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清人境界(求月票!!!)
- 開局和網友換非遺的我爆紅了
- 我朱孔陽
- 2022字
- 2024-03-30 00:00:00
這些人從各個角度來評價姜然的國畫,唯獨沒有人從國畫的角度來評價國畫。
但卻都有著他們各自的理解,藝術是相通的,他們不懂,也不會瞎說,只是從自己了解的一面去解釋而已。
不過他們水平還是極高的,至少,姜然的渲染,他們能夠看的很明了。
以及很多的步驟,如何運筆的,那位寫書法的高層也能夠指出來。
這就是書畫協會的厲害和可貴之處。
眾人都是紛紛的評點,但至少都認為這幅畫是極為上乘的。
“我倒是覺得,小兄弟的這幅畫,在技法上面,和我看過的一位大師級畫家的寫蘭很像。”其中的一個人開口道。
眾人聞言都是望了過去。
他們的評價都很高,但卻都沒有那么高。
大師級別,哪一個大師級不是公認的好,公認的強,甚至風格都是經過總結之后,幾乎固定的,眼前的這幅畫,技法上面肯定是過關的,甚至說很強都沒問題。
哪怕是說頂尖,他們作為曾經研修過國畫的半個專家,也完全是能夠接受。
畢竟,沒有一筆是無用功,沒有一筆是敗筆。
但,大師級別,哪怕只是很像,都是很高的贊譽了。
“技法方面的東西只需要練習就能夠做到,但大師級別,是多少年才有那么一個,和社會環境,文化背景,當時人的接受程度息息相關,大師太難產出了,如果單純是技法的話,大師和普通畫家也是兩個水平。”一位老者猶豫了一下,輕輕的搖了搖頭。“他還年輕,或許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說到底,他們也不相信姜然這么年輕,就能有這么高的水平。
更何況國畫這種,需要積年累月的感悟的。
“這種線條的美感,再加上渾然天成的幾筆勾勒,我甚至覺得相對于一些大師都不遑多讓,我可以給你找一下我看過的那位大師的蘭花。”先前開口的中年人看著眼前的這張畫,極為篤定的說道。
眾人都是看向了他,也不知道他想要做什么。
要把一個新人推上神壇么?
“謝老,您覺得呢?”那中年人在電腦上找了一陣,之后,投影到了大屏幕上。“這是清代的畫,大師級別所繪制的蘭花。”
謝致遠也是笑呵呵的道,“大師級別恐怕還差了許多,但技藝上,一點問題都沒有,他如果繪制大部頭的畫,可能會讓我們眼前一亮,并且也有足夠的潛力。”
“他還年輕,跟大師級別的畫作差的也只是時間問題。”
“我也很久沒有見到這么有天賦的年輕人了。”
“而且,年輕氣盛,就應該多提升一下技法。”
中年人聞言點了點頭,將寫蘭畫轉到眾人的面前,看著大屏幕道,“我雖然是外行,但也研究過一些國畫,在美院進修的時候,專修的國畫,這種線條,只有學過的人才知道有多么難。”
“草書入畫本就不簡單,還有那個根部的篆體入畫,有種珠圓玉潤的美感,和草書的長撇捺能夠結合起來,搭配的這么自然。”
“再加上這種山石的飛白線條水平,在技法上,可以說兩者沒有差太多,姜然的畫簡單,不過簡單能有神韻,也是很難得。”
姜然也是看向了畫面上的,那是一副竹石圖,在石旁附帶著蘭花,只是看了一眼,似乎就能夠感受到其中的精氣神。
一種恍若讓人置身其中的感覺。
而且草木充盈,直逼眼前。
這就是大師筆觸。
在竹子上,甚至能夠感受到一種昂揚的沖勁。
再看落款,確實是大師。
鄭板橋的畫。
不過姜然所繪畫出來的蘭花并不完全是鄭的路子,還有很多其他的技法。
只能說蘭葉,有所同而已。
其他的,更多是接近宋人文人畫的筆觸。
其他人或許看不出鄭畫中的精氣神,但卻也能夠感受到這畫面是立體的。
內行看了,就只會覺得高山仰止。
這就是內行和外行的差別。
至于說姜然的畫,暫時沒有給人這種能夠深陷其中的感覺,更多還是技法上的。
如果讓他來描繪這種鄭的風格,姜然也能夠做到七八分的相似,至少能夠將所有的技巧都仿制出來。
哪怕是精氣神和韻味,也能夠仿制的惟妙惟肖。
但沒必要。
他只需要培養自己的畫風,就能夠徹底的邁入大師的境地。
只差一個契機,就能讓筆下的畫灌注自己的精氣神。
是以,現在的繪畫看起來就處于一個不尷不尬的境地。
自己的精氣神體現不出來,看起來沒有那么立體,還談不上什么大師。
但如果仿制其他人的精氣神,隨手也能夠描摹出七八成,至少有大師級的影子。
甚至于說,仿制別人的畫,比自己畫的還要好?
大師筆觸。
不是那么好達到的,還是需要自己的感悟。
這個需要時間,姜然也一點不急。
慢慢的摸索就好。
謝老神色頓了頓,姜然的畫很好,這是毋庸置疑的。
不過,風頭倒是也不需要出的太滿。
所以,他一直都沒有過多的夸贊。
其他人倒是也觀察了一陣,附和了一下。
“這樣看來,著實是有成為國畫大師的潛力,國畫很久沒有繁榮過了,如果真的能夠出現一位大師的話,定然也是新鮮血液,能夠注入活力的。”
“一位大師的畫作,哪怕是初期練筆的,也價值連城,如果真的能成就大師的話,那這幅畫可能又要裱在協會的名家館藏里了。”一位老奶奶笑著。
“謝老本身就是國畫方面的頂尖專家,有謝老去帶著,小伙子成就一定不凡。”
“是啊,大師級別的水墨畫家,自從晚清以降,就很少了,鄭可以說是水墨畫的最后的那個輝煌時期。”
“這兩張畫的對比,還是很強烈的,小伙子已經將技巧提煉了出來,不拘一格,成長為大師,指日可待。”
“倒是我們書畫協會的幸運了。”
“......”
在中年人將姜然的畫和大師的畫作對比之后,眾人都是紛紛的稱贊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