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艱苦環境中誕生的女排精神

20世紀70年代,你可能還沒有出生,你知道那時候的中國是什么樣子嗎?

那時候,沒有鱗次櫛比的高樓,常見的是一條條的土路、一排排的平房。大家出行大都靠自行車,左鄰右里熟悉而親近,去誰家串門一抬腿就到了。小孩子們從來不缺玩伴,整天在院子里瘋跑。那時,大家對體育運動不夠了解,至于各種體育場館,就更是陌生而神秘了。

當時,國外的新聞曾報道,中國女排經常在一個“秘密基地”集訓備戰。

其實,這個基地一點兒也不神秘,反而四處“漏風”。這就是湖南郴州的“竹棚”訓練館。訓練館的主體是用楠竹搭建而成的,地板則是廢物利用,由鐵路上的廢棄枕木加工而成,粗糙極了。女排隊員們在訓練中總被地板弄傷。工作人員只好找來裁縫,定做了布馬甲,讓運動員們穿上。

但也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中國女排走向了她們的強者之路,在1981年獲得了第一個世界冠軍!當然,中國女排的故事還要從20世紀60年代說起。

新中國的開國元勛賀龍曾說:“‘三大球’不翻身,我死不瞑目。”

這里所說的“三大球”源于蘇聯的說法,指的是足球、籃球和排球三大集體球類運動。在1960年以前,競技體育幾乎都被歐美國家壟斷,“三大球”也不例外。

1964年11月23日,此時的北京早已踏入了冬天,十分寒冷。

受周恩來總理的邀請,日本女排在主帥大松博文的帶領下與中國女排在北京進行了一場比賽,結局在意料之中,“東洋魔女”們發揮出了自己的水平,中國隊輸得很慘。

可中國女排沒有因為戰敗而灰心,而是在賽后仔細分析失利原因。日理萬機的周總理更是在25日下午來到北京體育館觀看日本女排的訓練,在訓練結束后還與大松博文交談了近40分鐘……

其實,這次邀請背后有段頗具傳奇色彩的故事。

20世紀60年代,日本女排有個特殊的稱號——“東洋魔女”。她們在教練大松博文的帶領下,橫掃世界排壇,連續獲得了世錦賽冠軍、世界杯冠軍和奧運會冠軍。大松博文在發飄球技術和一傳墊球技術上進行創新,創造出了獨一無二的快攻戰術。

在排球競技這個領域,嬌小的亞洲姑娘們也能戰勝高大強壯的歐美強隊,這令亞洲體壇感到十分振奮。周總理邀請日本女排訪華,就是要去探究她們取勝的奧秘。

1965年,周總理再次邀請大松博文訪華,這一次不是為了比賽,而是請他幫助訓練中國女排。在上海,這位“魔鬼教練”對女排隊員們進行了一個多月的訓練,時間雖短,卻令大家永生難忘。

訓練場上的聲音此起彼伏,擊球聲、喊叫聲,不絕于耳。大松博文發球穩、準、狠,一個不注意,女排隊員們就會被凌厲的來球打倒在地。可倔強的中國姑娘們不屈不撓,就算已經快站不起來了,也會再堅持大叫一聲“再來!”。

大松博文講究的是“三從一大”的訓練原則。“三從”指的是從嚴、從難、從實戰出發,“一大”則指的是大量的訓練能從量變到質變。在大松博文的指導下,“三從一大”的原則成了新中國所有競技體育項目的訓練思想。

大松博文盡職盡責,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經驗技巧全部傳授給中國女排,而女排姑娘們的表現同樣令人感到驚喜和欽佩。

回到日本后,大松博文出了一本回憶錄,里面寫道:“中國姑娘們這樣勤勞努力,國家領導人這樣關心支持,將來的中國女排不容小覷,她們甚至會戰勝日本隊奪得世界冠軍。”

沒想到短短十幾年后,這個預言就成真了!

但是,僅有外來的經驗是遠遠不夠的,中國女排必須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走出一條獨一無二的道路!

20世紀70年代,中國女排迎來了一位重要的引路人,是他把中國女排帶進了第一個黃金時代,奏響了真正的冠軍之曲。他就是體壇風云人物,后來成為國家體育總局局長的袁偉民。

兒時的袁偉民和許多小男孩一樣,有著飛天夢,他從小就想成為一名飛行員,翱翔在蔚藍的天空中。可由于高中畢業時身體指標沒有達標,袁偉民失去了報考空軍學院的機會。那個時候,他突然想到了自己一直熱愛的一項體育運動——排球,于是轉報了南京體育學院,并加入了江蘇省男子排球隊。

1958年8月1日,袁偉民獨自踏上了去異地求學訓練的列車。那個年代的列車運行慢,乘客們總有大把的時間去欣賞窗外美麗的風景。伴隨著暖暖的夏風,窗外遼闊平坦的田野平川、挺立茂盛的大樹小草,還有遠方若隱若現的綿延群山,在視線中一一飛奔登場,又轉眼間呼嘯而去。車窗外一幀幀流動的風景,處處閃動著活躍的美感,好似一幅徐徐展開的畫卷,總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呈現眼前:枝頭撲棱而起的輕盈飛鳥,荒原上開放的不知名的驚艷花朵……對于在城里生活慣了的人們而言,一份久違了的清新與自由撲面而來。

袁偉民一直望著窗外,卻并沒有沉浸在窗外的美景里,而是在心里暗暗埋下了夢想的種子:既然我選擇了這條路,那就一定要把它走好,一定要朝著冠軍的方向努力。

20世紀60年代,南京體育學院的訓練場館屈指可數,運動員們需要排好長時間的隊才有機會進到場館內去訓練。有一次,袁偉民在練習時為了接球,做了一個魚躍的動作,可由于太過投入沒有觀察周遭的環境,一頭撞上了柱子,還將自己的門牙給磕掉了,瞬間血流了滿嘴。

“偉民,你沒事吧?”隊友們看見袁偉民受傷,連忙跑過來關心。

誰知袁偉民竟絲毫不在意,用左手的大拇指抹掉了嘴上的鮮血,還露出了一個沒有門牙的傻笑,讓大家哭笑不得。

那時,中國男排已經有了“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決心,無人喊累喊苦,朝著冠軍夢努力奮斗著。遺憾的是,盡管付出了全部努力,袁偉民一直到退役都沒有拿過一次世界冠軍。

奪冠,為國爭光!這個夢想始終埋藏在他的心中。

袁偉民出任國家女子排球隊主教練后,立志要挖掘出姑娘們的潛力,更要練出她們的真本事,帶領這支隊伍走向世界,走向輝煌!1976年,袁偉民帶領中國女子排球隊來到福建漳州體育訓練基地進行集訓。

福建漳州體育訓練基地的訓練館也是竹棚結構,訓練環境是現在的人們無法想象的:這里沒有平整的地板,只有潮濕的土地,一走一陷。姑娘們每天進館的時候是整潔干凈的運動員,出來的時候就變成了“泥人”。

袁偉民對女排姑娘們的訓練十分嚴苛,在泥地上翻滾接球是每個人必練的項目之一,可這個竹棚館里的地面是用黃土、石灰和細沙混合而成的三合土,沙粒如果嵌進了隊員們的皮肉之中,必須用小鑷子才能一顆顆地清理出來。在這樣的條件下,女排姑娘們每次在地上打完滾,再站起來接球時,全身上下不僅有泥巴,還有汗水和傷痕。

那個時候,女排姑娘們一天要訓練至少8個小時,就算已經沒有力氣接球,趴在地上大喘粗氣,袁偉民也還是會不停地將球扣在她們的身上,并大聲喊著:“起來!再來!”

晚上回到宿舍,有些女排姑娘們才發現自己的大腿和肘部摔得血肉模糊,睡覺時皮膚都能粘住床單,等到醫護人員過來查看的時候,才發現已經發炎化膿了。

想象一下,為了一項運動,你的衣服磨破了,鞋底磨穿了,身上皮開肉綻了,你還能堅持嗎?可女排姑娘們談到這些,總是云淡風輕地說道:“不就是滾上一身泥,磨掉幾層皮嗎。”

這些看似簡單的言語背后,是堅強如鋼鐵的意志,是不畏強敵的信心,是永不放棄的決心!

親眼看見她們訓練的人曾經這樣說:“那時候的女排姑娘們,是拿命在訓練,但沒人喊苦喊累,沒人退出,因為大家心里都憋著一股勁兒,要證明我們中國人行!”

后來,為了改善訓練條件,館里鋪設了地板。本來這是一件好事兒,可偏偏第一次進去訓練的時候,就出了狀況。

那時,一名女排隊員正在訓練館里練習接球,不小心腳踝一崴摔倒在地,她雙手剛一撐地,便發出了痛苦的呻吟。一旁的隊員連忙把她扶起,發現她的右手手掌里插進了一根尖刺。

原來,地板沒有刷漆,到處都是刺。這名姑娘緩了緩,站起之后果斷地將尖刺拔出,再次投入訓練。

如此堅強的姑娘是誰呢?她就是我們熟悉的郎平!

郎平是女排姑娘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員,經歷了中國女排的三個黃金時代。在許多中國人眼中,她和中國女排的發展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郎平是如何與排球結緣的呢?這還得感謝她的爸爸。

郎爸爸是一個熱愛運動的人,在郎平小的時候,郎爸爸就經常和郎平一起進行體育運動,久而久之,郎平也喜歡上了運動。每逢周末,郎爸爸就會帶著郎平去北京工人體育館看排球比賽,也就是從那時起,排球在郎平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郎平的身體條件很優秀,剛上六年級,她就已經是班上最高的同學了。北京工人體育場業余體校排球班的老師來學校里挑選隊員,一眼就相中了“鶴立雞群”的郎平。

因為平時的鍛煉積累,郎平順利通過了彈跳摸球、速跑等項目的考核,成功入選。

也就是從那一天起,郎平心中埋下了打好排球、為國爭光的夢想種子。

郎平比其他的同學到得晚,要付出的努力也得更多。為了能夠跟上進度,就算在驕陽似火的盛夏,郎平也會堅持訓練。她對自己的要求很高,跳得不高,那就再跳一千次!接不到球,那就再接一千次!有些和郎平一起入選的伙伴,因為無法堅持而中途退出了,但這絲毫動搖不了郎平的決心。

“吃點苦算什么,既然我喜歡打排球,那就一定不能半途而廢。”郎平默默對自己說。在這句話的陪伴下,在堅持不懈的努力下,郎平的球技突飛猛進,她最終成了一名正式的球員。

面對一次次的刻苦訓練,女排姑娘們咬緊牙關,決不放松。

而在訓練女排姑娘們的過程中,袁偉民并沒有一味地照搬大松博文的戰術,而是取長補短,重新調整方案。1977年,袁偉民率領這批經歷了艱苦訓練的中國女排姑娘們踏上了世界級比賽的戰場。

這是中國女排姑娘們第一次參加世界杯,但結果是位列第四,無緣頒獎臺,只能站在臺下為勝利者祝賀。面對失敗,她們流下了淚水,并在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努力,站上最高領獎臺。

這次失利之后,中國女排又來到了郴州進行訓練,這里的條件和漳州一樣艱苦。她們一邊在地板上做滾翻,刺也一邊往肉里扎。后來,工作人員們想盡辦法,用破毛巾、布底鞋、舊衣服一遍一遍地推地板,把刺磨平。就是在這種齊心協力的氛圍下,中國女排迅速崛起了。

中國女排的每一名隊員都有著這樣的特質:為國爭光的堅定決心,對勝利的無限渴望,戰勝對手的信心,在逆境中奮勇拼搏的大無畏精神。

這一切的努力,終于在幾年后爆發出了驚人的力量,英雄閃耀光彩的時刻到來了!

1981年11月16日,在日本舉行的第三屆世界杯女子排球賽上,中國女排以七戰全勝戰績第一次獲得了世界冠軍。這不僅震驚了全國,也震驚了全世界。

之后,中國女排接連取得輝煌戰績,一口氣拿下了“五連冠”!

這不僅開啟了世界排壇的中國時代,同時,也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樹立了民族的自信心,激發了中國人的自豪感。在國際上,中國女排形象閃爍著耀眼奪目的光彩。

現如今,位于福建漳州的中國女排騰飛紀念館里依然保存著當初球員們磨破的護膝和球衣等。在低矮破舊的竹棚里,女排姑娘們練就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竹棚精神。可以說,竹棚就是女排精神的誕生地,竹棚精神就是女排精神的源頭。

女排精神使中國女排獲得了成功,也成了中國人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山县| 秭归县| 榆林市| 阳城县| 延津县| 洛川县| 宝坻区| 辽源市| 普兰店市| 德保县| 巴楚县| 梁平县| 赤水市| 九龙坡区| 宁化县| 图木舒克市| 于田县| 临桂县| 蒲城县| 永城市| 根河市| 庆城县| 古蔺县| 汤阴县| 黔东| 上饶市| 红桥区| 邓州市| 大荔县| 军事| 郑州市| 普安县| 延长县| 龙海市| 五河县| 新余市| 奉新县| 余庆县| 徐汇区| 灌云县| 余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