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最靠譜的還是,第二代炸藥之王,發明于19世紀下半葉的TNT炸藥,也就是三硝基甲苯。
TNT炸藥威力足夠大,而且還相當穩定,必須用專業的引爆手段才能引爆。
一般來講,就算把TNT放在高溫、潮濕等惡劣環境中,它也不會爆炸。甚至拿鋸條把它鋸成兩半,或者扔進火里,乃至用沖鋒槍掃射,它都不會爆炸。
自然地,造出黃色炸藥后,登州軍工廠炸藥制造中心的下一個目標就是TNT炸藥。
“關于制造TNT,有什么困難,隨時跟我提!”林浩文對莊山遠說。
“艦長,我這還真有個困難。”莊山遠撓了撓頭。
“什么困難?”
“原材料。”莊山遠答道,“TNT,三硝基甲苯,需要甲苯。以現在的化工水平,甲苯應該只能通過吐魯香膠的干餾制取。”
“所以,我們現在需要搞到吐魯香膠,對不對?”林浩文問道。
莊山遠點點頭,“不過這種東西,現在這個時代的國內好像不好找,它的原產地是南美熱帶地區。”
“好嘛!”林浩文樂了,“你這個困難可不是一般的大啊!”
產自南美,那就需要用交通工具才能運回來。換句話說,需要能夠遠洋航行的船。
現在林浩文手中馬上就能執行遠航任務的船,好像只有他們排水量13000噸的大型驅逐艦了。
但是,驅逐艦航行是需要燃油的。
好消息是,目前通過自貢鹽井改造而來的石油鉆探設備已經造出來了,配合一些金屬構件,已經在利津縣成功建起了第一口油井,并且打出了油,日產量可以達到1-2噸。
而且搞石油的團隊受莊山遠陶瓷蒸餾設備的啟發,也造出了一臺類似的石油蒸餾設備,初步試驗也獲得了成功。
通過蒸餾,石油團隊分離出了船用重油、柴油和一些輕質燃油,以及機械設備可用的滑油。
如果一切順利,這個月底就可以實現批量開采并煉化石油了。預計年底前,石油開采團隊將打下更多的油井,單月開采量可以達到兩三千噸,未來還會繼續增加。
當然,有好消息就有壞消息。
以驅逐艦的續航力和自持力,在油料充足的情況下,遠航到南半球當然不是不可以。但是開過去了,恐怕就回不來了,因為驅逐艦攜帶的燃油只夠單程。
這年頭可沒有能夠補充船用燃油的港口,更沒有補給艦。
除非把驅逐艦一些艙室做改裝,用來裝油,或者把登州水師營現有的一些木船改裝成運油船,拖在驅逐艦后面充當燃料補給船。
不過就算這么干了,也還有問題。
驅逐艦是戰斗艦艇,是為作戰而設計的,不是為貨運設計的,所以驅逐艦基本等于一個海上武器庫,雖然排水量大,但沒有多少運貨的地方。
此外,現在東海義軍最主要的威懾和力量來源就是驅逐艦。驅逐艦往返一趟南半球,恐怕要將近兩個月,這期間萬一敵人大軍來攻怎么辦?
總之,至少現在,驅逐艦不適合干遠洋貨運這件事。
“可能我們要造一些,或者改造一些能夠遠洋航行的船。”林浩文望著遠處大海的方向說道。
“艦長,咱們現在沒有合適的遠洋船,驅逐艦也肯定不能去干運貨這種事,何況油料也成問題。”莊山遠已經看出了艦長的顧慮,“要不,我再想想別的辦法吧!”
“不!”林浩文用手勢制止了莊山遠,“這件事真的要著手做了。”
“您是說——”莊山遠也跟著望向大海,“我們要打造自己的遠洋艦隊?”
林浩文笑了笑,沒有繼續這個話題,只是拍了拍莊山遠的肩膀,讓他專心研發生產炸藥,其他問題都不用操心。
關于遠洋運輸和遠洋貿易這件事,林浩文同樣很早就在盤算了,而且已經開始著手。只是莊山遠這段時間一門心思全都撲在了炸藥上,沒怎么關心其他事情,所以不知道。
其實登州軍工廠建成的時候,登州造船廠也幾乎同時開始了運行。
因為大明的海禁政策,別說海上貿易,甚至出海捕魚一類的海上活動都受到了很大打擊。
明代中后期,雖然隆慶年間搞過所謂開海,但也只開了一個漳州月港,還有相當多的限制措施,北方地區更是和開海基本沒關系。
到了明末,登州和萊州等沿海地區的造船和航海能力基本荒廢。
現在登、萊等地也還有一些造船的小作坊、小工廠,甚至還有相當多的高水平造船工匠,但造船業總體水平相當低,基本只能造一些小漁船。
稍微大一些的官營船廠能好一點,能造出雙桅木帆船戰艦,排水量幾十噸到幾百噸不等,但也僅限于此了,至于重新建造永樂時期的鄭和寶船,那想都不要想。
林浩文率領東海義軍接手登州后還專門統計過,發現除了軍港里一些稍大的戰船能勉強航行到外海,其他的船基本只能在近海打轉。
打造遠洋艦隊的基礎條件,可以說差到一定程度了,不過林浩文依然很有信心。
因為其他行業對他們來說是摸著石頭過河,但是玩船,林浩文和他的驅逐艦官兵可是專業的,林浩文本人就是這方面的專家。
早在林浩文的部隊控制登州的第一天,他就在琢磨整合登州以及周邊零散的造船作坊,興建大型造船廠了。
為此,林浩文用了數天時間,考察了登萊地區沿海幾乎所有適合建設造船廠的地方,并且登記了登萊地區所有在冊的造船工匠。
最終,林浩文選擇了以登州水師營官辦船廠為基礎,建設新的登州造船廠。
船廠建立后,馬上從登州所有登記在冊的造船工匠中,招募了一批技藝相對精湛的,而后又在驅逐艦航海和機電等部門中,選取了船舶以及航海專業的一些官兵,安排到船廠,指導船廠的工匠。
當然,說是指導,其實用互相學習更準確。
首先,當登州的船舶工匠們第一次見到筆記本電腦,特別是第一次見到電腦屏幕上現代制圖軟件繪制的船舶設計圖時,有幾個老工匠直接跪在了地上,說這是神物。
那些沒跪倒的工匠,在第一次見到驅逐艦上搬下來的小型柴油發電機后,基本也全都跪倒了。這是什么神物啊,加入一些奇怪的液體,就自己轉了起來,而且還能驅動很多設備自己動!
驅逐艦官兵費了好大的勁,才勉強把這些現代設備跟船廠的工匠們解釋清楚。
不過驅逐艦官兵的優越感也并沒有持續太久,因為很快,震驚的就是他們了。
登萊地區的船舶工匠們——特別是一些老工匠——的手藝,簡直驚為天人。
有一個老木工,只是看了一眼驅逐艦官兵提供的零件設計圖,簡單問了問圖上不認識的文字和數字,轉過身三下五除二,就把木制零件搞出來了,而且精度幾乎不亞于現代機床生產的產品。
還有幾個老船工的木板拼接防漏技術,真的可以讓拼接起來的木板滴水不漏,讓驅逐艦官兵嘆為觀止。
其他的老工匠們也各個身懷絕技,精湛程度甚至超出了驅逐艦官兵的認知,也讓他們重新認識了“工匠精神”這個詞。
就這樣,登州船廠很快就熱火朝天的干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