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可先帶數(shù)十騎南下,以保江陵。”
“曹軍疾馳而來,途中若不休息,即便追了上來,也早已無力再戰(zhàn),我等并非沒有一戰(zhàn)之力。”
“主公,萬萬不可行此險招啊!曹軍雖是遠來,但虎豹騎又豈是易于?以在下之見,當先保江陵,只要保住江陵,荊南旦夕可定,屆時又何愁無兵可用?”
“先保江陵!”
“奮起一戰(zhàn)!”
“你怎能如此不智?”
“你豈敢陷主公于不義?”
…
“諸位,諸位!”
“可否先聽我一言?”
劉備砰的一聲拍在桌子上,待軍帳內(nèi)再無其他聲音之后,滿臉鄭重道:
“百姓出于信任,方才追隨于我。”
“當此危難之時,我若是一走了之,豈不愧對百姓的信任?”
“到時即便我能得到荊南之地,又哪里還有臉面去面對天下人?”
“而且我雖不好讀書,但古往今來成就大事者往往以人為本的道理,卻也還是明白的。”
“所以……”
說到最后,他站起身向著眾人躬身一禮道:“還請諸位之后不要再說讓我拋棄百姓的話了。”
“主公切莫如此,切莫如此啊!”
“再不說了,再不說了,主公快快起身吧。”
“累及主公如此,皆我等之過也。”
“……”
隨著劉備定下基調(diào),軍帳內(nèi)的眾人不論先前想的是什么,也不論是不是認可他的這番話,最起碼表面上都很是信服,之后也是紛紛皺著眉頭思索起了應(yīng)對良策。
而眾人這一系列的表現(xiàn),也讓人根本無法看出,他們當中大部分人前一刻都還在勸說劉備退保江陵。
“既然如此……”
劉備掃過在場眾人,很快察覺到諸葛亮臉上欲言又止的表情,不由問道。
“孔明可有話說?”
“主公決意一戰(zhàn),本心是好的,但……主公可曾想過,如何說服吏民百姓先行離開?”
諸葛亮走了出來,完全不提其他,直接將眼下的困境擺了出來:
“而如果不能讓吏民百姓先行離開,待戰(zhàn)事一起,人群慌亂,胡亂奔走,我軍軍心士氣必然會被動搖,到了那時……”
“我軍恐怕難逃敗亡一途。”
“請主公深思。”
眼下攜民渡江的隊伍已有將近十萬人,各種輜重更是不計其數(shù)。
而與此同時,劉備的軍隊卻只有區(qū)區(qū)七八千人左右。
一旦戰(zhàn)端開啟,吏民百姓幾乎必然胡亂奔走,軍隊見到這種景象,或許直接就會以為己方已經(jīng)敗了。
那時,很容易就會形成潰敗的局勢。
這樣的局面怎么解決,幾乎是個人都能想到。
那就是勸說吏民百姓先行一步。
這是最簡單,也是最直接的做法,只要做到了,很輕松就能擺脫僵局。
最起碼不用再去擔心戰(zhàn)端一起大軍立刻就會潰散這樣的問題。
然而,想要做到這一點卻沒有那么容易。
因為前面的問題其實是小問題。
真正的問題在于,所謂的吏民百姓,并不是字面意義上的百姓。
他們其實是一個又一個的小型世家豪族。
論及家族底蘊和實力,他們或許不如那些真正的世家豪族,但究其本質(zhì),卻大致相同。
這里的本質(zhì),指的是他們?nèi)贾苯踊蜷g接的掌握著一定數(shù)量的軍隊。
雖然他們肯定不如以田疇為首的田家那般底蘊深厚,實力強悍,就連烏桓和鮮卑都要老老實實與之交好。
但他們就算不如田氏的五千家,把姻親什么的全都算上,拉出來幾十家還是沒問題的。
幾十家,聽起來好像很少,一家抽一個人也才幾十個人而已。
可實際上幾十家真要聯(lián)合起來,卻是能輕松聚起一支幾百號的軍隊。
因為這年頭的嬰兒夭折率雖然高,但生育率卻是相當?shù)目植溃考抑辽俣加衅甙藗€孩子。
不然的話,烏桓和鮮卑那些大人憑什么對田氏低頭?
五千家而已,他們又不是……好吧,烏桓和鮮卑的大部分部落,還真就湊不出來。
畢竟即便是軻比能這種后世留名的厲害人物,開始的時候手底下也就只有幾千戶而已。
現(xiàn)如今,劉備攜民渡江的隊伍當中,就有很多類似的小家族。
真要讓他們得知曹軍即將殺來的消息,之后會是個什么結(jié)果,真就沒人能說得清楚。
說不定他們得知消息之后,幾家重要人物私底下一合計,當即就產(chǎn)生了投曹一念起剎那天地寬的想法。
真要形成這樣的局面,劉備可就徹底的完蛋了。
畢竟以劉備現(xiàn)在的實力,讓他一面應(yīng)對曹操的虎豹騎,另外還要應(yīng)對小型世家豪族湊出來的軍隊,那也真是難為他了。
“唔……”
“孔明所言有理!”
多年征戰(zhàn),劉備當然也知道其中的兇險程度,只稍一思索,立刻就明白了其中的兇險之處,連忙看向眾人道:
“諸位有誰愿替我前往說服吏民百姓?”
“……”
半晌都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接下這一任務(wù)。
不是他們不想出頭,問題在于,有些事情他們也很清楚,更知道其中的兇險。
實在是做不到啊。
“我去吧。”
諸葛亮深深看了一眼人群中的馬良和向朗之后,輕搖羽扇,滿臉輕松地走了出來。
“當真……”
劉備情緒激動,卻又不知道該說什么,猶豫片刻后,最終開口道:“辛苦孔明了。”
“歷史真的已經(jīng)開始變化了,只是……這種變化到底是好,還是壞?”
劉禪很清楚,這都是因為自己的到來所引發(fā)的一系列歷史變化,但這種變化到底是好是壞,他也說不清楚。
但總的來說,應(yīng)該要比原本的歷史更好。
畢竟在原本的歷史上,曹操殺來很是突然,眾人壓根沒有一點準備。
而這一次,季漢集團全部集結(jié),多了幾分準備,最后到底還會不會如先前一樣……
劉禪也說不好,而且他這個年紀,能做的也就只有這些了。
略略思忖過后,他眼見眾人討論完畢,索性再度放聲大嚎。
“哇!”
“險些忘了你這豎子!”
聽到自家兒子的嚎聲,劉備一臉無奈地看向趙云:“子龍,我這豎子……就交給你了。”
“主公放心,云定不辱使命!”
趙云當即應(yīng)下,幾步間就走到了劉禪面前,一把將他抱了起來。
嘩啦啦!
軍帳內(nèi)的眾人見此,知道已經(jīng)無事,紛紛走了出去。
“巨達(向朗)、季常,且隨我來。”
諸葛亮則是在此時叫住了向朗跟馬良,之后就拉著面色古怪的二人走了出去。
“他日我若成大事,皆賴孔明之能也!”
看著諸葛亮的背影,劉備忍不住感慨一聲,旋即恢復(fù)過來,看向張飛道:“翼德,且隨我整軍備戰(zhàn)。”
“終于又能跟大哥并肩作戰(zhàn)了。”
張飛臉上不僅沒有絲毫緊張感,反而還一副摩拳擦掌,早已期待良久的模樣。
眼見眾人都有事情要忙,劉禪覺得自己也不能落于人后,眼珠子咕嚕嚕轉(zhuǎn)了一陣之后,無奈地深吸一口氣,用力嚎了出來。
“哇!”
劉禪也不想只是嚎,可現(xiàn)在的他,除了放聲大嚎之外,又能做什么?
什么也做不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