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務報表一本通:學得會、用得上的財報分析技巧
- 湯婧平
- 1502字
- 2024-04-25 11:21:14
存貨
存貨是指企業生產產品所需要的原材料、輔助材料,以及尚處在生產加工的過程中的半成品等。
我們看一家企業的經營狀況好不好,可以先看看資產負債表上該企業的存貨數量。
好的企業,一般情況下,存貨一定積壓得少。
而當一家企業的存貨越來越多,那就說明,這家企業的經營管理狀況,多多少少存在問題。
從表1-3來看,從2017年到2021年,宇通客車的存貨一直在增長。
增長了61.06-30.74=30.32億元,5年的時間漲了約1倍。
在存貨增長的同時,我們會發現,從2017年到2021年,宇通客車的營業收入是在降低的。降低了332.22-232.33=99.89億元。
表1-3 宇通客車的存貨和營業收入情況(2017—2021年) 單位:億元

注:數據來源于年報,修約并保留兩位小數。
如果一家企業,營業收入與存貨是同比例增長的,那是比較正常的。
如果一家企業,營業收入在降低,存貨在增長,則是比較反常的。
除了存貨的金額,存貨周轉天數也很重要。
存貨周轉天數=360(營業周期)÷存貨周轉次數。
存貨周轉次數=主營業務成本÷存貨年初年末平均金額。
如果一家企業一年的營業收入達到360億元,假設存貨周轉次數為一年周轉一次,那么存貨周轉天數約為360天。
這意味著這家企業存貨占用資金產生了21.60億元(360億元×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稅后6%,這一點前面曾做過介紹)的財務費用,也就是吃掉了21.60億元的企業利潤。
所以,一方面,企業如果要對存貨進行管理,就應該加大力度,提升存貨的周轉效率,讓存貨盡快地變成錢。這是出于對存貨成本的考慮。
另一方面,企業對存貨進行盤點,不僅要了解存貨的數量,還要了解存貨的內容。如果不對存貨進行盤點,就很難發現企業真實存在的問題。
有一個奇怪的案例。
一家上海的超市,每次盤點都發現自己在丟存貨。警察對這家超市,進行了為期4個月的偵查,都沒有發現任何問題。直到有一天,這家超市的保安從地上撿起了購物小票,事情才算是有了眉目。
原來,這家超市的收銀機,被人植入了程序,該程序能夠使顧客支付的金額和財務入賬的金額不對等,顧客購物小票和收銀機上的金額也不對等。
也就是說,當客戶支付100元,但財務入賬卻可能只有80元,其余20元被人截留了。
后來調查得知:這家超市的一名導購員,在晚間加班時,從超市拿食物充饑,并偽造出購物小票,使得超市出現出貨但沒有錢入賬的情況。
后來,這名導購員又與該超市的一名貨車司機聯合起來,企圖利用這個辦法,大批量截留超市的營業收入。
再后來,他們的團伙又加入了收銀員,這個十多個人的團伙在三四個月的時間內,共截留了超市400多萬元的營業收入。
由此可見,及時盤點存貨至關重要。如果不盤點,就不會發現這樣的漏洞。
存貨:企業在日常活動中持有以備出售的產成品或商品、處在生產過程中的在產品、在生產過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1.原材料,指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經加工改變其形態或性質并構成產品主要實體的各種原料及主要材料、輔助材料、外購半成品(外購件)、修理用備件(備品備件)、包裝材料、燃料等。
2.在產品,指企業正在制造尚未完工的產品,包括正在各個生產工序加工的產品,以及已加工完畢但尚未檢驗或已檢驗但尚未辦理入庫手續的產品。
3.半成品,指經過一定生產過程并已檢驗合格交付半成品倉庫保管,但尚未制造完工成為產成品,仍需進一步加工的中間產品。
4.產成品,指工業企業已經完成全部生產過程并驗收入庫,可以按照合同規定的條件送交訂貨單位,或者可以作為商品對外銷售的產品。
5.商品,指商品流通企業外購或委托加工完成驗收入庫用于銷售的各種商品。
6.周轉材料,指企業能夠多次使用,但不符合固定資產定義的材料,如為了包裝本企業商品而儲備的各種包裝物,各種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勞動保護用品以及在經營過程中周轉使用的容器等低值易耗品和建造承包商的鋼模板、木模板、腳手架等其他周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