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心嘆服初識陳群 神思遠方知是君
- 忠義之三國英烈傳奇
- 紅塵愚者
- 3529字
- 2014-03-07 00:24:47
上回說到竇輔與典韋太史慈在趕往潁川的途中,遇到一樁江湖仇殺。原本無意介入,卻在得知一方為官府中人后,不得不插手。可是,最終卻依舊未能阻止仇殺。而事后在一番追問下,竇輔得知那官吏是死有余辜,對方是為友復仇后,基于義憤與同情,也感懷自己,居然私縱其離去。可是,同時竇輔從他口中得知,前方書院有學生斗文,竇輔好奇,就決定與典韋太史慈一同前往,以便結識潁川英豪,順道去拜訪荀爽。
三人走了不遠,便遇到一群學子,且攔住三人去路。只見當先一人傲慢道:“諸位壯士留步!聽說諸位對吾等四人才學有所懷疑!今特在此等候,還請不吝賜教!”
竇輔一愣,不明所以。至于一旁的太史慈典韋也是面面相覷,一臉茫然。三人沒有開口,只是望著方才說話那青年。而那青年被三人望的心虛,一時也不知道怎么說了。
就在雙方沉默之時,從學子中走出數人。其中為首之人乃是一名面容俊朗之青年,向竇輔三人行禮,開口道:“適才冒犯了,多有得罪,還請諸位見諒!只因方才有人前來告知,三位似乎對吾等潁川學子,頗多不滿,這才趕來此地!”
竇輔聽他說完,心中已然明白。對方中了之前那青年俠客的計策了。對方怕竇輔等中途變卦,又去追趕自己。途中正好遇到這群學子,為防不測,才故意用言語相激,讓這些學子前來拖住自己腳步,使得他能夠安全可以安然遠去。
想明白原由后,竇輔心中暗自贊許那俠士,有膽識,有擔當,重情義,且有急智。這是個人才啊,亂世即將來臨,有武勇固然重要,可是更需要謀略相輔,此人文武皆備,乃是大將之才啊!想到這里,竇輔決定招攬此人。至于如何找到他,就要靠眼前這些學子了,聽他們方才言語,似乎知道對方是誰!想到此處,竇輔反倒不急于解釋了。只是,細細打量這群潁川學子,并未開口言語。
見竇輔,為首四人亦亦覺得奇怪。身后一眾學子見竇輔如此傲慢無禮,皆大怒。只因為首那人不曾說話。眾人這才敢怒不敢言,只是憤怒的眼神如果可以殺人,竇輔此刻已被亂箭殺死了。
見此情此景竇輔不禁對為首之人的養氣功夫佩服不已。年紀輕輕就有如此修為,殊為不易。想必是出于名門望族,不由對這人的身份好奇起來。
片刻后,只見這青年微微一笑,對竇輔再次施禮道:“在下許下陳群字長文,這三位皆是在下好友:定陵杜襲字子緒,陽翟辛毗字佐治,趙儼字伯然,吾等一行人皆是潁川人。還未請教先生大名?適才多有冒犯,還請恕罪!”
這陳群一說完話,竇輔頓時一懵。知道對方身世不簡單,不想居然是創立九品中正制,奠定世族地位的陳群陳長文啊。原來是他,難怪養氣功夫如此了得。于是,竇輔開口道:“原來是潁川群英啊,失敬失敬啊!特別是長文,可是久仰大名啊!”
見竇輔如此熱情,一眾潁川學子皆面有得色,仿佛早就料到只要陳群開口,對方必定如此一般。只有陳群身旁三人神色不變神色不變,竇輔暗暗留心。
陳群也開口,謙遜道:“愧不敢當!在下學問尚淺,實在當不得先生贊譽啊!”說完,接著說道:“不知先生可否賜教?”
竇輔有心結識,便坦言道:“在下零陵竇輔,字敬德!”說完,指著身旁說道:“這兩位是輔結拜兄弟,典韋典子忠,太史慈太史子義!今日有幸結識諸位潁川英杰,實在是三生有幸啊!”
陳群眼中閃過一絲異色,隨即與眾人一起謙遜還禮。當然這一細微表情,被竇輔收入眼中。這時,辛毗猛的抬頭,眼神中滿是不可思議的神色,開口問道:“先生可是云中郡守竇府君?”
竇輔一愣,知道眾人明白過來,自己是誰了,可是,不想因此多事。于是笑道:“在下已經不是云中郡守了,已被朝廷免職!”
一旁杜襲驚道:“可是在并州大破,斬殺胡酋,朝廷新任的護匈奴中郎將竇敬德?”
竇輔見杜襲如此說,知道無法隱瞞。只得承認道:“在下正是竇輔,并非有意欺瞞,實在情非得已,還請恕罪!”
陳群等人表示理解,并不在意。而在得知竇輔身份后,一眾潁川學子,紛紛上前攀談,連之前與竇輔沖突的那位學子亦來湊趣。面對眾人的前倨后恭,竇輔微微一笑,并未放在心上。反而望著一臉平靜的陳群四人,暗嘆到底是名人,就是不一樣啊。轉眼又疑惑,與陳群一起那三人,到底?能與陳群為友之人必定不凡。觀三人言行舉止,一定不是普通人,為何自己一個都不知道呢?
而就在竇輔獨自納悶之時,杜襲恍然大悟,忽然開口道:“哎呀!吾等中元直之計也!”
此言一出,辛毗臉色一沉,隱有怒氣。趙儼臉色微變,搖頭輕嘆。而陳群卻不動聲色,只是嘴角輕輕抿緊。若不是竇輔有意觀察,根本發現不了。
而陳群似乎感受到竇輔,輕咳一聲,隨即說道:“吾等一時失態,讓敬德兄笑話了!”
竇輔示意無妨后,說道:“不知子緒方才言道之元直為何人?”
陳群等見竇輔為保全他們顏面,故意扯開話題,不做深究,皆心存感激。卻不知竇輔是真的非常想知道這元直是否心中所想之人!
杜襲當先說道:“不瞞敬德兄,方才吾等在書院山下暢談,忽然見元直從遠處匆匆。開口便說,前路有一人,嘲笑吾等潁川學子,名不副實,只會坐而空談!吾等氣不過,這才來此攔住敬德兄去路,欲與敬德兄一爭短長!”說道這里,長嘆一聲。而辛毗接著憤憤道:“誰知這徐元直居然欺瞞吾等,枉廢吾等之信任!險些錯怪好人,真的一個小人!”
杜襲制止道:“佐治慎言!也許元直有不得已的苦衷,切莫妄下定論!”
辛毗還待再爭。這時,一直不說話的趙儼開口道:“佐治,子緒,皆少說兩句!切莫讓敬德兄笑話!吾等并不知事情原由,怎能如此武斷,待問過元直后,再做計較不遲!”
待趙儼說完,陳群點頭道:“不錯,伯然言之有理!其實,事情來龍去脈,詳細經過也許不必去尋元直。想必敬德兄應該可以給吾等一個答案!”
竇輔此刻還沉浸在幾人談話之中:原來那人真的是他!徐庶徐元直!竟然是他,唉,失之交臂啊!直到陳群問話,竇輔才反應過來。忙收斂神思,將途中所遇經過告知眾人。
直到此時陳群等人才正真恍然大悟。知道徐庶誤會竇輔了,紛紛表示,將來遇到徐庶一定轉告竇輔之心意。
好在雙方都是豁達之人,雖然開始因為徐庶之言,彼此誤會,可是也因此結緣。竇輔與陳群等人,此刻心中反倒都隱隱歡喜,還感激徐庶。
因在路上,多有不變。且彼此心中有事,于是竇輔與陳群等相約來日再聚。隨后,紛紛告辭。
竇輔望著眾人遠去的身影,陷入了沉思。歷史留名之人物,果然名不虛傳!陳群處變不驚,沉著冷靜,從面色上,若不仔細觀察,根本看不出絲毫變化!而此時他卻最多只是二十出頭。而另外三個‘無名’之人,也不可小視。辛毗剛直,隨機應變。杜襲仔細,敏捷果斷。趙儼,圓融,精明練達。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想著想著,竇輔心生感嘆,潁川多才俊啊,難怪歷史上曹操憑借此,三分天下有其二!
當然,竇輔不知道的是,這三個‘無名’之人,可都不是泛泛之輩,雖然三國演義對其記載很少,可是真實的歷史上卻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且不說陳群,這杜襲,可是曹魏重臣。最著名的就是在曹操奪取漢中后,盡遷其民,使得后來劉備雖然奪其地,卻無人!這就是杜襲的功勞!而在定軍山之戰中,夏侯淵被黃忠斬殺,魏軍大亂。正是杜襲臨危不亂,與郭淮等商議,立張頜為帥,穩定軍心,等待曹操救援。避免全軍覆沒,后留守長安,震懾蜀軍!而這杜襲家風很好,數代皆是郡縣之長!父親杜根也是以為義士!著名戊戌六君子的譚嗣同,寫下的絕命詩中贊美的兩個義士,一個是之前說過的黨人中的張儉,另一個就是杜襲的父親杜根: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而辛毗雖然在演義中名聲不顯,主要是他的哥哥出名,袁紹手下的辛評!可是歷史上可不是如此的。曹魏四朝元老,更是曹丕心腹,為曹丕受禪代漢而努力。最著名的事件就是司馬懿不敢與諸葛亮交戰,堅守不出。被諸葛百般羞辱,群情激奮。為了不使眾將出戰,上演了一處千里請戰的好戲。而來營中宣召阻將的就是辛毗。而辛毗更出名的是生了一個非常聰明的女兒。能在歷史留名女性并不多,而以智謀留名的更是寥寥無幾。可辛毗的—辛憲英,正是以此留名。辛憲英的智、曹娥的孝、木蘭的貞、曹令女的節、蘇蕙的才和孟姜的烈并列。
至于說趙儼,那就更是不得不說的一個人物。曹操晚年最著名的兩場戰役:張遼威震逍遙津。關云長水淹樊城。都離不開關鍵人物趙儼,孫群孫權趁曹操征漢中,突襲合肥。當時,守將張遼,李典,樂進不和。全是趙儼居中協調!而在關羽水淹七軍,斬龐德擒于禁后,曹仁一度想突圍逃走。徐晃趕到救援時,正是趙儼臨危不亂獻計獻策,等待南北援軍齊聚,一舉擊退關羽,解了樊城之圍!
這三人與陳群,在年輕時并稱為潁川四大名士。可見能力絕不一般。當然這些竇輔并不知曉,誰讓他歷史學的不好呢!
當然,他更不知道,這四人將與他的一生命運際遇糾纏不清!
目送陳群等人遠去,竇輔回過神來,與典韋太史慈一道,往潁川郡治奔去。除了拜訪荀爽外,更因為之前遇到的陳群等人后,而增添了一份期待!人才薈萃的潁川,又會遇到哪些名人呢?而徐庶到底去了哪里呢?竇輔又能夠找到他嗎?欲知后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