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5章 金剛經(jīng)

金剛般若波羅蜜,

法界虛空無邊際。

五蘊皆空風(fēng)悄悄,

三千世界盡清凈。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若人識得真常性,

即是如來大涅槃。

金剛經(jīng)中所述的“金剛般若波羅蜜”,指的是最高無上的智慧,即達到般若波羅蜜多的境界,也就是完全的智慧與覺悟。在佛教中,金剛代表堅固不壞,般若則是智慧,波羅蜜多是到達彼岸的意思。所以“金剛般若波羅蜜”可以理解為堅固不移的智慧,能夠洞悉世間一切法的本質(zhì)。

“法界虛空無邊際”意味著宇宙間所有的現(xiàn)象和法則都沒有界限,一切都是相互連接和影響的。在佛教哲學(xué)中,“法界”是指一切存在的總合,包括物質(zhì)世界和精神世界。虛空無邊際則強調(diào)了空間的無限性,以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關(guān)聯(lián)而非獨立存在的。

“五蘊皆空風(fēng)悄悄”中的五蘊是指構(gòu)成人的身心存在的五個方面:色(物質(zhì)形態(tài))、受(感覺)、想(思考)、行(行為)、識(意識)。五蘊皆空是說這些構(gòu)成我們存在的要素都是無常的、沒有自性的。這里的“風(fēng)悄悄”可能是用來形容一種平靜、無執(zhí)的狀態(tài)。

“三千世界盡清凈”指的是佛教宇宙觀中的三千大千世界,每個世界都有自己的佛、眾生和佛法。這里的清凈不是指物質(zhì)上的干凈,而是指心靈上的解脫和清凈。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出自禪宗六祖慧能的著名偈語,意在說明真正的菩提(覺悟)并不依賴于外在的物質(zhì)條件,如菩提樹或明鏡臺。這句話強調(diào)內(nèi)在覺悟的重要性,即覺悟并非來自外在的形式,而是內(nèi)心的覺醒。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也是出自禪宗六祖慧能的偈語,表達的是一種無我、無執(zhí)的境界,意指如果心中沒有執(zhí)著,就不會有煩惱和困擾,如同沒有塵埃可以沾染在本來就空無一物的地方。

“若人識得真常性,即是如來大涅槃”中的“真常性”指的是真實不變的本性,即佛性。如來是佛陀的別稱,大涅槃是指最終的解脫狀態(tài),超越生死輪回的極致安樂。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一個人能夠認識到自己真實不變的佛性,他就已經(jīng)達到了佛陀的境界,實現(xiàn)了最終的解脫。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财经| 湖南省| 门源| 富宁县| 佛坪县| 迭部县| 诏安县| 通山县| 冷水江市| 张掖市| 高雄市| 武安市| 普兰店市| 墨脱县| 江孜县| 新乐市| 台中县| 呈贡县| 公安县| 闸北区| 玉田县| 留坝县| 肇庆市| 庄河市| 石家庄市| 泾源县| 柘荣县| 宿迁市| 元氏县| 安化县| 如皋市| 黔西| 蒲江县| 门头沟区| 理塘县| 松原市| 宁化县| 石棉县| 车险| 怀宁县| 荥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