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鬧著鬧著,突然聽見隔壁傳來一陣吱呀吱呀的響聲。
這年頭的招待所,隔音條件并不好。
之前在蠶種站招待所的時候,沒什么人,倒也清凈。
這次在火車站附近找的招待所,來來往往的人這么多,這花樣自然就多了。
徐瑤顯然是第一次聽到這動靜,好奇的抬起頭,問道。
“光耀,你聽,哪兒在吱呀吱呀的?”
“……估計是我們這床腿壞了吧。”
“真的假的?”
徐瑤一下子坐了起來,還真想去看看,是不是自己把這家具給弄壞了。
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隔壁突然嗯了兩聲。
這一下,饒是徐瑤這慢半拍的反應也終于是回過味兒來了。
她的小臉兒瞬間漲紅,饒是剛才還一副撒潑打滾的彪悍模樣,這下卻莫名其妙的心虛了。
陳光耀把她的反應看在眼里,心下暗笑之余,也不好說話。
兩人就這么尷尬的沉默著。
按照常理來說,這種事一般忍一忍就過去了。
但是旅館、招待所這些地方似乎是帶著某種強化效果,凡是住在這些地方的人,往往都擁有遠超常人的表現。
陳光耀本來還尋思著鬧個五分鐘就差不多了,沒想到隔壁的動靜越鬧越大,看那架勢好像要搞一晚上似的。
正當他心下暗暗皺眉,有點不耐煩的時候,突然發現徐瑤正俏臉緋紅的看著他。
那一雙美眸魅汪汪的看著他,一時間讓陳光耀還有點吃不消。
不過他畢竟是過來人,早已經沒有了小年輕的激情,只是伸手把徐瑤抱在懷里,隨手撫了撫她的長發。
這無聲的親昵,比隔壁的熱情似火還有用。
徐瑤只覺心里一甜,不由得抱著陳光耀,輕聲道。
“光耀,你會離開我嗎?”
“為什么這么問?”
“我總感覺你突然像是變了一個人似的,你以前雖然也傻傻的,不愛說話,但是和現在的你是不一樣的。”
說到這里,徐瑤伸手摸了摸陳光耀的臉頰。
她有些語不達意,但是陳光耀也明白她是什么意思。
少年人的靦腆內向和中年人的沉默寡言,終究是兩種情緒。
徐瑤又怎么會看不出來?
只不過她顯然沒辦法理解陳光耀突如其來的心境轉變,只能把他的轉變歸咎于他變了心。
陳光耀不好解釋,只是低頭親了親她的額頭,隨口玩笑道。
“你還知道陳世美?你知道陳世美是誰嗎?”
徐瑤甩給他一記白眼。
“你以為我不知道?金刀駙馬陳世美,為了娶公主,負了秦香蓮。我看你也是個陳世美。”
說到恨處,她恨恨的用手指戳了戳陳光耀的胸膛。
“說,你是不是覺得你進了城就是城里人了,你就了不起了?你們紡紗廠那么多年輕姑娘,你是不是挑花眼了?”
“……”
陳光耀沒有辯解,只是靠著床頭,突然幽幽的問了一句。
“徐瑤,你當初怎么會看上我的?”
“為什么?因為我嫁不出去!因為我眼瞎了!”
徐瑤說到這里,又攥緊粉拳,輕輕的捶了陳光耀兩下。
陳光耀自然也清楚,這些話都是廢話。
感情這東西,說得天花亂墜,歸根究底其實不過是見澀起意罷了。
蛤蟆看綠豆,對上了眼。
不過在七八十年代,很多時候其實不存在看不看對眼,只是家庭條件就擺在這里,不娶媳婦兒以后就只能打光棍了。
所以這年頭相親結婚,一般就是男方女方見一面,然后到對方家里吃頓飯,看看家庭情況。
搞得快的話,可能兩個陌生人一個月就能變成夫妻。
陳光耀知道自己問了一個很蠢的問題,只不過他的確對自己這個媳婦兒有很多疑問。
以前他和徐瑤在一起的時候,那時候還在農村,天天都是挖土種地,根本就沒時間和徐瑤談心。
哪怕徐瑤最后為他生了個閨女,他其實也對徐瑤的事情一無所知。
如今重活一世,陳光耀對感情又多了新的理解,自然也更想去了解和關心徐瑤的一切。
他隨手拉著身邊的毯子給徐瑤蓋上,隨口問道。
“你讀過書嗎?”
“我沒讀過書,就你有文化~”
徐瑤沒好氣的瞧了他一眼,嗔惱道。
“就你這小學都沒畢業的人,還好意思問我讀沒讀過書?”
“我就隨便問一句,主要是看你這歲數,不像是讀過大學的樣子。”
“我沒讀過,你讀過,總行了吧?”
“……”陳光耀尷尬一笑,感覺這媳婦兒的怨氣還不小。
不過也難怪,徐瑤畢竟是被他丟在老丈人家里養著。
都是這么大的姑娘了,在父母家里待著難免會被數落幾句,更何況徐瑤還自作主張的跟他結了婚。
這些事,本來應該是他幫著徐瑤去承擔的。
現在卻是徐瑤一個人在家里被徐南山追著罵。
陳光耀這心念之余,徐瑤見他沒說話,便自顧自的說了幾句。
“我以前是學舞蹈的。”
“舞蹈?”
“嗯,現在這些女孩子家不都是學舞蹈嗎?”
“那倒也是。”
陳光耀想了想,現在的確是這么個情況。
88年的時候,高考還沒恢復幾年。
在這之前,一般人讀書完全就是讀閑書,讀出來也沒用。
所以哪怕是家庭條件很好的父母,一般也不會讓子女去讀書,主要還是刷各種履歷,然后直接弄進各種機關單位去。
兒子就當兵,女兒就是學舞蹈進文工團。
只要去鍍幾年金,回頭轉崗就能到各個單位上找一個好工作。
一直到九十年代甚至零零年之后,北方很多家庭都習慣讓孩子走藝術生這條路,其實也是以前老一輩的慣性思維。
徐瑤沒有去讀大學,非但不是徐南山不在乎子女的教育問題,反倒說明,徐南山一直關照著他這個寶貝閨女。
只不過孩子不讀書,確實是比較野。
那些火紅年代里的大院子弟,基本沒一個落得好的,打小就拿著父輩的駁殼槍,天天跟個街溜子一樣,到處打架。
也就是后來恢復高考,年輕一代才開始有了奔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