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地產的定義
產業地產是以標準廠房、定制化廠房、裝配廠房、研發辦公樓、工業大廈、企業總部基地及配套宿舍和服務設施等為開發對象,依托產業和地產兩大載體,以促進生產制造、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創新經濟為目標的產業組織形式。產業地產能夠通過資源整合,形成集投資開發、技術創新、產業孵化、產業運營、配套服務于一體的“產、學、研、金、用”產業集群,幫助政府改善區域環境、提升區域競爭力,幫助企業提升產品性價比、提高市場競爭力。
廣義地說,以各類產業發展為主題的開發建設都可以被稱為產業地產,比如文旅地產、物流地產、康養地產等等。本書的討論則主要集中于狹義的產業地產,即工業地產和科技地產。
產業地產的上游是政府,產業地產商需要向政府購買土地使用權;產業地產的下游是企業,即產業地產商在土地上建好各類產業用房,再賣給企業或者租給企業,如圖1-1所示。由此可見,產業地產商既不供給土地,因為土地是國有資源,也不直接生產供消費者消費的產品,因為產業用房只是生產資料。歸根到底,產業地產商就是政府和企業之間的“二道販子”。事實上,產業地產作為概念提出并發展至今,不過二三十年而已。如果從蛇口工業區開始算起,也只經歷了四十余年的發展,而其蓬勃發展不過是近十幾年的事。在此之前,產業用地是由政府直接出讓給企業的。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說,即使沒有產業地產商這個“二道販子”,產業經濟本身也能正常運轉。

圖1-1 產業地產商和政府、企業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