改革中一直發揮著主導作用,這對我國科技體制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雖然在經濟衰退期,世界各國普遍施行經濟刺激計劃,但與西方國家不同,我國政府對實體經濟具有更大的調控能力。進入經濟緊縮期以來,我國相繼推出了“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十大產業調整與振興規劃、“智能制造計劃”等政策,有力地促進了我國實體企業研發投資。而國有企業作為政府扶持的主體,不僅獲得了更多的研發資源,更肩負起了在經濟緊縮期推動國家創新型經濟建設的政策性任務。

第3章為文獻回顧與理論分析。本章文獻回顧部分梳理了經濟周期和其他因素對企業研發活動的影響的相關文獻,并評析了現有研究的局限性。在理論分析部分,首先,基于國家創新系統理論,本章分析發現,政府扶持可能是我國研發投入逆周期變動的原因,而非西方學者提出的“機會成本假說”。其次,基于“環境壓力理論”,本章分析發現,宏觀經濟緊縮給企業帶來的壓力提高了企業研發效率和研發補貼效率。

第4章對經濟周期影響企業研發投入的作用機制進行了實證檢驗。本章研究發現:第一,我國研發投入逆周期變動,經濟緊縮期研發投入更多。第二,在經濟緊縮期,政府對研發的扶持力度更大,表現為研發補貼更多。相較于研發補貼少的企業,研發補貼多的企業R&D投入逆周期性更明顯。第三,相較于民營企業,國有企業在經濟緊縮期獲得了更多的研發補貼,研發投入逆周期性也更明顯。第四,在經濟緊縮期,研發投入水平更高的企業,生產性投資和固定資產投資也更多。第五,研發補貼和研發投入的逆周期性變動在產業政策支持行業和低市場化地區更明顯。這些發現表明我國研發投入逆周期變動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扶持,而非“機會成本假說”。

第5章對經濟周期影響企業研發效率的作用機制進行了實證檢驗。本章研究發現:第一,在經濟緊縮期,企業研發效率更高。第二,在經濟緊縮期,市場化程度越高,企業研發效率越高。第三,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無論是低市場競爭企業還是高市場競爭企業,經濟周期均對研發效率產生了明顯影響。

第6章對經濟周期影響研發補貼效率的作用機制進行了實證檢驗。本章研究發現:第一,在經濟緊縮期,研發補貼效率更高。第二,在發達市場和行業競爭程度高的企業,經濟周期對研發補貼效率的影響更大。第三,在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經濟周期均對研發補貼效率產生了明顯影響。

第7章為結論和建議。本章在總結全書主要研究結論后,引出本書的理論貢獻,指出后續的研究方向,并給出了幾點建議。

本書可能的創新和貢獻:第一,基于中國制度背景,考察了我國企業研發投入的周期性變動及其背后的原因,并給出了區別于西方現有理論的新解釋。現有研究文獻認為研發投入逆周期變動的主要原因是“機會成本假說”。本書將政府支持引入研發投入周期性變動的分析框架后發現,導致我國企業研發投入逆周期變動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扶持。第二,本書考察了經濟周期對我國企業研發效率的影響。研究發現,在經濟緊縮期,企業研發效率更高,說明宏觀經濟緊縮帶來的壓力能夠提高企業研發效率,政府在經濟緊縮期扶持企業創新具有政策合理性。第三,本書發現完善的市場機制對公司研發效率具有明顯的正向作用,這對進一步認識企業研發投資中政府和市場各自的角色定位,優化我國創新體系與機制,提升研發補助政策實施效果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陽丹

2022年12月18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宁市| 山东| 台中县| 凤山市| 思茅市| 满洲里市| 茶陵县| 镇坪县| 潍坊市| 霞浦县| 沈阳市| 通化县| 宁强县| 玛多县| 海晏县| 田林县| 华宁县| 邵东县| 武平县| 仙桃市| 呼伦贝尔市| 泾川县| 丰城市| 古交市| 永定县| 上杭县| 平乐县| 英德市| 射洪县| 华阴市| 福泉市| 裕民县| 察隅县| 东乡族自治县| 定远县| 乳源| 尚义县| 莒南县| 黄冈市| 金寨县| 南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