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很多人都知道于謙在土木之變中的功勞,也知道于謙最終被叫門天子所殺,但很少有人知道陳循。
陳循的功勞肯定是沒有于謙大的,如果他的功勞要是比于謙大,那他肯定得比于謙出名。
但畢竟人家于謙是宣德到景泰年間最出名的官員了。
在這個封建時代里,陳循的人生算不上差,小時候家境還好,十歲那年父親病逝,過了一段艱苦的日子,后來被叔叔接濟,日子又好了一些。
陳循參加過四次科舉,第一次落榜,第二次因病無果,第三次他的鄉(xiāng)試表現(xiàn)十分優(yōu)秀,優(yōu)秀到了三場考試,考官只是看了他第一場考試的考卷就將他的文章刻為上錄,但到了第二場考試的時候他又病了,再次無疾而終。
直到永樂十二年,第四次參加科舉的陳循終于得到了上天的眷顧,高中狀元。
永樂十二年出仕,而且還是狀元,迎接陳循的似乎是一條康莊大道,但眷顧了他一次的老天并沒有再次眷顧他。
而這次,陳循一等就是十年。
十年后,朱棣在第五次御駕親征時病逝于榆木川,太子朱高熾登基繼位,陳循終于得到了重視,升任翰林院侍講。
然后,陳循又等了十七年。
十七年后的正統(tǒng)七年,陳循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被當時的皇帝朱祁鎮(zhèn)升任為翰林院學士。
大明廢除了宰相一職,但宰相的事務(wù)還是有人要做的,翰林院學士就是一個分擔了部分宰相職務(wù)的官職。
隔年,陳循更進一步,終于走到了文官的巔峰,進入了文淵閣,也就是所謂的內(nèi)閣。
到這里,陳循的人生似乎也走上了正途,只要不作死的話基本就是青史留名了,但正所謂天意弄人。
重用陳循的是明英宗朱祁鎮(zhèn),而毀掉陳循的……也是他。
正統(tǒng)十四年,土木之變,在皇帝被俘的陰影下人心惶惶,有人建議出錢贖回皇帝,也有人建議南遷。
就在這個時候,于謙站了出來,而陳循雖然沒有人提及,但在土木之變中他和于謙一樣,是堅定的主戰(zhàn)派。
在鎮(zhèn)守順天皇城之戰(zhàn)中,陳循屢獻良策,皆被采納,最后還和于謙一起死守順天皇城,不死不退。
順天保衛(wèi)戰(zhàn)之后,陳循因功被晉升為戶部尚書、內(nèi)閣首輔,成為內(nèi)閣首輔的他先后推薦了商軻、彭時、杜寧、江淵、許彬、習嘉言等人才。
之后,陳循又被景泰帝重用,景泰年間的陳循有多重要?可能比不上永樂年間的姚廣孝,但最起碼和金忠差不多。
而陳循的人生也在這里急轉(zhuǎn)直下。
隨著奪門之變,明英宗復(fù)辟,于謙被殺,陳循雖然沒被直接處死,但也是受了杖刑一百,流放鐵嶺衛(wèi),沒幾年就病死了。
陳循的人生,不能說不好。
和普通人相比,陳循沒受什么罪,甚至一直都是絕大多數(shù)人所羨慕的存在,但他的人生路卻又總是坎坎坷坷。
相比之下,同為土木之變中的主戰(zhàn)派,于謙的人生就要好很多。
于謙出身官宦世家,永樂十九年第一次科舉就出仕,三年后就得到了宣德皇帝朱瞻基的重用,五年后被越級提拔成為兵部侍郎,又五年后成為土木之變中的主心骨。
陳循科舉用了九年,于謙第一次便出仕。
從出仕到被皇帝重用,陳循用了十五年,于謙只用了三年。
從被重用到抵達普通人的巔峰,陳循用了整整二十七年,而于謙只用了八年。
……
陳循比于謙差嗎?朱瞻墡不這么認為。
朱瞻墡覺得,如果在土木之變中沒有于謙的出現(xiàn),陳循大概率會成為那個扛起頂梁柱的人,因為總的來說,陳循的成就和于謙并不差多少。
只能說一個人一個命吧。
……
“殿下?”
見朱瞻墡久久不語,臉上那放空的表情似乎是在想什么事情,陳循不由得開口提醒道。
“嗯?”被陳循打斷了思緒的朱瞻墡這才回過神來。
“哦對,你有什么事情嗎?”
“倒是沒什么事情。”陳循聞言笑笑。
“只是此前聽聞了殿下在草原的壯舉,下官頗為佩服,可一直無緣得見殿下真容,今日有幸遇到,自是要前來敬一杯酒,以表下官的敬意。”
“哦?”聽陳循這么說,朱瞻墡臉上的表情有些奇怪。
“你倒是個異類,別人在知道福余衛(wèi)和泰寧衛(wèi)的下場之后,對我無不是敬而遠之。”
“你倒好,反倒是主動湊上來,就不怕惹上麻煩?”
“這有何懼?”陳循灑然一笑。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想法,每個人的想法又各不相同。”
“有的人認為我大明幾次北征窮兵黷武,陛下好大喜功,但下官卻不這么認為。”
“恰恰相反,下官認為殿下所說的就很有道理。”
“從先秦到兩漢,從隋唐到趙宋,再到蒙元,最后是我們大明。”
“一千多年的歷史告訴我們,優(yōu)柔寡斷并不能讓草原屈服,他們只會伺機啃咬我們的血肉,以茲壯大,然后反咬我們一口。”
“既然仁慈只會招致對方的反撲,那倒不如硬起心腸,殺個干凈!”
……
看著面前慷慨陳詞的陳循,朱瞻墡整個人都愣住了。
臥槽?這陳循原來這么虎的嗎?怎么以前沒聽說?
“當然了。”在恣意灑脫的慷慨陳詞之后,陳循的表情又低落了下來。
“時局不由人,眼下我大明并非全盛的時候,外戰(zhàn)內(nèi)亂不斷,如今并不是我們劍指草原的最好時機。”
聽到陳循這句話,朱瞻墡的心情倒是放松了不少。
看來,陳循雖然是個主戰(zhàn)派,但卻是個有理智的主戰(zhàn)派,而不是個沒腦子的莽夫。
想想也是,如果陳循真的是個沒腦子的莽夫,歷史上的他也不會有那么高的成就了。
不過,在這個程朱理學盛行的時代,能有這樣一個儒生,已是不易。
“喏……”想到這里,朱瞻墡拿起了桌上的酒杯,對著陳循示意。
“哈哈……”陳循見狀灑然一笑。
“下官先干為敬!”
說完,陳循仰頭飲盡杯中酒,但臉上卻泛起了失意,轉(zhuǎn)頭看了看仁壽宮的歌舞升平,嘴唇微動,呢喃著說道。
“這天下……唯武可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