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竇太后崩于雒陽南宮云臺,宦官曹節王甫等不欲按太后儀制,而是用貴人儀制為其殯殮。
這時,階下一人出班道:“萬萬不可!”
視之乃廷尉陳球,只見陳球面現怒色,對著曹節道:“陳竇{陳蕃竇武}已經受冤,皇太后無故幽閉,今太后崩逝,怎可用貴人儀制!臣痛心,天下亦無不憤嘆;今日為國直言,即便朝廷怪罪臣,臣亦甘心!”接著又對著靈帝道:“陛下!本朝向以孝治天下,今若如此,千秋后世將如何看待陛下!此事萬萬不可啊!陛下!此乃曹節等欲泄私憤!”言罷,跪地叩頭,血流不止。
靈帝聽聞此語,又想起竇太后往日擁立之恩德,遂開口道:“太后親立朕躬,統承大業,朕方自愧不孝,怎可反降太后為貴人!此議不妥!朕意已決,眾卿無需多言!”
見靈帝以下定論,眾宦官亦不敢再言!于是棺殮如儀,舉哀發喪。
曹節等見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欲另行安葬竇太后,不得與先孝桓帝合葬!欲使先孝桓帝貴人馮氏與帝合葬!
靈帝詔令公卿集議朝堂,特派中常侍趙忠監議。靈帝用閹人監議,可見曹節等宦官勢力之大。時太傅胡廣已死,太尉劉寵業已免職,后又數任,現為太仆李咸升任。
李咸自任太尉后,屢患疾病,告假在府養病,聞得朝廷集議,不欲將竇太后與先孝桓帝合葬,便抱病上朝,欲力諫靈帝。并令家人備好毒藥,藏于袖中。與妻子訣別道:“若竇太后不得配食桓帝,吾誓不生還!”說罷,遂入朝,見眾臣彼此面面相覷,無敢先言,因而亦暫作忍耐。
少頃,趙忠開口道:“諸公既已到齊,應即時定議!”
廷尉陳球起立道:“皇太后以盛德良家,母臨天下,宜配先帝,何必多議?”李咸聞言,正中心思,正欲接口贊成,那趙忠已微笑道:“陳廷尉既有此意,應即操筆立議!”
陳球并不推辭,就取過紙筆,隨手草成數行,遍示眾臣。但見紙上道:
皇太后自在椒房,有聰明母儀之德;輔助圣上登基,承繼宗廟,功在社稷。先帝晏駕,因竇陳之事,遷居南宮,不幸早逝。其母家雖獲罪,然事非太后之過!今若別葬,誠失天下之望。且馮貴人冢,若因此再被發掘,骸骨暴露,魂靈污染,恐亦不妥!其生平無功于國,何足上配先帝?
眾臣皆言有理。陳球又道:“吾向來知曉,汝等閹人,深恨竇武,故此,以太后之事,欲泄私憤!”
此言一出,趙忠大怒!正欲開口。
此時李咸,亦不愿再忍,便道:“臣意與廷尉陳球相同,皇太后不宜別葬。”
群臣聽完,才同聲附和道:“應如此言!太后當與先帝合葬!”
趙忠自覺勢孤,未便多嘴,亦不敢犯眾怒!乃悻悻入內。
李咸陳球及群臣也見此,亦陸續退朝歸家。
而此時的曹節王甫,尚在靈帝面前力爭,道:“陛下!昔日梁太后母家犯逆{指梁冀案},亦別葬懿陵,{梁太后即桓帝前皇后,因梁冀案被廢}。昔年,武帝{即漢武帝}黜廢衛后{即衛子夫,衛青姐姐},以李夫人配食{即合葬的意思},今竇氏罪深{竇太后即竇武之女},怎得合葬先帝。”靈帝沉默不語。
后此言傳出宮中,李咸得知消息,上疏力諫,道:
臣伏惟章德竇后,虐害恭懷,安思閻后,家犯惡逆,而和帝無異葬之議,順朝無貶降之文;事并見前文。至于衛后,孝武皇帝身所廢棄,不可以為比。今長樂太后,尊號在身,親嘗稱制,且援立圣明,光隆皇祚,太后以陛下為子,陛下豈得不以太后為母?子無黜母,臣無貶君,宜合葬宣陵,一如舊制!臣咸謹昧死以聞。
{解釋:實在覺得精彩,故未做改動!一般的史書記載,紅塵皆是改的淺顯易懂后發的。可是此文精煉,讀完可明白東漢后期的權力之爭的起因!分別指的是章帝時的竇皇后,安帝時的閆皇后。都是因外戚奪權{竇,閆二后的兄長},后繼之君,啟用宦官,剪除外戚!但是,還是讓兩位皇后和章帝,安帝合葬了。而衛子夫是被漢武帝已經廢黜了的,可當今竇太后卻至死還是太后,并沒有被廢,且有擁立靈帝的大功。所以,應該和桓帝合葬!有木有想起甄嬛傳的結尾。}
靈帝覽奏,決計依議,始奉竇太后梓宮,合葬宣陵,追謚為桓思皇后。
至此,才算告一段落。可是,曹節王甫等的作為,卻是激起很多人的舊恨{竇武陳蕃李膺等事},因此又生出許多風波。黨錮之禍,再次大興。也終于引出了漢末群雄的領軍人物,而竇輔亦因此計劃啟程赴雒陽找閹人復仇。
回過頭來,我們的主角竇輔,經過數日趕路,終于在第七日到達南陽。
只見張府白茫茫一片,府內許多的賓客已提前到。
只聽四下仆役哭喊道:“魂歸來兮!魂歸來兮!”
此情此景,胡騰跳下馬,亦不顧竇輔,一路跌撞進去,哀聲痛哭道:“兄長!兄長啊!弟來遲矣!弟來遲了啊!”
張府眾人見是胡騰,連忙來人,將其攙扶住。
胡騰一把推開來人,扶門哭入靈堂,見中央停放著張敞之棺槨,沖上前去,撲在棺上,大慟道:“兄長!為何不等弟來啊!想當初,弟與兄雒陽初識,把酒暢談,相見恨晚!后中涓橫流,弟遭不幸,唯兄仗義,不避艱險,弟方才得脫大難。卻不想上次一別,竟成永訣!兄之音容,尚在眼前。可如今,可如今兄卻…….”說著胡騰泣不成聲。
而此時竇輔亦下馬,只因數日縱馬不懈,下馬后站立不穩,頭昏眼花,幸虧張恭一把扶住。竇輔感激道:“無妨!多謝兄長!“言罷掙扎著用力站起,在張恭的攙扶下走進府門。
白幡漫天,哀聲遍地。見此情景,又想到張敞對自己的關懷,淚流不止。
來到靈堂,跪在靈前,哭道:“叔父!輔兒來遲了!輔兒來看叔父了!”
胡騰本已被張溫勸住,見到竇輔,又忍不住悲戚道:“輔兒!吾父子便跪在此處,為汝叔父守靈!”
在胡騰竇輔的堅持下,二人亦是一身重孝,如同孝子般,跪于靈前!此等情形,連前來吊孝的賓客,亦感到動容,忙打聽此乃何人!
胡騰竇輔卻置若罔聞,一心在為張敞守靈。張溫心下感動道:“吾弟一生坎坷,有此知己,總算不負此生!”
在一旁的張恭道:“是啊!父親,一路換馬趕來,人未進食,馬未得料!孩兒恐其支持不住啊!”話語未完,見竇輔已然昏倒在地,胡騰一急,欲抱起竇輔,不想自己亦昏沉沉,站立不穩!
張溫連忙命人將其扶住,送入客房休息!并安排人照看。同時,請醫者為竇輔診治。
醫者看過后道:“無妨!只是勞累過度,體虛所致,休息一兩日,便可無事!”
這等情況確實不能再守靈,即便胡騰要去,張溫亦堅決不準!
到晚間,見竇輔醒來,胡騰開口道:“輔兒,好些了嗎?”
竇輔道:“父親放心!輔兒無事,還是快去為叔父守靈吧!”
胡騰難過道:“不急!是為父心傷兄長之逝,未曾留意吾兒!竟至汝暈厥!”
竇輔趕緊道:“無妨!父親,叔父對吾有大恩!今日所做,實難報大恩于萬一!輔兒,現已無事,便與父親一起前往,為叔父守靈!”
見此,胡騰心中安慰,只還是心傷張敞,故父子倆未曾多言。
待到靈堂,張溫見二人又來守靈。大急,正欲勸阻。忽下人道:
“江夏黃家家主到!”
“南郡蒯家家主到!”
“南郡蔡家家主到!”
聞言,張溫連忙迎出去。
而竇輔卻是驚呆了,暗道:江夏!黃家!南郡蒯家!蔡家!莫非是他們?
因太后之事,朝臣與宦官又被激起舊恨,新一輪的斗爭即將開始。而此時趕到張府的黃蒯蔡三家又是何人?欲知后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注:1.棺材,亦稱靈柩、壽棺、棺槨,棺是裝斂死尸的葬具,槨是棺材外之套棺。國人喜愛以優質的梓木、楠木等制造棺材。很多人以死后能得一副上好棺木為最大幸事。中國傳統上非常重視棺槨,并以此作身份象征,周禮---規定王─三槨兩棺;諸侯─二槨兩棺;卿─一槨兩棺;士─一槨一棺;庶人─一棺無槨或無棺無槨,可見古代槨是身份象征,
2.今日臘八,祝朋友們節日快樂!中國農歷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是農歷十二月稱臘月,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與佛教實在沒有什么關系!大家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下資料!這就不再多言了。
3.今晚到明天還有兩章補上!高潮馬上到來。且泡飯三國馬上開始逐一上傳!先前不傳世因為很多涉及后續安排,怕提前泄露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