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九十年代做生意,賺錢是最容易的。
李家成賣塑膠花,兩三年就賣幾千萬。
劉孿雄開電風扇廠,幾年就賺了一個億。
畢竟在這個年代,國內市場和海外市場的科技代差太大。
像是電風扇、電冰箱這種家用電器。
對于買一輛二八大杠自行車,就能炫耀十幾年的內地家庭而言,簡直可以說是跨時代的發明。
因此只要是找對市場,能夠打開銷路,賺個幾百萬跟玩兒一樣。
得益于低廉的人力成本,還有廉價的原材料供應。
在這個年代開工廠,利潤率不能用百分之幾十來算,動不動就是幾十倍甚至是上百倍的利潤。
正是因為工業代差太大,87、88年有了所謂的物價“大闖關”的說法。
在之前的開放z策帶動下,大批的外商進入沿海市場,利用低廉的成本,迅速攫取巨額利潤。
內地沿用了幾十年的物價體系,迅速崩潰。
于是在87年,就出臺了農副產品價格調整方案。
暫時擱置了生產資料價格的大調整,基本沿著放調結合的原有軌道運行。
這種價格雙軌制,短暫的維持了超低的物價,但是隨著外資的涌入,物價暴漲勢不可擋。
最終上面正式放棄了物價的控制,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生產資料的大漲價。
在當時,坊間傳言,物價會大漲。
大城市里面,一些消息靈通的老百姓們瘋狂的去商場或者是供銷社囤貨。
很多人一次性買了兩三臺冰箱洗衣機、或者是兩三輛自行車。
雖然之后物價逐漸穩定下來,但也確確實實開啟了物價大爆漲。
八十年代末的基礎工資幾十塊錢。
過了五年不到,到了九幾年的時候,已經迅速膨脹到了兩三百塊錢。
之后零幾年的時候,月工資是七八百。
一幾年之后就直接飆升到了三四千。
而眼下,身處于這時代洪流前夕的顧明新,雖然還沒察覺到經濟大環境的變化。
但他現在就在內地做生意,自然也知道內地市場是什么情況。
陳光耀說他那個小工廠,一個月有幾十萬的凈利潤。
換作是一般老板只怕根本不會信,但是顧明新信。
因為他84年第一次來松安市的時候,也曾經體會過暴富的滋味。
辦公室里。
顧明新幽幽的看了陳光耀一眼。
本來還在幸災樂禍的看笑話,此刻卻又沉著臉坐回了老板椅上,認真的問道。
“你真要把你那個暖水瓶廠賣了?”
“對。”
陳光耀點了點頭。
“為什么?”顧明新皺眉道。“那個廠子在你手上做得風生水起,不說十年八年,只怕一年時間不到就能幫你賺一兩百萬,你現在就要把工廠賣了?”
陳光耀懶散一笑,半真半假的說道。
“我這不是遇到困難了嗎?就算顧總為人大度,仗義解圍,但是這么來一下,我估計好久都緩不過勁兒來。”
“……”
“再者說,我畢竟只是掛名廠長。很多事,我其實也沒辦法做主。倒不如直接把工廠賣給顧老板,也算是送你個順水人情。”
“……”
面對陳光耀這么“真情實意”的解釋,顧明新并沒有輕易點頭。
雖然陳光耀的話,乍一聽好像是有那么一點道理。
但是顧明新始終覺得這件事,事有蹊蹺。
如果他這是第一次和陳光耀見面,那他壓根就不會猶豫,直接大手一揮,一百多萬直接把暖水瓶廠拿下就完了。
畢竟只要賬目沒有問題,一個月確實可以賺幾十萬,那一百多萬買下這個工廠,可以說是超值。
但是現在的他,已經見識過了陳光耀的手段。
顧明新很清楚。
眼前這個看似年紀輕輕,甚至略微帶著點青澀靦腆的年輕小伙兒,可遠不止這點斤兩。
無論是他那成熟內斂的言談舉止,還是他完美的商業布局,都讓顧明新無法輕視他的存在
顧明新不聲不響的,打量著坐在沙發上的陳光耀。
過了一會兒,才開口說道。
“我聽說,你把公司搬到了市里來之后,大刀闊斧的改革了公司的管理架構,招了六七十個人,專門挨家挨戶的去推銷產品。這些事,是你自己想出來的?”
陳光耀知道這些事也瞞不過顧明新,便坦率承認道。
“我這不是走投無路了嗎?我們廠的暖水瓶,現在供銷社和百貨商場都不讓上架。我只能找人把這些產品,賣給街坊鄰居。”
“是嗎?”
顧明新不聲不響的將雙手交疊在一起,目光牢牢的盯著陳光耀,無形之中,施加著壓力。
“那些銷售話術也是你自己編的?”
“那些都是我手底下的人自己想的,我平時其實不怎么管事。”
陳光耀笑著打了個哈哈。
“顧老板不會以為我真有那么大的能耐吧?我只是個掛名廠長而已,哪有這么厲害的管理手段?”
他說得一臉真誠,但是不說顧明新,就連一旁的譚悅都不自覺的瞄了他一眼。
譚悅可記得很清楚,陳光耀平時在公司里可是什么架勢。
他一個人就掌握著公司全局,說話做事雷厲風行,說一不二,盡顯商務干練本色。
這是一般二十歲出頭的年輕小伙兒,能達到的層次?
只不過這些事,顧明新顯然不太清楚。
顧明新畢竟和陳光耀沒見過幾次面。
這次陳光耀在市里開公司,突然推出上門銷售的形式,直接打亂了整個主城區的玻璃銷售市場。
顧明新雖然有所察覺,并且很快就同步跟進了類似的營銷方式。
但也不得不感慨陳光耀的決策之精明,想法之獨到。
現在陳光耀矢口否認是自己提出了的這些想法,顧明新其實也不想追究查證。
他遲疑了一下,用食指敲了敲桌子,沉聲道。
“你那個暖水瓶廠,我可以接。但是一百二十萬的價格有點虛高,我只能出到了八十萬。”
陳光耀想也不想的就還價道。
“一百一十萬。”
“九十萬。”顧明新試探著退讓了一步。
陳光耀再次報價。
“一百萬。”
“成交。”
顧明新不再廢話,直接就拍板,同意了這筆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