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生態與文化遺產廊道構建研究
- 張玉蓉 鄭濤 樊信友
- 2198字
- 2024-05-23 13:51:47
前言
2014年9月,《國務院關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的出臺,標志著長江經濟帶發展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2020年10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打造創新平臺和新增長極。”長江經濟帶迎來新的歷史發展機遇。
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依托長江經濟帶而存在,涵蓋11個省(直轄市),總面積約205萬平方千米,是人類自然和文化遺產集中分布地,也是重要的國際旅游目的地。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生態與文化遺產廊道是集文化、旅游、生態、經濟、交通于一體的復合型廊道,也是連接“一帶一路”建設區域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通道,具有良好的生態價值、歷史文化價值、游憩價值、社會價值和教育價值。“一帶一路”倡議、長江經濟帶發展、西部大開發、交通強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國家戰略疊加為廊道構建提供了優越的宏觀政策環境,同時也提出了打造國際生態文化旅游精品廊道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高質量發展要求。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于大尺度、跨區域遺產廊道的關注度不斷提升。絲綢之路、中國大運河等作為代表性的線性文化遺產廊道,已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美國運河類國家遺產廊道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為中國大尺度流域生態與文化景觀的保護提供了良好借鑒。目前,國內外學者關于遺產廊道和長江旅游的研究雖已取得較為豐富的理論和實踐成效,但立足長江經濟帶建設的新情境,從生態與文化遺產廊道構建視角對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進行的系統研究則較為鮮見。本書立足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要求,結合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從長江生態文明建設視角出發,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將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生態與文化旅游廊道作為一個重大專題進行系統研究。
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生態與文化遺產廊道構建涉及的因素眾多,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系統問題。本書采用理論分析和實證分析相結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從學理層面對廊道構建的空間布局、總體思路、要素系統、品牌建設、機制保障等進行系統深入的理論探討,從實踐層面提出廊道構建的總體思路和實施路徑。具體而言,本書在闡述研究背景、目的、內容、方法的基礎上,從以下四個方面對廊道構建進行了系統的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
首先,本書研究了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生態與文化遺產廊道的基礎理論、國內外現狀、主要問題及價值功能;闡明了遺產廊道理論、區域空間結構理論、旅游功能系統理論等基礎理論,系統梳理了國內外的相關研究文獻;分析了美國伊利運河,加拿大里多運河,中國大運河、絲綢之路等國內外典型遺產廊道的啟示及借鑒。
其次,本書研究了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生態與文化遺產廊道的空間布局。以點-軸開發理論為依托,突破傳統的旅游廊道定性研究方法,運用引力模型和社會網絡分析等定量研究方法,從旅游廊道構建視角對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旅游廊道的空間特征及布局進行了系統分析。研究表明:一是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旅游廊道在空間網絡上由三個旅游聚集區和兩個旅游組團構成;二是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旅游廊道在空間布局上由三個核心省(直轄市)、三級旅游廊道系統和三個旅游功能區構成;三是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可通過核心省(直轄市)培育、旅游廊道分級、旅游功能區打造等實現廊道旅游協同發展。
再次,本書研究了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生態與文化遺產廊道構建的總體思路,明確了廊道發展目標、基本原則和推進路徑。研究表明,廊道發展總體目標是打造國際生態文化旅游精品廊道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使其成為立體展示中國山水人文精華和國家形象的國際黃金旅游帶、全面推進中國旅游業改革發展的示范引領帶、助力支撐長江經濟帶發展建設的旅游經濟集聚帶。廊道構建應當遵循四個基本原則:一是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二是堅持文化賦能,內涵發展;三是堅持通道支撐,融合發展;四是堅持創新驅動,協調發展。廊道構建應當注重從基礎層面、外延層面、規劃層面、交通層面和管理層面統籌推進。
最后,本書研究了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生態與文化遺產廊道構建的實施路徑,對廊道要素系統、品牌體系、生態保護及保障機制進行了系統分析,并對長江三峽旅游廊道進行了案例研究。研究指出,廊道構建要注重自然生態系統和文化遺產系統兩大要素系統建設;明確廊道旅游品牌塑造與營銷的目標,系統構建廊道旅游品牌體系,加強廊道旅游品牌整合營銷;加強廊道重點旅游資源保護,建立廊道跨區域生態環境保護機制和廊道綠色旅游發展機制;注重從協調機制、協同機制、開發機制、政策保障機制、合作機制等方面構建廊道旅游發展保障機制。此外,本書通過長江三峽旅游廊道的案例研究,指出廊道構建對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有良好的推動作用。
綜上所述,本書對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生態與文化遺產廊道構建進行了理論分析和實踐探索,但廊道研究整體上還處于初期探索階段。由于廊道沿線旅游資源數量眾多,類型復雜,且涉及生態、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內容,加上調研范圍之大和時間精力有限等原因,本書的研究還存在諸多不足,如廊道遺產保存情況及沿線旅游資源開發利用現狀的收集資料有所欠缺、對廊道內部分要素的判斷有待進一步考究、廊道系統研究深度不夠等,上述不足在后續研究中將會予以改進和完善。
張玉蓉
202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