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生態與文化遺產廊道構建研究
- 張玉蓉 鄭濤 樊信友
- 8字
- 2024-05-23 13:51:48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1.1 研究背景與問題的提出
1.1.1.1 研究背景
(1)國家戰略疊加對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高質量發展提出新要求。
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依托長江經濟帶而存在,是“一帶一路”倡議、長江經濟帶發展、西部大開發、交通強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國家戰略的集聚區,國家戰略疊加為旅游產業發展和廊道構建提供了優越的宏觀政策環境。2014年9月,《國務院關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的出臺,標志著長江經濟帶發展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2017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2020年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中明確提出,要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發展帶來新的契機。2020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指出,“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打造創新平臺和新增長極。”
國家戰略疊加為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對其高質量發展提出新要求。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涉及長江沿線11個省(直轄市),總面積約205萬平方千米。2017年出臺的《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充分發揮旅游業的綜合帶動和先行先導作用,將長江旅游帶建設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和國際知名度的黃金旅游帶”。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生態與文化遺產廊道的構建,應當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黨的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以保護廊道生態和文旅資源為前提,堅持“一盤棋”,統籌推動廊道旅游發展。
因此,本書將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生態與文化遺產廊道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對其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順應了長江經濟帶建設和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高質量發展提出的新要求。
(2)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對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生態保護提出新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長江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實地考察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和發展情況,并指出:“黃河、長江都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保護母親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2017年10月18日,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又強調:“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
2020年12月26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第三條明確規定:“長江流域經濟社會發展,應當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長江保護應當堅持統籌協調、科學規劃、創新驅動、系統治理。”長江流域是一個整體,長江生態問題的解決要堅持整體與部分相結合的思想,發揮長江沿線各省(直轄市)的合力,推動經濟與生態協同發展,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涉及11個省(直轄市),沿線區域不僅是經濟共同體也是生態共同體。沿線區域要加強區域聯動,促進聯防聯控,實施生態補償,著力構建長江生態屏障,大力改善生態脆弱區域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因此,對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生態與文化遺產廊道進行研究是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必然要求。
(3)全域旅游對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一體化”發展提出新要求。
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就加快推動旅游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全面優化旅游發展環境,走全域旅游發展的新路子做出部署。
在全域旅游背景下,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需要對自身發展進行全面審視。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是典型的廊道型旅游目的地。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的關注度不斷提升。長江旅游廊道作為線性空間,應當注重系統思維,推進廊道“一體化”發展,推動旅游節點、線路、域面的綜合協調發展,注重廊道資源的保護與開發,注重景觀、道路和城鎮節點的相互關聯以及產業融合。鑒于此,本書對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生態與文化遺產廊道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是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做出的理性選擇。
(4)產業融合對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轉型升級提出新要求。
目前,隨著文旅融合和交旅融合趨勢的不斷凸顯,長江黃金旅游帶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轉型升級挑戰。長江旅游形式較為單一,不能很好地適應旅游消費的個性化需求;長江旅游關聯帶動作用不強,旅游資源開發呈散點狀,旅游產業與其他產業的互動整合不夠,對長江沿線的帶動作用未能充分發揮;長江黃金旅游帶的大旅游品牌不給力,旅游品牌體系及整合營銷亟待加強。鑒于此,長江旅游發展應當進一步通過廊道構建加強產業融合,推動產業優化升級。
本書從空間網絡視角出發,對長江沿線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進行系統梳理,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提出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生態與文化遺產廊道空間優化的思路與具體對策,有助于緩解長江旅游發展面臨的現實問題,有助于長江旅游資源的整體保護與開發,從而實現區域旅游聯動發展,塑造廊道旅游品牌,助推長江旅游高質量發展。
1.1.1.2 問題的提出
長江經濟帶是以長江“黃金水道”為中心的集自然、社會、人文、經濟于一體的綜合性經濟聚集帶。2014年,國務院提出將長江經濟帶建設提升為我國區域發展的國家戰略。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綜合、協調、綠色、共享、創新”五大發展理念,為長江經濟帶建設和發展指明了新的方向。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長江經濟帶發展,明確指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探索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
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地處北緯30°附近,位于中國國土空間中位線附近,擁有承東啟西、接南濟北、通達江海,兼具沿海、沿邊開放口岸的地緣優勢。長江流域跨越中國東、中、西三大地理階梯,擁有全球同緯度地區最為豐富的地貌景觀類型和自然文化資源。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在空間范圍上依托長江經濟帶而存在,是長江經濟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關于長江旅游的研究雖已取得較為豐富的理論和實踐成效,但立足長江經濟帶建設的新情境,從生態與文化遺產廊道構建視角對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進行的系統研究較為鮮見,成為長江旅游發展亟須解決的重要課題。基于此,本書從生態與文化遺產廊道構建視角出發,對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發展進行系統研究,選題具有較為明確的問題導向,有助于推進學理層面的理論研究,并為實踐層面的應用提供一定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