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多爾袞:這已經不是優勢在我了!
- 明末:我,李自成,重奪天下!
- 烽火連城k
- 2071字
- 2024-02-28 21:21:35
在安排完部下,做好未來的布置后。
李自成伸了一個懶腰讓侍衛安排妃子侍寢了。
這大順雖然有李過、李來亨等人可擔大任。
但要是李自成能夠弄出親子來,那可是會鼓舞全國士氣的。
就在李自成轉進湖南動作不斷地之時。
遠在北京的多爾袞比他還高興。
五月間,東西兩路清軍的捷報飛傳。
西路的阿濟格大軍收取荊襄,占領了大順政權所有的地盤。
讓李自成的大順軍喪失了所有根據地重為流寇。
而東路的多鐸大軍輕松瓦解了江北四鎮。
收降兵馬二十三萬余員。
甚至原本不打算投降的高杰余部在長江邊上也遭到了鄭鴻逵水師的攻擊。
弘光朝廷下令:凡逃兵南渡,用炮打回,不許過江一步。
在鄭家水師的強力阻攔下。
高杰余部的李本深、李成棟等人無路可逃,一怒之下,憤而降清。
轉而接引清軍過江進入江南。
五月十五日,弘光帝出逃,南京城不戰而降。
消息傳回了北京,多爾袞喜不勝收。
在他看來阿濟格和多鐸的兩路大軍分別解決了滿清的兩大對手。
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已經重為流寇,不足為懼。
而南明政權則是江南盡喪,毫無生機了。
在這種情況下,自感無憂的多爾袞準備再度實現剃發令。
早在滿清入關之初的公元1644年五月初二日。
多爾袞剛進北京就要求:投誠官吏軍民皆著薙發,衣冠悉遵本朝制度。
之后的幾天他又多次重申命令,要求治下漢人剃發以表示忠誠。
然而那時候的滿清才剛剛入關。
關內地盤僅限于北京一帶。
不僅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實力仍舊強盛,被天下人視為正統的南明弘光政權也看似龐大。
再加上剃發令一下,引起了北京一帶漢人的強烈抵制。
所以綜合考慮后多爾袞不得不在五月二十四暫緩了剃發令。
可是到了現在,一年時間過去了。
大順政權已經重為流寇。
弘光政權更是徹底瓦解。
在這種情況下自以為再無憂慮的多爾袞終于按捺不住自己的野心了。
他要讓全天下的漢人盡數剃發。
用以篩選出漢人中所有有骨氣的人。
而后將這些人盡數殺掉,以打斷漢族這個民族的脊梁骨。
讓漢人徹底成為順民,成為奴才!
就在此時,一道奏疏恰好出現在多爾袞的面前。
“陛下平定中國,萬事鼎新,而衣冠束發之制,獨存漢舊,此乃陛下從中國,非中國從陛下也……”
禮部右侍郎孫之獬悍然上書,點燃了多爾袞心中的火藥桶。
孫之獬此人可謂是明末文人中的佼佼者。
他的厚顏無恥足以令天下人作嘔。
滿清入關之后,孫之獬為討滿清歡心。
于是便標新立異,在漢臣中第一個主動剃發,想要博取滿清歡心。
結果在朝堂上他想入滿人班列,滿人卻看不起他。
以他為漢人為由,喝令他退出。
孫之獬不敢和滿大人爭論,只得悻悻而退想要重回漢班之中。
然而滿清中的漢臣們也看不起厚顏無恥,數典忘祖到了如此地步的孫之獬。
于是便以孫之獬已經剃發,穿了滿人服飾為由。
同樣嚴詞拒絕了他的入列。
就這樣孫之獬弄巧成拙,落到了想入滿人而滿人不受,想回漢人而漢人不納的地步。
成為了整個滿清朝堂的笑柄。
在這種情況下,孫之獬怒從心中起,惡向膽邊生。
他不敢對滿人如何,卻悍然上書。
想要多爾袞重啟剃發令,剃了所有嘲笑他的漢人的發!
此舉宛如孤男對寡女,干柴遇烈火,正中多爾袞下懷!
五月二十九日,多爾袞在滿清朝堂上重頒剃發令。
要求:各處文武軍民盡令薙發,儻有不從,以軍法事。”
并且昭告天下:向來薙發之制不即令畫一姑聽自便者,欲俟天下大定始行此制耳,今中外一家君猶父也民猶子也父子一體豈可違異若不畫一終屬二心……
而此時此刻,阿濟格在九江才剛剛得到李自成在九宮山遇刺的消息!
在滿清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
多爾袞已經不是感覺優勢在我,而是覺得自己是飛龍騎臉了。
他不僅下了剃發令,而且還宣稱自己本就打算剃了漢人發。
以前那是因為天下還沒大定,現在天下快要大定了那自然得剃了你們這些漢人的發了。
他這一手不僅頒了剃發令,還直接把咱大清的后路給堵死了。
這道剃發令一下,那可不比以前。
咱大清連收都不好收!
就這樣,這道剃發令由北京發出。
迅速傳遍全國掀起了軒然大波。
讓滿清原本可以迅速掃平天下的局勢瞬間化為了泡影。
就在滿清的剃發令還在路上的時候。
馬士英、方國安等文武在杭州擁立潞王監國。
此舉不僅得到了殘余南明大臣的認可。
就連逃難到杭州的唐王也深表贊同。
然而被江南士林鼓吹,素來有賢名的潞王朱常淓卻貪生怕死,不僅不敢繼皇帝位置,甚至就連逃跑都沒有勇氣。
六月十一日,清軍兵臨杭州。
此時的杭州城中,只有方國安和鄭鴻逵兩支成建制的兵馬。
鄭鴻逵部的陸戰能力費拉不堪。
而方國安部的戰斗力雖然遠強于鄭鴻逵。
可是這支部隊卻是明軍雜牌中的雜牌。
在明軍中祖大壽、吳三桂的部隊首屈一指足可與滿清野戰。
其次便是左良玉、曹變蛟、高杰等人。
再次則是唐通、白廣恩之流。
而方國安的部隊此前雖然和清、闖、西陸陸續續打了數十戰。
但方國安沒贏過一次!
絕大多數的時候他麾下的兵馬都是一哄而散只會逃跑。
但是在杭州城中,方國安細數了潞王麾下的諸路兵馬。
然后驚訝的發現在江北四鎮投降后。
自己這支明軍雜牌中的雜牌竟然成為了咱大明朝的主力!
杭州城中明軍不是潰兵就是鄉勇。
唯二成建制的部隊只有他方國安和鄭鴻逵。
而鄭鴻逵部的陸戰能力,方國安自己都覺得他麾下跑跑兵能夠吊打。
在盤算一圈后,不愿意降清的方國安知曉自己竟然成為主力后。
他責任心一來,心下一橫竟然親自出戰。
在杭州涌金門下布陣,依城野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