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信任安全從入門到精通
- 陳本峰等編著
- 419字
- 2024-05-09 15:20:02
2.1.3 零信任相關技術發展概述
業界對于零信任的技術路線一般總結為“SIM”。其中,“S”代表的軟件定義邊界(Software Defined Perimeter,SDP),由云安全聯盟(CSA)提出,旨在使應用程序所有者能夠在需要時部署安全邊界,以便將服務與不安全的網絡隔離開來,更加關注南北向流量的安全。“I”代表的現代身份管理與訪問控制(In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IAM),通過建立和維護一套全面的數字身份,并提供有效、安全的 IT 資源訪問的業務流程和管理手段,更加關注南北向流量。“M”代表的微隔離(Micro Segmentation,MSG),由Gartner提出,更加關注東西向流量的安全,能夠在邏輯上將數據中心劃分為不同的安全段,直到各個工作負載級別,然后為每個獨特的段定義安全控制和所提供的服務,可以在數據中心內部部署靈活的安全策略。
隨著業界對零信任的理解、研究和實踐的不斷深入,零信任相關的技術也在不斷演進,并將跟更多的技術、應用深度結合,如零信任和廣域網絡訪問的結合、零信任與邊緣計算的結合、零信任與云原生的結合、零信任與操作系統/辦公協同應用的結合等。
推薦閱讀
- 數字身份與元宇宙信任治理
- Wireshark 2 Quick Start Guide
- 暗戰亮劍:黑客滲透與防御全程實錄
- 深入淺出隱私計算:技術解析與應用實踐
- 移動APT:威脅情報分析與數據防護
- Applied Network Security
- 從實踐中學習Kali Linux滲透測試
- Instant Java Password and Authentication Security
- 軟件安全保障體系架構
- 博弈論與數據安全
- Disaster Recovery Using VMware vSphere Replication and vCenter Site Recovery Manager
- Web代碼安全漏洞深度剖析
- Manga Studio 5 Beginner's Guide
- ATT&CK框架實踐指南(第2版)
- 應用密碼學:原理、分析與Python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