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初試考完了。緊接著是等成績,等國家線出來,看是否能夠進入復試,準備復試,復試面試成功就可以等待錄取通知書了。
結果出來了。
林梅的成績320,國家線305,院校線310。
復試先考筆試,再面試。
筆試時林梅從容地作答,但面試她感覺不妙。
當考官問:“Why did you choose psychiatry as your major?”
林梅坦言:“Because I used to be a patient with schizophrenia.I want to save myself and help more people.”
考官眼里閃過驚訝。
林梅意料之中。
林梅知道,她已經要被刷下去了。
之后考官掩飾驚訝,問了幾個專業上的問題。面試結束。
剩下的結果就不是她能夠左右的了。林梅想。
面試完,林梅心里有些忐忑不安,但又有些決然。忐忑不安是覺得結果會不盡如人意,決然是因為已經做好被刷的準備。
一段時間后,復試結果出來了。
很顯然,她并沒有通過復試。
林梅打電話聯系那位導師,想問問什么原因。
導師說:“因為精神分裂是認知情感和行為的不協調,簡單點說“精神分裂”。精神的分裂,是個體的統一性分裂,對客觀現實和自我的分裂,嚴重時你都不是你啦。而且這個譜系的障礙臨床上只存在“臨床痊愈”也就是緩解,沒有真正痊愈這一說,這種障礙復發率高,致殘率高(精神殘疾)。然而從事精神衛生工作是研究腦功能的學科,也就是研究心理過程的學科,這個學科抽象性比較高,屬于比較深奧的科學(心理學的祖宗,弗洛伊德就是精神科醫生,心理學的誕生就是弗洛伊德研究精神病人的癥狀中產生并發展起來的),所以,患過精神分裂的人群是不易(嚴格點說是不能)從事精神衛生工作的。如從事可能造成1.處置病人不當,承擔民事及刑事責任,2.因從事專業的特殊性導致病情復發(再次丟了自己)。你犯病的時候,完全是另一個人,不再具有社會功能,簡單點說,你殺人也可能不觸犯法律。年輕人,你還是找個輕松一點的工作吧。”(備注:此言論來源于網絡)
導師耐心的解釋,讓林梅心里好受一些。其實,她早就知道的,只是不愿面對現實。
好了,她的考研生涯就這樣圓滿結束了!
這就是命運給她的答案。
她這輩子,應該躺平。
從事輕松一點的工作不就是躺平嗎?
混吃等死,也挺好的。沒什么大志向,但能茍活于世。
也是,發病起來誰也不知道她會做什么事情,連她自己心里都沒有底,這就是當初她怕刀具的原因。她怕控制不住自己。
還是好好做導醫吧,她已經接受現實了。
接納自己吧。工作并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導醫挺好的,也能答疑解惑,發光發熱,也能掙錢養活自己。
能與正常人一樣地生活已經謝天謝地了,還要實現那么高大上又實現不了的夢想做什么。
總之,沒有任何遺憾了吧。
生病了,也要愛自己呀。別往死里折騰,把自己折騰死了就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