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0章 辭官爵營救忠良 桓帝崩竇武秉政

上回說到,陳蕃為李膺等向桓帝求情,言辭激烈,桓帝大怒,卻未被處斬,只是免官。陳蕃苦思,終明白皇帝用意,于是一路跑了出去。

而此時的陳蕃卻跑到了越騎校尉槐里侯竇武的府上,陳蕃見到竇武開門見山的說道:“侯爺!想必近日發(fā)生之事已經(jīng)知曉!”

竇武沉聲道:“不錯!武已盡知!不想圣上聽信讒言,將李校尉等諸位大人全部關(guān)押!還牽連了這么多太學(xué)生及無辜之人。這些個閹人實在是可恨!”

陳蕃感激道:“侯爺!既已知此事,不知侯爺以為此事該當(dāng)如何!”

竇武思索道:“此事當(dāng)以救人為先,余下之事再慢慢理會!”

“哦?侯爺覺得當(dāng)以何策救之!”陳蕃趕緊問道。

竇武慚愧道:“武聽聞此事后亦日夜憂思。想來此事牽連甚廣,陛下又已下了圣旨,實在是無從入手啊!今聽聞老大人前去求情,亦被圣上免官!現(xiàn)如今,武有心救人,苦無良策!如之奈何!”

陳蕃眼前一亮,道:“侯爺!如有良策,請看在侯爺之孫乃李元禮弟子的情分上,肯否助吾等一臂之力!”

竇武慷慨道:“老大人以為武乃何人,吾豈是那背信棄義之人!李校尉是吾孫之師,所謂一日師終生父!豈能不救?再者即使李校尉與武并無關(guān)聯(lián),此等忠義之人,又豈可坐視不理,見死不救!”陳蕃正欲解釋,竇武接著說:“老大人不必多言,此事武義不容辭!縱然血濺金殿亦百死不悔!大人請明言,武該當(dāng)如何!!

“人言游平忠義!(竇武字游平)今日方知此言不虛!蕃代蒙冤忠良們謝過侯爺!既如此。吾便直言。”陳蕃說完一揖到地。

“老大人嚴(yán)重!但說無妨!”竇武連忙扶起,邀陳蕃坐定。

“現(xiàn)下當(dāng)務(wù)之急,是侯爺能否安排人進(jìn)北寺獄一趟,了解元禮等人近況,且需將吾等安排計策通知元禮。”陳蕃說道。

竇武點頭稱是,示意陳蕃繼續(xù)。“其二,是要請侯爺進(jìn)宮為元禮等求情!”陳蕃說道,然后看著竇武。竇武疑惑道:“非武不愿,實是老大人才去向陛下求情,陛下不允,還將老大人革職!似如此,吾再去又有何用!”

陳蕃笑道:“吾與侯爺現(xiàn)亦不是外人,吾癡長幾歲,若侯爺不怪,便稱吾表字即可!”

竇武連忙說:“老大人三朝元老!天下聞名!若能以兄事之,乃武之榮幸。如此,請老大人亦稱呼吾表字,斷不要再稱侯爺了”

陳蕃亦不矯情道:“既如此,愚兄便稱汝游平!呵呵”

竇武道:“理當(dāng)如此!還請仲翔兄為吾解惑!”

陳蕃點頭道:“此事說來亦是為兄的不是!近日為元禮之事四處奔波,五內(nèi)如焚。此去面見圣上時,言語沖撞了圣上!圣上留吾一命,已是天恩浩蕩了!”于是,把今日殿上之事說與竇武知曉。竇武才恍然大悟,暗想:若非是兄這等老臣,旁人怕早已人頭落頭,還求什么情啊!這是找死啊。不過,對陳蕃的忠心與肝膽卻是異常佩服!

于是開口道:“似兄這般講來,圣上將兄革職實是因為兄之言語。而并非是因為兄所求之事!”

“不錯!吾一路思之,若圣上果真要處死元禮。今日之事,便該借此良機,將吾斬殺,以絕覲見求情之人念想!吾觀陛下今日確實大怒,但卻只是將吾免官,恐亦是慮及此事。故而留兄一命!”陳蕃道。

竇武深以為然,陳蕃接著道:“再者,陛下初登大寶時,便受制與大將軍梁冀十余年!后雖與單超等人一起剪除梁冀。但是,單超等宦官勢力大增,朝中無人可與之抗衡,陛下亦經(jīng)過多年才徐徐將之削弱。現(xiàn)今,如若將元禮等盡數(shù)處斬,恐又似當(dāng)年單超等“五侯“之勢啊。陛下,必不愿見如此。所以,游平!汝若去好言相求,陛下必會應(yīng)允!”

“不錯!”竇武恍然大悟道:“聽兄一席話,武茅塞頓開啊!既如此,明日吾便進(jìn)宮,向陛下進(jìn)言!”

“如此!有勞游平!待元禮等平安出獄,吾等再相約慶賀!”陳蕃感激道。說完,陳蕃告辭回府。當(dāng)然回府又是一番解釋,方安慰下家人,此處便不一一呈述。

卻說,竇武當(dāng)即命人去北寺獄,將探望李膺之事安排妥當(dāng)。宦官因其是桓帝國丈,亦不愿太過拂了竇武面子。再者,覺得李膺等人已是將死之人,便準(zhǔn)其探視。竇武大喜,當(dāng)即讓陳蕃速做安排。同時,竇武去求見桓帝,桓帝居然不見!只說年關(guān)將近,諸事繁忙,身體不適。原來,宦官們?yōu)橛懟傅鄹吲d,亦是分竇皇后的恩寵,為桓帝廣招美女,前后相加,竟達(dá)萬人。桓帝貪歡,縱欲過度,病倒了!一時間,竇武亦是無可奈何。

冬去春來,時間到了公元167年,春天到了,桓帝的病漸漸有好轉(zhuǎn)。竇武正準(zhǔn)備進(jìn)宮覲見,而此時,經(jīng)過數(shù)月陳蕃等人努力,做好了為李膺等洗冤的材料,太學(xué)生潁川人賈彪,自告奮勇求見桓帝替黨人申冤。

同時,竇武終于在溫德殿蒙桓帝召見。竇武向桓帝進(jìn)言道:“陛下!臣請陛下恕李膺等人之罪!”

“恩?為何?”桓帝不動聲色道。

“陛下!想陛下即位以來,先除去梁氏,鄧氏等專權(quán)之人,后又收單超等宦官之權(quán),重用陳蕃等忠臣,使朝政清明。又以皇甫規(guī)、張奐與段颎等為將,掃除西北羌人之禍!實乃我大漢中興之主!”說著看了眼桓帝,見桓帝面色和悅,便接著道:“李膺等人實在是忠貞之士,愛君報國之心,天地可知。都是國之棟梁!前朝秦二世之禍不遠(yuǎn),趙高之流陛下要小心啊!”說完伏地叩頭,請桓帝赦免李膺等人之罪。

桓帝沉默不語,半晌開口道:“朕知愛卿忠君為國。傳旨覲越騎校尉竇武為城門校尉。賞黃金百兩。表彰其盡忠職守,忠君為國!”

竇武無奈,只得領(lǐng)旨謝恩。桓帝回宮!竇武一人悶悶不樂回府。再思索桓帝用意。暗思:看來陛下確無殺李膺等人之意,可是陛下圣意到底如何。

回到府上,看到黃門送到的圣旨,官服。竇武靈機一動,當(dāng)晚便送一表進(jìn)宮,言道:臣年老多病,不堪重用,謝陛下厚恩!懇請陛下準(zhǔn)臣辭官告老!

此表一上,群臣震動,這是逼桓帝表態(tài)啊。此時,桓帝在內(nèi)宮中看著竇武的上表,卻是很詭異的道:“喚曹節(jié)過來!”

而此時的曹節(jié),亦是恐慌,原來李膺等與陳蕃見面之后,便定下計策。汝等閹人不是要吾等招供同黨嗎?好,吾便多招一些,讓汝稱心滿意!結(jié)果,曹節(jié)等看到李膺等人招供之人名,徹底傻了!全部都是他們親眷子弟,他們唯恐桓帝治他們的罪,正在商量對策。忽聞桓帝傳喚,嚇得四肢發(fā)軟,想道:陛下的消息也太快了吧。于是只能硬著頭皮去見桓帝。當(dāng)桓帝把竇武之事一說,問其怎么辦!

曹節(jié)等人送了一口氣,就順著桓帝的意思,認(rèn)為竇武等的面子還是要給的,李膺等人罪不至死,但是也不能無罪釋放。

于是第二日早朝,曹節(jié)便上奏道:上月京都雒陽及上黨郡發(fā)生地裂,且陛下圣體抱恙,理應(yīng)大赦天下,為陛下祈福!以應(yīng)上天之兆!”

桓帝準(zhǔn)奏!但是,李膺等人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將其全部罷官,遣回原籍,留存檔案,終生不得為官!

此次事件史稱“黨錮之禍”,又稱“第一次黨錮之禍”。(“錮”就是禁錮的意思)

事情暫時就算告一段落,被關(guān)押的黨人,紛紛收拾包袱,黯然回鄉(xiāng)去了。臨行前不斷有人來陳蕃及竇武府上致謝,一時間,竇武等聲望日隆。

而這些回到地方的黨人,卻受到了隆重的接待,鑼鼓鞭炮齊鳴。雖然他們都不再做官,但是天下人越發(fā)敬重他們。他們品德高尚,時人稱君子,有“三君”,“八俊”、“八顧”、“八及”、“八廚”等外號:

三君指竇武、劉淑、陳蕃三人,為“一世之所宗”,即值得世上人學(xué)習(xí)的榜樣;八俊指李膺、荀昱、杜密、王暢、劉佑、魏朗、趙典、朱寓八人,為“人之英”,即人中英杰;八顧指郭林宗、宗慈、巴肅、夏馥、范滂、尹勛、蔡衍、羊步八人,為“能以德行引人者”,即道德可以為他人榜樣的。八及指張儉、岑晊、劉表、陳翔、孔昱、苑康、檀敷、翟超八人,為“能導(dǎo)人追宗者”,即可以引導(dǎo)其他人學(xué)習(xí)三君等榜樣的。八廚指度尚、張邈、王考、劉儒、胡母班、秦周、蕃向、王章八人,為“能以財救人者”,即不惜家財,救助有難者的。當(dāng)時世人以這些人為君子,朝中大臣自公卿以下,都畏懼被他們指責(zé)貶損,皆登門拜訪他們。

李膺在回去前特意到竇武府上一聚,并與竇武相約,待其孫三歲便送去陽城,由李膺親自教導(dǎo)。并為其取名為“輔”,意為國之輔臣。望其長大成人后輔佐圣上,中興大漢。

愿望是美好的,但是一切真能如竇武,李膺期望的那樣嗎?

于是,一切仿佛又回到正常軌道之上,桓帝繼續(xù)在宮中與美人同樂。而宦官們則越發(fā)絹狂!當(dāng)時,李膺的徒弟穎川人荀爽寫信給李膺,茍爽這封信的中心意思:就是要他老師“屈節(jié)以全亂世。”可是,生逢亂世,像李膺這般名滿天下而又與宦官有著國仇家恨的人,即使“屈節(jié)”也免不了殺身之禍。何況,李膺這種人又怎么會“屈節(jié)”呢?

一切都在繼續(xù)醞釀中。不在沉默中爆發(fā),便在沉默中滅亡。

終于在當(dāng)年冬天發(fā)生的一件事為界點,徹底順勢爆發(fā)了。

公元167年冬永康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漢桓帝劉志崩于德陽前殿。年三十六。。戊寅,尊竇皇后曰皇太后,太后臨朝。桓帝一生寵幸萬人,未有子嗣。太后與宦官及群臣商議。竇武召侍御史河間劉鯈,參問其國中諸王子侯之中可有賢者,鯈稱解瀆亭侯劉宏。遂征立之,是為靈帝。拜竇武為大將軍,常居禁中。帝既立,論定策功,更封竇武為聞喜侯;子竇機為渭陽侯拜侍中;兄子竇紹為鄠侯,遷步兵校尉;紹弟竇靖為西鄉(xiāng)侯,為侍中,監(jiān)羽林左騎。

竇武已經(jīng)大權(quán)在握,他會如何處理與宦官的關(guān)系,李膺陳蕃等人命運又將如何。本書的主人公,終于正式登場了(終于輪到老子登場了等的花兒也謝了)。欲知后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注:劉志的謚號為“桓”,《謚法》上說:“克敵服遠(yuǎn)曰桓。”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便是此謚號。三國蜀漢名將張飛死后亦是謚號為“桓侯”。只是,桓帝得此謚號,實在不敢恭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宫市| 邵阳县| 宁阳县| 洛阳市| 威宁| 龙游县| 新营市| 桐城市| 肥东县| 榆林市| 延津县| 万全县| 扬州市| 平武县| 亳州市| 临夏市| 龙泉市| 横山县| 涿鹿县| 于都县| 和龙市| 延庆县| 梨树县| 洪洞县| 连江县| 婺源县| 咸丰县| 铁岭县| 永济市| 宣威市| 芮城县| 高淳县| 蓬溪县| 徐州市| 丽江市| 阿城市| 改则县| 化州市| 贵阳市| 铅山县| 腾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