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鄭和此人
- 日月所至,皆為大明
- 三悔人生
- 2114字
- 2024-04-21 00:06:00
上一次下西洋,朱瞻墡在路線的規劃上比較特殊。
出發的時候沒得選,因為要把寶船隊之前帶到大明來朝貢的使臣送回去,所以出發的路線是固定的。
但在交易,也就是上一次下西洋除了外交之外最重要的賺錢一事上,朱瞻墡的規劃可以說是做到了商業和政治的兩面兼顧。
朱瞻墡給寶船隊挑選的停靠點,要么是夾縫中生存的小國,要么就是內亂迭起的國家。
要知道,寶船隊一次性能夠攜帶近三萬人,再加上火器等精良的裝備以及馬船所帶的戰馬,所以寶船隊的戰斗力是很高的,最起碼滅個小國,或者對中型國家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還是能夠做到的。
這樣的寶船隊,對于那些夾縫之中生存的小國是一根難得的大粗腿,想要自己國家能夠安穩,他們自然是不會放過的。
除了抱大腿之外,寶船隊所攜帶的貨物對他們也很有吸引力。
雖然絲綢、茶葉和瓷器不像糧食那般重要,但因為寶船隊在一個區域的停靠點就只有一個,因此對于那些小國來說這就是一個倚仗。
一來,周圍的國家還是得尊重一下大明的,所以就會對那些小國投鼠忌器。
二來,那些貨物對于其他國家也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因為一個區域寶船隊只會停靠一個地方,只會和一個國家交易。
所以,想要得到這些大明所獨有的貨物,他們就得和這個小國處好關系。
至于朱瞻墡在停靠點上的另一個選擇,也就是那些內亂迭起的國家上,也是如此。
寶船隊的實力強勁,一旦偏向于哪方,很可能會直接導致這個國家內亂的結束,所以這些國家中無論是那一方勢力,都需要巴結寶船隊。
有求于人,再加上有交易這件事在,所以無論是哪方勢力都想要借此對寶船隊示好,想要讓寶船隊幫助自己結束內亂,登上那個最高的位置。
因此,無論是在小國停靠,還是在內亂的國家停靠,大明在交易這件事上都得到了很大的好處,換到的貨物數量遠超出發前的預期。
除此之外,因為能幫助小國生存下去,也能幫助內亂國家穩定局勢,所以寶船隊在西洋的聲望進一步提高,大明的聲望自然也進一步提高了。
……
深思謀慮的計劃,讓鄭和對朱瞻墡很是敬佩,哪怕朱瞻墡的年紀才只有十八歲。
“不知道鄭提舉有沒有做好下一次遠航的準備?”朱瞻墡一邊說著,一邊朝著市舶司里走去。
“不瞞殿下,早就做好準備了。”鄭和緊跟在朱瞻墡的身后,笑著說道。
因為對朱瞻墡的敬佩,讓鄭和的態度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所以他的笑容也更多了。
“以前出航,下官可以說是如履薄冰,生怕給大明抹了黑。”
“但是這次出航卻完全不同,根本不需要下官做什么,只需要照著殿下您所說的去做,那些國家無不是對我們大明感恩戴德。”
“有如此輕快,又有功勞的差事,下官自然是十分愿意的。”
“是嗎?”朱瞻墡聞言笑了笑,只是相較于以前的那種公式化笑容,現在他的笑容中帶上了別樣的意味。
“那可能鄭提舉要多多期待一下之后的西洋之行了,因為以后的西洋之行會有一些改變。”
“殿下請說,下官自當謹記于心。”聽朱瞻墡這么說,鄭和也收起了臉上的笑容,變得嚴肅了起來。
對于他來說,下西洋的改變,無論是什么改變,都是大事兒。
“未來……最起碼未來幾次下西洋的側重點需要改變一下。”朱瞻墡說著對身邊的朱平招了招手。
朱平迅速上前,從懷中抽出了一幅卷軸,將其攤開,展現在幾人面前。
這是一幅海圖,當然了,這不是朱瞻墡按照后世的世界地圖自己繪制的海圖,而是市舶司根據鄭和幾次下西洋的探索所繪制的海圖。
“這里,還有這里,將會是接下來大明下西洋的側重點。”朱瞻墡伸手在海圖上畫了兩個圈。
“這里……”朱瞻墡指著馬來群島這一圈說道。
“這周圍雖然海島很多,但氣候溫潤,再加上開墾的程度較低,所以各種植物,尤其是木材,無論是品質還是儲備的量都很高,能給大明帶來極大的收益。”
“至于這里……”朱瞻墡說著指了指亞非大陸交界的地方。
“相較于其他西洋諸國,這里的文明比較久遠,有大量紅藍寶石、水晶、紫晶等眾多寶石的出產。”
“在商言商,這里是很值得關注的。”
“當然了……”說到這里,朱瞻墡臉上的笑容柔和了起來。
“去這里的話,鄭提舉可以順便去麥加看看。”
……
鄭和聞言一怔。
鄭和是一個虔誠的伊思蘭教徒(注1),在歷史上第七次下西洋的時候,他就去了伊教徒心中的圣地麥加。
對于宗教,朱瞻墡的看法比較特殊。
朱瞻墡比較喜歡道教,一來是道教是種花家的本土宗教,二來也是因為道教無論是在和平時期還是戰爭時期,在表現上都比其他宗教出色。
但不是說其他宗教就不行,比如說在種花家最黑暗的那段時間里,佛家也有諸多信徒下山抵抗,甚至是為國捐軀的。
嚴格來說,朱瞻墡對于宗教沒有什么偏見,只要是教導人們向善的宗教他都可以接納。
而之所以偏向道教,不喜其他宗教,主要還是因為其他宗教的蠹蟲實在是太多,危害也太大。
對于鄭和,朱瞻墡沒有什么偏見。
鄭和可以說是一個影響了時代的人,他雖然是伊教徒,但卻一心向善,沒有做過披著宗教皮囊為禍人間的事情,朱瞻墡自然不會對他有偏見。
況且,鄭和是大明的功臣,眼下情況合適,朱瞻墡也愿意滿足一下這個功臣的小小心愿。
“殿下,這……”相比于朱瞻墡,鄭和卻有些猶豫。
“放心吧。”朱瞻墡笑著拍了拍鄭和的肩膀。
“我并非是假公濟私,只是恰好罷了。”
朱瞻墡并非是安慰鄭和,而是真的如他所說那般,一切都是恰好。
馬六甲地區是海上航行的咽喉,是必須要掌控的,而對于亞非大陸的交界處,朱瞻墡也有自己的計劃。
滿足鄭和的心愿,真的只是順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