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 研究內容及框架

本研究從實證比較的角度出發,從省、市、縣等不同層面測算了中國旅游扶貧效率的時序變化特征,并結合GIS方法展現了其空間分布差異。同時,本研究運用門檻回歸模型分析了不同旅游發展水平指標對旅游扶貧效率的影響。本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方面:

(1)國內外旅游扶貧研究綜述。本研究在梳理旅游扶貧研究理論的基礎上,主要從旅游扶貧宏觀政策、機制設計以及扶貧效益等方面對比分析了國內外的旅游扶貧研究,并且對旅游扶貧效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等內容進行了總結,分析了中國扶貧攻堅階段旅游扶貧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2)中國旅游扶貧歷程和典型案例。本研究從貧困標準、國家貧困縣以及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等方面系統分析了中國扶貧開發的基本歷程,并且通過旅游扶貧案例分析,總結了中國旅游扶貧戰略實踐中的主要特征。

(3)旅游扶貧效率的實證測度及比較分析。本研究采集2007—2016年旅游扶貧投入和旅游扶貧產出數據,其中投入方面包括旅游投資、從業人數、旅游景區、旅行社以及星級飯店等指標,產出方面包括旅游收入、接待游客數量、城鄉基尼系數以及城鄉收入差距等指標,進而運用數據包絡分析方法,測算了中國省級、市級、縣級不同樣本的旅游扶貧效率。本研究還借助GIS方法,展現了中國旅游扶貧效率的空間分布特征。

(4)旅游扶貧效率的非線性門檻效應分析。本研究通過構建門檻面板回歸模型,選擇旅游投資規模、旅游人口密度和旅游資源稟賦等旅游發展水平指標為門檻變量,實證檢驗2007—2016年不同旅游發展水平指標對旅游扶貧效率影響的非線性門檻效應,并分析其背后可能的原因。

(5)旅游扶貧效率提升對策研究。在對中國旅游扶貧效率進行測算及門檻效應實證檢驗的基礎上,本研究分析了中國旅游扶貧開發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提升旅游扶貧效率的有效對策。

綜上所述,本研究的總體框架如圖1-1所示。

圖1-1 本研究的總體框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沂南县| 佛学| 台南市| 林周县| 沂南县| 东乌珠穆沁旗| 饶阳县| 郴州市| 东明县| 壶关县| 淮北市| 徐闻县| 南和县| 西林县| 通州市| 木兰县| 衢州市| 常德市| 清原| 赤城县| 辽阳县| 石嘴山市| 马山县| 镇远县| 富源县| 论坛| 双牌县| 兴安县| 城市| 桂东县| 个旧市| 奈曼旗| 三亚市| 蓬溪县| 大洼县| 杭锦后旗| 易门县| 海宁市| 新乐市| 连平县| 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