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越劇流派形成軌跡

戲曲舞臺因為流派而百花齊放、各具風采。各大劇種的流派創始人在表演中各有獨創,在唱法上各具特色,使戲曲藝術呈現出千姿百態的風貌。越劇流派經過一段較長時間的摸索,終于形成了獨具特色的13個流派唱腔,成為構成越劇藝術特色不可分割的極為重要的一部分。

越劇流派有別于其他戲曲劇種,13個流派唱腔創始人均為女性,這與中國戲曲的淵源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中國戲曲自誕生之日起,便同女性結下了不解之緣,特別是描繪男女情愛和夫妻生活的作品,早在唐代就已經出現。比如唐代的歌舞小戲《踏搖娘》,描繪一位經常被酗酒的丈夫毆打的女人向鄰里傾訴,其訴說時且步且歌,故作“踏搖”。之后,無論南戲、雜劇都有大量以女性為題材的作品。《琵琶記》《王魁》《白兔記》《牡丹亭》《西廂記》等等,《中國十大古典悲劇集》所收錄的10部古典悲劇作品中有7部是以女性為主人公的。這一現象反映出當時社會女性主體意識的逐漸覺醒。而越劇恰好關注到了女性價值和生存形態,也正是因為大量女性演員的加入,使越劇劇種更鮮明地表露出了女性主體意識。在男權中心的社會里,女性是邊緣性存在,而相對于官方正統文化,戲曲又是邊緣化藝術。由此戲曲與女性的結緣似乎有了某種合理性。替女性發言的戲曲在一定程度上游離于宣揚禮教的官方主流文化之外,甚至帶有叛逆的色彩,女性則借助戲曲獲得一定的發言空間。張艷梅.新中國“戲改”與當代越劇生態[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6:215.如南戲《趙貞女》中的趙五娘為自己的婚姻和愛情斗爭;雜劇《救風塵》中趙盼兒為女性的自由和獨立抗爭。

越劇發展正是在女性主體意識之下,以女性為主要角度,女子為主要演員,由女人扮演男人在舞臺上描繪故事,逐漸形成了風情、委婉的性格特征。此種表演方式更容易被女性所接受,形成了今天越劇演員的基本格局。在這個過程中,這些優秀的女性越劇演員逐漸摸索形成了被觀眾所認可的13個越劇流派。當然,流派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經歷了早期并無章法的說唱到逐漸琢磨出“娥吟調”“男調”,創造出尺調和弦下調,最后開始形成流派特色唱腔,歷時近半個世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义县| 鄂伦春自治旗| 临潭县| 博兴县| 宁夏| 双峰县| 乌鲁木齐县| 石屏县| 体育| 宿州市| 汝城县| 南郑县| 大连市| 哈巴河县| 南通市| 宜黄县| 大邑县| 杂多县| 新巴尔虎右旗| 定陶县| 胶州市| 邵武市| 北宁市| 兴和县| 隆化县| 手游| 碌曲县| 桃江县| 永嘉县| 湾仔区| 政和县| 房产| 丹棱县| 通许县| 井冈山市| 陵川县| 大厂| 监利县| 中阳县| 措美县| 桐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