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的一瞬間,劉禪想起的是秦瓊和尉遲恭這兩個后世的門神,以及關(guān)于他們的傳說。
傳說有兩個。
一個來源于隋唐演義,書中記載,唐太宗李世民因早年殺戮過重,導(dǎo)致晚年經(jīng)常有妖鬼入夢而無法安眠,于是請秦瓊和尉遲恭二位大將守門,因此方得安眠。
后來李世民念及二人辛苦,便讓畫師給他們作了戎裝像,怒目發(fā)威,手持鞭锏,懸掛宮門兩旁,此后果然邪祟全消。
另外一個則來源于西游記,說是魏征斬龍之后,龍王怨恨李世民沒有阻攔,夜夜入夢作怪,導(dǎo)致后者無法安眠,于是便讓秦瓊和尉遲恭守門,后來的故事基本與隋唐演義相同。
總的來說,兩個傳說雖然都出自小說演義,但由于兩部小說影響力巨大,久而久之,秦瓊和尉遲恭就真的成了門神。
而劉禪之所以想到這兩個傳說,則是因為他想把傳說變成現(xiàn)實,同時將主角換成關(guān)羽、張飛和趙云。
這一點都不跌份。
畢竟按照記載,后世皇明和蠻清的宮殿里確實貼過門神,而究其畫像的根源,則正是秦瓊和尉遲恭的戎裝像。
類似的傳說,甚至可以追溯到商周時代神荼和郁壘這二位大將。
秦漢時代的門神,其實就是這二位大將,只是時代并不會將其稱之為神,更多是把他們稱之為中霤(liu),亦或者是戶祀。
禮記有云,天子祭天地……王為群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霤、曰國門……庶人立一祀,或立戶,或立灶。
七祀之一的中霤(王宮室居處也),以及庶人所立戶祀,說的其實就是神荼和郁壘。
由此可知,即便很多皇帝都知道,這些傳說都出自于小說演義,亦或者是壓根就只是民間傳說,但也并不妨礙他們的推崇。
畢竟誰又能抵擋兩個大將守門的誘惑呢?
于此而言,劉禪覺得老劉家可能體會不深,但自家老子的老對頭曹操,絕對是深有體會。
“許是我昨日沒有操演軍陣,所以阿斗不怕了?”
張飛是個直脾氣,聽到劉備覺得奇怪,直接就把某個可能性說了出來,壓根不管這會不會導(dǎo)致自家大侄子的風(fēng)評受損。
【張飛好感-1-1】
而從降低的好感度來看,他內(nèi)心赫然也正是這么想的。
“自劉鎮(zhèn)南逝世,蔡瑁、張允等人自擁劉琮為主以來,荊州上下盡皆人心不定,以我來看,大變恐怕就在近日?!?
雖然身邊都是自己人,劉備卻也不接話,直接岔開了話題。
畢竟劉禪因為遠(yuǎn)方的兵戈而哭鬧一事,雖然能算得上是一件奇聞軼事。
但為人父母,尤其還是作為一方諸侯的父母,劉備總不能讓兒子落得個害怕兵事的名聲。
事實上,他早就已經(jīng)對這件事作了遮掩,整個樊城也就只有諸葛亮、徐庶、簡雍、孫乾、伊籍,還有關(guān)羽、張飛、趙云、陳到等人知曉。
不過其他人雖然知道,但都很是默契的不提。
只有張飛,時不時就會提及,雖然都是對自己人。
但終歸是沒給劉禪留面子。
沒錯,只是沒給劉禪留面子。
劉備才不在乎這個,真要讓他選,如果是為了張飛的話,他絕對會在第一時間把劉禪丟出去。
雖是如此,但劉備該岔開話題總歸還是會岔開話題的,畢竟眼下又不是在作選擇。
畢竟如今兄弟跟兒子能一起要,他當(dāng)然全都要。
“要俺來說,大哥之前就該答應(yīng)那劉景升,成為荊州之主……”
張飛說著說著,感覺劉備眼神不對,只能老實的閉上了嘴巴。
“我豈能行此不義之舉?”
劉備瞪了張飛一眼,轉(zhuǎn)而嘆道:“這卻是小事,如今我最擔(dān)心的,是曹操會趁此變故南下,屆時我等很可能會再次直面其鋒。”
“劉表生前已將荊北防務(wù)盡數(shù)交托文聘,曹軍即便再次南征,也自有他去煩惱,大哥何故擔(dān)憂?”
“哎?”
“要這么說的話,那劉表……”
張飛極為不滿地嚷嚷著,話到最后,更是猛地瞪起一雙牛眼:“這狗賊,竟是不信我等?”
他終于想明白了。
劉表讓他們出鎮(zhèn)樊城,壓根就不是出于信任,而是放在眼皮子底下看著。
如此一來,即便他們想做什么事,也會在第一時間被劉琮所知。
“……”
關(guān)羽對自家三弟的反應(yīng)很是無語,分明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到的事實。
不過想想后者為人,很快也就釋然了,轉(zhuǎn)而問劉備道:“大哥召喚我等于此,可是要議論此事?”
“正是如此?!?
劉備點了點頭,同時看向劉禪道:“之后我又想到,云長、翼德與子龍已是許久不見阿斗,便先請來后宅一敘?!?
“老賊既然不信大哥,又何必要讓荊州?我還以為他是陶使君那般至誠人物,不曾想,竟……”
“老賊,欺人太甚!”
張飛暴怒之下,連喘粗氣,宛若虎兕出柙,欲擇人而噬:“我這就去把劉琮殺了,由大哥來……”
說著,他竟是真要出去。
“翼德!”
劉備連忙上前一步,抓住張飛的手道:“三弟當(dāng)知,世人皆有私心,似陶公那樣至誠的人才是世間少見啊?!?
“我就是氣不過,他既然不相信大哥,為何又要推讓荊州?”
張飛氣鼓鼓地說完之后,更生氣了。
“這到底是個什么世道!”
氣急敗壞之下,他下意識的道:“如此惡賊都能割據(jù)一方,大哥你仁德無雙,卻連……”
“……”
一直偷聽的劉禪,本來還在看戲,聽到這里之后整個人都傻了。
他實在沒有想到,自家三叔居然如此不會說話,隨便一句話就把劉備給說的一無是處了。
這般沒腦子的時候一點腦子都沒有,也真怪不得會落得個那樣的下chan……
不能想。
張飛總歸是長輩。
但,他實在是沒繃住啊。
“俺沒有那個意思,俺只是在……害呀!”
張飛話說到一半,其實就已經(jīng)察覺到自己那番話有多不應(yīng)該了,要不然他也不會停下來。
尤其仔細(xì)品味過后,更是整個人都懵了,完全不知道該怎么辦。
劉備卻好似沒聽到一樣,笑著向關(guān)張趙三人點了點頭:“孔明、元直等人應(yīng)是已經(jīng)到了,我們這就過去吧?!?
臥槽!
真就完全也不在乎?
作為一個孩子,劉禪很清楚大人在面對自己的時候是個什么心情,所以他在劉備看向自己的時候,很是仔細(xì)的觀察了后者的目光。
最后驚訝的發(fā)現(xiàn),自家老爹的目光竟是真的一點波瀾都沒有。
直到他看到關(guān)羽和趙云臉上快要繃不住的表情,這才恍惚間明白過來。
他老爹,大概早就已經(jīng)習(xí)慣了……
有這么個戳心戳肺的兄弟,老爹也是不容易啊。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
如果劉備跟曹操一樣的話,估計身邊也不至于有這么多人生死相隨。
就以劉備當(dāng)前的處境而言,荊南那四個路人甲都比他強一萬倍?。?
但他們手底下卻只有邢道榮……
不對!
真正的歷史上,他們連邢道榮都沒有。
仔細(xì)一想,他老爹也確實牛掰。
連曹操都喜歡的關(guān)羽,都一直不離不棄,甚至還愿意跟著屈居一座小城,而不是去領(lǐng)大軍出征的大將。
說出去怕是都沒人相信。
偏偏這是真的。
只能說,這格局,這氣度,這胸襟,這忠義……真就不愧是昭烈帝,也真不愧是三界伏魔大帝。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曹操雖然愿意給人地位,但能讓他全方位信任的卻根本沒幾個人。
或者說,除了夏侯惇、夏侯淵以及曹仁之外,那些外姓將領(lǐng)他誰都沒信過。
不然的話,他干嘛弄那么多護(hù)軍、都護(hù)?
比如合肥之戰(zhàn)的時候。
張遼的護(hù)軍是薛悌,于禁的護(hù)軍是張遼,而樂進(jìn)的護(hù)軍則又是于禁,中間還夾著個李典……
凡此種種,簡直沒誰了。
相比較而言,劉備卻真敢放手讓關(guān)羽統(tǒng)帥荊州,身邊連一個能掣肘的人都沒有留。
雖然這么做,最后釀成了悲劇。
但不得不承認(rèn)的是,只有關(guān)羽這種大權(quán)在握的大將,才能打出襄樊之戰(zhàn)那樣的戰(zhàn)役。
與之相比,張遼等人可就只能帶著八百人拼命了。
贏了那是遼來遼來,還會被抬進(jìn)武廟。
可要是輸了呢?
歷史上張遼確實贏了,也贏得了身前身后名。
但在敬仰的同時也別忘了,孫十萬真的有十萬人。
換句話來說。
張遼如果不是碰到了孫權(quán),是有一定可能會翻車的。
設(shè)置了那么多護(hù)軍的曹操,真的考慮過這個問題嗎?
從這一點來說,就氣度方面的差距而言,曹操真不是劉備的對手。
當(dāng)然了,曹操也并非全然一無是處。
比如他為人比較豁達(dá)這一點,就完全沒的黑。
不說其他,僅給自己做壽衣這一點,歷史上就沒幾個人能做到。
那是真的百無禁忌。
或許也正是因此,曹操才能開展摸金校尉服務(wù),并以此給后世的盜墓小說添磚加瓦吧……
劉禪心中感慨之際,眼見四個人就要出門,當(dāng)即將飄飛的思緒拽了回來,轉(zhuǎn)而直接就嚎了起來。
“哇!哇!哇!”
這一次,他嚎哭時連吃奶的力氣都用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